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老北京的故事(一五三)窦店清真古寺 作者:老树枯草
老北京的故事(一五三)窦店清真古寺








窦店清真寺在房山区窦店镇,现在有古寺和新寺之分,新古清真寺隔街相望。窦店清真寺古寺是房山区窦店、常庄、新街三座清真寺中最大的。
窦店清真古寺始建于康熙五十二年春(1713),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1994年和2003年两次对清真寺进行了翻建。窦店清真古寺占地面积2.75亩,建筑面积631平方米。是房山区重点保护文物。
窦店清真寺占地近900平方米。原为两进院落,现在是一个大院。院内以礼拜殿为主体,其他房群是南讲堂、北讲堂、浴室、办公室、仓库等。礼拜殿的建筑风格、建筑结构和常庄清真寺基本相同,属中国宫殿式,只是面积稍大些。
这座礼拜殿值得一提的是一块碣石。碣石镶嵌在前檐下北山墙内侧距地面两米高处。碣石字迹工整,清晰可认。碣文其中一段记述了关于窦店清真寺的创建。现抄录如下:
康熙“五十二年春,二月间,谁不料有西安府羊行一客住歇本街史家店中,人品苍苍,身矮目秀,似疯不疯。呆不多时,遂后有家下一人找到店内,喜报爷知:自爷起身后三日,家内大娘产一婴儿。大娘唤吾,迅速赶上,老爹速说、急信速回。当人听话在耳,定事在心。觌面(故而)竟托店东请本处掌教,再请年尊老者几位议话。时至二更,丁杨古沙四人齐至客前,会坐已定。来客先言,我弟马俊举意已定,留银五十两,我劳列位苦苦兴心写化阎教,顺心人等,盖寺开学。”
从这一段碣文可以看出,窦店清真寺是一位西安羊行客商马俊,因生子得喜而捐款倡议兴建的。碣文还记录了丁、杨、古、沙四人受托之后,又四处奔走募捐银两、组织人力施工兴建情况,恕不一一抄录。
窦店村委会于1988年重建了南、北讲堂,又聘请了阿訇。随着窦店小城镇建设的迅猛发展和北京窦店高端制造业产业新区的建设,窦店聚集的人口越来越多,窦店村和葫街村的回民人口都各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左右。每到开斋节等民族节日都会有上千人到窦店清真寺参加活动。
2010年3月窦店村被房山区定位为特色民族村,在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制定了以“一寺一街,内服外工”为特色的民族村建设规划。鉴于原有的清真寺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穆斯林宗教活动的需求。为了满足广大穆斯林群众的要求,窦店清真寺需要进行扩建,考虑到原有的清真寺已是具有300年的古寺,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窦店小城镇建设的迅猛发展和北京窦店高端制造业产业新区的建设,窦店聚集的各民族人口越来越多。窦店清真寺又是区级重点保护文物,应予保留。
而窦店清真寺老寺设施陈旧、使用面积小,承载力严重不足,存在严重人身和消防安全隐患。根据窦店镇总体规划,2011年8月9日窦店新建清真寺破土动工,2013年7月1日竣工。历时不足两年。新建清真寺占地14958平方米,建筑面积12142平方米。一座崭新的清真寺已然落成。
古寺目前大门紧闭,无法进入,除了《窦店清真寺》宣传页上扫描二维码看到的几幅图片,就只有我从外部拍摄的几幅图片了,凡是我能看见的我都拍下来。尤其是那个绿色的穹窿顶,我围着它从不同的方向拍了好几张。我猜想它的四个角可能各有一个小的,可惜我只能拍到前面的两个,拍不到后面的,借此慰藉各位读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