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一四〇)贝满女中

(2023-03-31 15:08:07)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原文地址:老北京的故事(一四〇)贝满女中  作者:老树枯草

老北京的故事(一四〇)贝满女中

  老北京的故事(一四〇)贝满女中

老北京的故事(一四〇)贝满女中

老北京的故事(一四〇)贝满女中

老北京的故事(一四〇)贝满女中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在北京东城区的灯市口大街,确切地说,它是坐落在灯市口同福夹道那个小胡同里。它的前身是解放前北平的教会学校贝满女中,创建于1913年,的京师公立第一女子中学。建校初期,得到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的关怀和扶持。是著名的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策源地。解放后,成为最早被命名为市属重点中学的学校之一。

      同福夹道的同福两字本是佟府的谐音。贝满女中的校舍原是明代嘉靖年间宰相严嵩之子严世蕃的府邸,清初,它被赐给顺治的佟妃康熙的母亲佟佳氏的家人使用,因而称为佟府。学校的大门是一座檐牙高啄、红柱绿椽、彩绘缤纷、青瓦灰墙的典型的明代建筑。大门道中间有一块长6米、宽2米的汉白玉石,雪白的石料上有天然的黑色花纹,从门口向里望,可看到玉石中间有一个坐像观音。墙上的砖面,多刻有明代大明年间的印号。这些都显示着王府贵族的豪华气派。

      大门内原是一个小院,有三个门通向后面。中间是府邸的二门,两侧的门通向东、西跨院。二门是个描金彩绘的垂花门,走进去,原是一座座典型的王府院落,如第一座院落正房是原名“训怀堂”的大殿;第二座院落有一架长得枝繁叶茂的紫藤,北房则称“紫萝轩”;第三座院落内原栽有能结丰硕果实的扁桃树和葡萄架;最后一座院落原有一丛绿竹依墙摇曳,正房因而称为“翠竹馆”。

      东跨院原有一行松树,几株合欢……西跨院则被发展改建为学校的操场、食堂、宿舍等。这里的一切显示着幽静、和谐,又美丽而庄重。

      以后几经沧桑,改建了不少房屋、场地,拆掉了平房,矗立起新型的高楼,但有的地方还隐留着王府的痕迹。早一些毕业的校友,都会记着它原来的面貌,都喜欢仍用佟府称呼它。这不单纯是指佟妃娘家府邸的含义,其中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即大家对于母校幽雅安静的环境,严整独特的布局,和谐统一的结构留下的深刻记忆,以及这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给予它培养的无数英才的强大的精神凝聚力,等等。

      贝满女中当初是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办的,其创始人是来中国的传教士艾莉莎•贝满夫人。

      贝满夫人1864年在大鹁鸽市胡同设立贝满女子小学,由她一人主持校务。以后有了中国教员,到1895年,已初具规模,开始成立四年制贝满女子中学。1902年,校舍往南扩建,校门建在灯市口大街路北公理会大院内。1905年,在贝满女子中学课程的基础上,又增设了大学课程,名为协和女子大学。后因学生增加,1916年将协和女子大学移到府。灯市口的校址仅为贝满女子中学。1920年,协和女子大学与通州的协和大学、北京汇文大学合并成立燕京大学。

      由潞河书院升格成立通州协和大学,其中部后来更名为潞河中学,解放后曾改名通县一中,现又恢复潞河中学名称。汇文大学在东城区盔甲厂,中学部分称汇文中学,解放后一度改名二十六中学,现恢复原名汇文中学。

      协和女子大学改称燕京大学女校,仍设在佟府。1923年,贝满女中改为三三制完全中学,学生人数剧增。1926年,燕京大学女校与男校合并迁往城外,今北京大学所在地,贝满女中高中部遂迁佟府,初中部仍在灯市口公理会院内。1927年经北洋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定名为北平私立贝满女子中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学校被日伪当局接管,改名北京市立第四女子中学。1945年抗战胜利,学校又于当年恢复贝满女中。此时学校已发展到高中有9个班、初中有12个班的规模。1949年北平解放,学校于1951年改名为五一女中,高中部仍设在佟府内。1952年定名为女十二中,从此结束了贝满女中前后长达87年的时代。五、六十年代曾是10所市属重点中学之一。1971年,改为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

      贝满女中培养的英才遍及国内外各行各业。李德全,冰心,谢希德,王琇瑛,王承书,蒋丽金,孙维世,张筠英,鲍蕙乔等都曾在学校就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