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2023-08-10 19:57:59)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原文地址: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作者:老树枯草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社会主义大院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大院影壁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大院二楼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丰盛银号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丰盛银号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鸿玖鑫宾馆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融工宾馆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益生银号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裕兴中银号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施家胡同
老北京的故事(八六四)施家胡同

      施家胡同在西城区大栅栏西起煤市街,东至前门大街,280清末民初,它是北京最集中的民族金融区。就像一幅清末民初的风俗画,有传统的四合院,也有欧式的尖顶小楼。如图过仔细看,隐约还能看出各样旧时的店堂、门脸、门雕、门当、户对。

      清代嘉靖年间刊印的《京师五坛友坊巷胡同集》中“施家胡同”就已出现。传说是姓施的大商人居住于此。后来虽施家不在这里住了,但施家胡同之地名却被沿用至今。

      从清中期起,这里逐渐发展为以银钱和旅店业为主的商业街,施家胡同与西河沿、钱市胡同同是北京最集中的金融区,胡同里汇聚着众多私家银号和江浙商人、山东、潮州等地巨商,其中山西商人则独占鳌头。

      清末到民初,这条胡同内开设了十几家银号,时称“银号街”。后来又有华威银行、惠通银行等多家银行在此开业,小胡同成了金融区。银行盖的楼都非常气派,门上都刻有对联,至今字迹依稀可辨

      从西向东,第一座比较惹眼的是28号,曾经的广瑞银号,一栋有着四根简易爱奥尼克柱子的二层小楼。没有台阶,只有碧绿的爬山虎沿着顶天立地的米黄色石柱向上延伸,露出好看的柱头。向东,26号是余太亨银号。24号是丰盛银号,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出来了。

      22号是老牌的集成银号旧址,早先是一座规模较大的二层西式小楼,大门两侧有两根白色高大的希腊式圆柱,与两边的四合院比起来十分醒目。院内曾有四栋小楼。因为楼高,显得鹤立鸡群。1976年地震后,削去了小楼尖屋顶,失去了建筑美感,现在是民居。

      再向东,12号是义生银号旧址,现在是民居。10号,谦升银号旧址,门上至今刻着“聚宝多流川不息,泰阶平如日之升”,也是民居。8号,门簪上有三个大字,原来就是一家银号,具体是什么不知道。4号,现在是锦绣庄四合院宾馆。再往前,就走到路北的21号,三聚源银号旧址,现在成为大家的会客厅,兼具展览和举办社区活动。

      19号的融工宾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建筑,也是整条胡同最规整的一栋楼。这里原来是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招待所,再往前是人民银行的宿舍,现在对外营业。路北15号是福生银号,17号是启明银号,21号是三聚源银号,一溜儿排开。17号,是启明银号,现在成了民宅。如今大院门楣上那条造型优美的弧线和硕大的五瓣花砖雕,成为前来探访游客的拍照热点。进门有块空地,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各项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及居民会议、选民等活动都在那儿举行,1953年,第一次全国普选、1958年,吃食堂,全胡同的男女老少居民都在那里参加。

      1947年迁至施家胡同11,始建于民国时期的裕兴中银号,一座三层砖木结构的小洋楼,外立面上有立柱和檐口装饰线,一、二层窗上有三角形山花,一层窗户的铁栏杆上有篆体“裕兴中”三字。楼前楼后有两个宽敞的院子,四周各有二十多个房间。原来是整条施家胡同中最大的一家银号。如今这里是合德缘旅馆,大门旁右下有裕兴中银号介绍铭牌,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呈拐弯的形状,中间天井已经被玻璃封上,后门可通向蔡家胡同。这家旅馆客人不少,一片繁忙景象。

      9号,是同元祥银号,现在是座四合院。7号,现在是西城区实验幼儿园分园。

      铁饭碗这个词指的就是在京城银行做事的人们。解放后,施家胡同的私家银号都合营了,当初的银号都变成了人民银行的宿舍,如今住在那里的人至少是银行系统的第五、六代人以及许多的外地来京人员了。退回半个多世纪,这里堪称旧北京的金融街或中央商务区

      相传,早年间这里曾经文人荟萃,著名学者纪晓岚、王渔洋、梁诗正的故居以及许多梨园巨子、商界名家的家都散布在周围,他们在这里留下许多足迹。

      施家胡同只有一家旅馆叫做“正阳旅馆”,当初,能在那里落脚的绝非常人。当时,敢收一元大洋宿费的旅馆,起码是三星、四星级别的了。

      施家胡同的西部没有抢眼的建筑,却不乏浪漫的回忆。七十年代住着施家胡同的“二米”两个漂亮非凡的女孩,堪比三国里的“二乔”。大米天生丽质出落得仙女一般,许多高年级男同学有事没事就喜欢从他家门前路过,盼望得到大米姑娘的惊鸿一瞥。在那个禁锢年代里,也算是对大米的礼赞吧。后来她做了海政文工团的舞蹈演员,也是第一个走上电视广告的模特。如今终无人可与她相比。

      解放前从附近的大齐家胡同至甘井胡同一共八条,都没有施家胡同宽,也没有它路两边有好看的楼房。关键是只有它是柏油路,其余都是土路,一下雨泥泞一片。今天这条胡同里,历史的沧桑并未随岁月逝去。到如今,还能够查出十一家有名有姓的。

      2009年施家胡同11号裕兴中银号旧址被宣武区纳入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了。

      据说施家胡同很多院里都藏有地下金库!不过,这只是民间的说法,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倘若某年月日,需要深挖地基时,“地下金库”还真得留意呢。

      施家胡同在西城区大栅栏西起煤市街,东至前门大街,280清末民初,它是北京最集中的民族金融区。就像一幅清末民初的风俗画,有传统的四合院,也有欧式的尖顶小楼。如图过仔细看,隐约还能看出各样旧时的店堂、门脸、门雕、门当、户对。

      清代嘉靖年间刊印的《京师五坛友坊巷胡同集》中“施家胡同”就已出现。传说是姓施的大商人居住于此。后来虽施家不在这里住了,但施家胡同之地名却被沿用至今。

      从清中期起,这里逐渐发展为以银钱和旅店业为主的商业街,施家胡同与西河沿、钱市胡同同是北京最集中的金融区,胡同里汇聚着众多私家银号和江浙商人、山东、潮州等地巨商,其中山西商人则独占鳌头。

      清末到民初,这条胡同内开设了十几家银号,时称“银号街”。后来又有华威银行、惠通银行等多家银行在此开业,小胡同成了金融区。银行盖的楼都非常气派,门上都刻有对联,至今字迹依稀可辨

      从西向东,第一座比较惹眼的是28号,曾经的广瑞银号,一栋有着四根简易爱奥尼克柱子的二层小楼。没有台阶,只有碧绿的爬山虎沿着顶天立地的米黄色石柱向上延伸,露出好看的柱头。向东,26号是余太亨银号。24号是丰盛银号,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出来了。

      22号是老牌的集成银号旧址,早先是一座规模较大的二层西式小楼,大门两侧有两根白色高大的希腊式圆柱,与两边的四合院比起来十分醒目。院内曾有四栋小楼。因为楼高,显得鹤立鸡群。1976年地震后,削去了小楼尖屋顶,失去了建筑美感,现在是民居。

      再向东,12号是义生银号旧址,现在是民居。10号,谦升银号旧址,门上至今刻着“聚宝多流川不息,泰阶平如日之升”,也是民居。8号,门簪上有三个大字,原来就是一家银号,具体是什么不知道。4号,现在是锦绣庄四合院宾馆。再往前,就走到路北的21号,三聚源银号旧址,现在成为大家的会客厅,兼具展览和举办社区活动。

      19号的融工宾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建筑,也是整条胡同最规整的一栋楼。这里原来是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招待所,再往前是人民银行的宿舍,现在对外营业。路北15号是福生银号,17号是启明银号,21号是三聚源银号,一溜儿排开。17号,是启明银号,现在成了民宅。如今大院门楣上那条造型优美的弧线和硕大的五瓣花砖雕,成为前来探访游客的拍照热点。进门有块空地,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各项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及居民会议、选民等活动都在那儿举行,1953年,第一次全国普选、1958年,吃食堂,全胡同的男女老少居民都在那里参加。

      1947年迁至施家胡同11,始建于民国时期的裕兴中银号,一座三层砖木结构的小洋楼,外立面上有立柱和檐口装饰线,一、二层窗上有三角形山花,一层窗户的铁栏杆上有篆体“裕兴中”三字。楼前楼后有两个宽敞的院子,四周各有二十多个房间。原来是整条施家胡同中最大的一家银号。如今这里是合德缘旅馆,大门旁右下有裕兴中银号介绍铭牌,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呈拐弯的形状,中间天井已经被玻璃封上,后门可通向蔡家胡同。这家旅馆客人不少,一片繁忙景象。

      9号,是同元祥银号,现在是座四合院。7号,现在是西城区实验幼儿园分园。

铁饭碗这个词指的就是在京城银行做事的人们。解放后,施家胡同的私家银号都合营了,当初的银号都变成了人民银行的宿舍,如今住在那里的人至少是银行系统的第五、六代人以及许多的外地来京人员了。退回半个多世纪,这里堪称旧北京的金融街或中央商务区

      相传,早年间这里曾经文人荟萃,著名学者纪晓岚、王渔洋、梁诗正的故居以及许多梨园巨子、商界名家的家都散布在周围,他们在这里留下许多足迹。

      施家胡同只有一家旅馆叫做“正阳旅馆”,当初,能在那里落脚的绝非常人。当时,敢收一元大洋宿费的旅馆,起码是三星、四星级别的了。

      施家胡同的西部没有抢眼的建筑,却不乏浪漫的回忆。七十年代住着施家胡同的“二米”两个漂亮非凡的女孩,堪比三国里的“二乔”。大米天生丽质出落得仙女一般,许多高年级男同学有事没事就喜欢从他家门前路过,盼望得到大米姑娘的惊鸿一瞥。在那个禁锢年代里,也算是对大米的礼赞吧。后来她做了海政文工团的舞蹈演员,也是第一个走上电视广告的模特。如今终无人可与她相比。

      解放前从附近的大齐家胡同至甘井胡同一共八条,都没有施家胡同宽,也没有它路两边有好看的楼房。关键是只有它是柏油路,其余都是土路,一下雨泥泞一片。今天这条胡同里,历史的沧桑并未随岁月逝去。到如今,还能够查出十一家有名有姓的。

      2009年施家胡同11号裕兴中银号旧址被宣武区纳入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了。

      据说施家胡同很多院里都藏有地下金库!不过,这只是民间的说法,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倘若某年月日,需要深挖地基时,“地下金库”还真得留意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