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春游闽赣皖浙(三)概况(下)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原文地址:春游闽赣皖浙(三)概况(下) 作者: 民夫子
前十天行程,我们已经从闽西北到赣东北,转到皖东南,再到浙西北,回头向南,第十天已经离开金华,继续往福建方向前行。这些天几乎天天有雨,时大时小,人说清明前后雨纷纷,离清明还有些日子,已经让我们感受了绵绵春雨的温柔,所幸总体雨势不大,除了取消了九华山登山计划,基本不影响我们的游程。
3月25日上午驶离武义县城,来到城西南的俞源村,据说是按明刘基设计布局的“太极星象村”,俞源村古建筑群是第五批国保单位,包括伯温草堂、俞氏宗祠、李氏宗祠、六峰堂、洞主庙等各类古建筑1000余间。再到延福寺(国四),其大殿是江南三大元代建筑之一。午后离开武义县来到松阳县观瞻延庆寺塔(国六)、黄家大院(省保)、詹氏兄弟牌坊(国八),最后我们在小雨中登上松阳独山,俯瞰松阳县城,江山多娇!然后驱车到云和县城入住。
3月26日从云和县城出发去看云和梯田,车到半山腰就是大雾弥漫,10米以外就看不清了,为保证安全我们退而求其次,在半山腰观景台看看,再来到黄家畲银矿展示馆,银矿遗址和明代碑刻(国七),为人们展示了云和明代开银矿的史实。接着来到被称为“剑瓷之都”的丽水龙泉市,先到浙大龙泉分校旧址(国七),接着参观龙泉青瓷博物馆、龙泉宝剑博物馆,再驱车到大窑龙泉窑遗址(国三),窑场规模不小,只是处于深山之中,且山路较窄,要想亲眼见到还真不易!入住庆元县城,庆元是廊桥之县,处州廊桥(国七),40多座国保一半在庆元县。我们先后看了咏归桥和濛洲桥,都是建筑技艺的典范之作。
3月27日先到庆元县城郊的大济古村,卢福神庙(省保)、吴氏祠堂、双门桥等古庙、古祠堂、古桥看点多多。接着来到庆元濛淤村,濛淤桥(县保)1934年红军抗日先遣军在此与国民党军遭遇战中取得胜利,是一处红色纪念地。西洋村有兰溪桥(国七),桥畔的西洋殿(国七)始建于宋咸淳元年(1265),祀奉香菇鼻祖吴三公,该殿是“香菇之源”的象征。
离开浙江又回到福建南平,我们到了松溪梅口埠景区(国家4A级),这里是明清时期的古码头、商品集散地,有古祠堂、古书院、古钞关、古商铺、古民居等,还有梅口苏维埃政府旧址,小雨中游客很少,我们游得很尽兴。然后我们驱车到福州市内入住,并有挚友作东在晚上举行宴会,欢庆此行的即将圆满完成。

25. 双门桥,据介绍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木廊桥,始建于1049年,大济始祖吴崇煦的两个儿子分别于宋天圣二年(1024)和景祐元年(1034)喜登进士,“一门双进士”,蒙皇上恩准,里人建廊桥以记盛事,因桥屋有双重门楼,故称“双门桥”

27. 濛淤桥,也是红色纪念地(附近山上还有烈士墓),1934年红军长征先遣队在此桥与国民党军打了一场遭遇战,虽牺牲了数位红军,但取得了胜利

28. 兰溪桥(国七),位于庆元西洋村,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清(1479)重建,因原址在下游水库储水区内,1984年按原貌迁建于此
3月28日是我们此行春游活动的最后一天,我们先从福州市区经跨海大桥来到马尾琅岐岛龙鼓度假村,览山海风光、广阔沙滩,看赶小海、采海蛎的人们。接着来到马尾看亭江炮台(国七)、闽安协镇署(省保)、迥龙桥(省保)、罗星塔(国七),瞻拜昭忠寺和马江海战烈士墓(国四),参观船政建筑群(国七),现在作为船政博物馆和实物展出,也很出彩。下午4时我们回到福州城内游览福州西湖。

39. 闽安古镇迥龙桥(省保),始建于唐,五孔石质平梁桥,能保存至今实属罕见,两端桥亭、齐天大圣庙和历代碑刻也是重要文物

40. 昭忠祠(国四),马江海战纪念馆位于福州马尾,为纪念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阵亡官兵,1886年建成昭忠祠,1984重修,辟为纪念馆
当晚挚友东海边的蚬子送我们到福州火车站,我们三人分乘高铁(均要中转)第二天返家。

25.

27.

28.

39.

40.
疫情后首次四人组出行还是十分顺利,只是此概况后,要待我 "癸卯新春自驾游" 系列博文结束后才能接着发,预计要有一段时间了,
敬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