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金秋中州游(四十)辉县市的四个国保单位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原文地址:金秋中州游(四十)辉县市的四个国保单位
作者: 民夫子
首先热烈祝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六名航天员在太空胜利会师!永载史册的辉煌时刻!
辉县市,河南省的县级市,新乡市代管。地处晋豫接壤地区,北依太行,南眺黄河,总面积2007平方公里,总人口93.3万(2021年)。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公元前841年作为中国历史的准确纪年——共和元年就源于此,此年为周厉王十六年,共国君共伯和受诸侯国拥戴,代行王政,号共和,是为元年,开创了“共和”体制的先河。此后先后称共州、辉州等,明洪武元年始称辉县,1988年撤县建市。
辉县历史悠久,境内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7处,省级、市级的更有数十处,我们只能探访其中部分。 昨晚入住在辉县市中心,附近就有两个国保单位,第二天早餐后我们就来到共城城址。
共城城址位于辉县市区中北部,古城址始建于西周初年,远古时期,共工部落活动在辉县区域,地以人传,此地被称为“共地”,西周初年,周王室分封71诸侯国,共地为姬姓诸侯国,名为“共国”,共国之都称为“共城”。此后秦汉唐宋多有修补增建,共城近正方形,南北1300米,其中东城墙保存较好,现存的城墙遗址主要是共和伯时期至战国时期的,距今约2300-2800年,因此于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 正殿“碧霞元君祠”
琉璃阁遗址位于辉县市区东南部,与共城城址相距仅几百米有些地方还有重合,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商周至汉代的古遗址,遗址上明代建有一座重檐八角阁楼——文昌阁,因其琉璃瓦盖顶,俗称为“琉璃阁”,故该遗址取名为“琉璃阁遗址”。1949年前这一带曾进行过三次古墓挖掘,共发现了52座战国墓和4座车马坑,1950年秋,新中国第一次大型考古又选择了共城,共发掘了53座商代墓,27座战国墓和和1座车马坑。先后出土了战车、兵器、青铜器、玉器、战国钱币等大量随葬品,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 文昌阁,平面呈八角形,三层攒尖顶阁楼,砖木结构,顶盖绿色琉璃瓦,故称“琉璃阁”,通高15.35米。该阁结构严谨,工艺精巧,是豫北地区保存的明代建筑极好标本

18. 底层周围设有围廊,檐柱为八角形石柱,高2.7米

26. 共工雕像,位于琉璃阁遗址公园,《路史共工氏传》说共工氏是伏羲时代的侯者,名康同,共工氏部落就留居在太行山东南麓,辉县就是共工氏部落的核心地区,以氏族名地名,故而辉县有了“共山”、“共头”、“共首”、“共国”、“共伯和”、“共城”等名称

27. 雕像基座上刻有对共工的介绍,据《论衡》、《淮南子》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共工氏可以怒而让天塌地陷,这在上古传说中是非常罕见的

28. 遗址公园最高处的子龙鼎(仿制品),这是辉县的标志,是辉县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更是代表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物
天王寺善济塔也位于市区中心,共和大道东侧天王寺的旧址上,善济塔创建于元至元四年(1276),历经战火、地震,清初寺院损毁,佛塔幸存。清道光、民国多次维修,现塔基本保持元代风貌,塔平面为六角形,楼阁式七层仿木构砖塔,通高24.3米,该塔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驶离辉县市区前往新乡市,途径辉县市孟庄,这里也有一处国保单位“孟庄遗址”。孟庄遗址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古文化遗址,面积约为三十万平方米,遗址内涵十分丰富,延续时间非常长,最下层是距今7000-8000年左右的裴李岗文化层,向上依次为仰韶文化层、龙山文化层、二里头文化层、二里岗文化层、殷墟文化层、西周及东周文化层等,尤其发现了龙山、二里头及商代晚期三座相叠压的城址,并出土了大量文物,1994年被《中国文物报》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辉县市由于历史悠久,遗址类国保较多,但百泉和善济塔也是名胜人文景观,我们有幸大体都看到了,接着前往新乡市的潞王陵。。。。。。待续。

10.

17.

18. 底层周围设有围廊,檐柱为八角形石柱,高2.7米

26.

27. 雕像基座上刻有对共工的介绍,据《论衡》、《淮南子》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共工氏可以怒而让天塌地陷,这在上古传说中是非常罕见的

28.
后一篇:[转载]上海崇明-海上花岛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