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金秋中州游(三十九)新乡百泉景区(下)
|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原文地址:金秋中州游(三十九)新乡百泉景区(下) 作者:民夫子
百泉景区著名就在泉水,与济南受泰山山脉水系挤压涌泉相似,百泉受太行山水系挤压,在苏门山南麓从石窦中向上喷出,形成泉湖,因湖底遍布泉眼,故名百泉。泉水自地穴迸出,累累如贯珠,因此又名珍珠泉。
百泉早在3000年前殷商时期即行开凿,清乾隆十五年(1750)为迎接乾隆帝驻跸,绕岸砌石,筑成一长方形泉湖,面积达3.4万平方米。湖中心有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小径,将湖中的亭阁小桥连在一起·。喷玉亭、灵源亭、涌金亭、放鱼亭、钓鱼亭、湖心亭、课桑亭、下马亭、清晖阁等建筑,错落有致地点缀在湖畔,独具匠心地玉立在湖中,玲珑秀丽,煞是好看。
据介绍,随着气候变化和地下水位的下降,自2003年起百泉就不再涌泉,有好多年份百泉湖干涸,湖底成了一片荒地,尽管后来治理后有时也有水,但泉水喷涌不再,2021年7月河南大雨,停喷18年的百泉又恢复了生机,我们虽然到时已是10月下旬,但各泉仍喷涌不息,让我们有幸看到如此壮观的场面,以至于我连呼“三生有幸”。

9. 重修灵源亭碑,清道光二十年(1840),灵源亭始建于唐大中六年(852),为共城县令赵丹诚所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巡抚御史霍冀重建,因殿内河神改称“灵源公”,故改名为“灵源亭”,道光二十年建“喷玉亭”时重修

11. 涌金亭,始建于北宋,因亭前为泉眼最多处,泉水自湖底石隙中喷涌而出,似串串水珠,经阳光照射,颗颗金光闪耀,取“水珠日映如金”之意,取名“涌金亭”

12. 涌金亭内外壁嵌有碑刻50余块,记载了有关百泉的珍贵资料,可惜亭内都是水封闭不得入内观看

13. “苏门山涌金亭,眉山苏轼”碑,保存完好,十分珍贵

14. 涌金亭北壁竖有明翰林学士王磐(1470-1530)《咏百泉》诗碑,诗二首“济南七十二名泉,散在陂陀百里川;未似共城祠下水,千窠并出画栏前。半空风雨山头树,十顷玻璃水底天;顾客南来无著处,相宜只有百门泉。”

23. 下马亭,原名“思贤亭”明代弘治五年(1492),原建于百泉书院内,清道光十三年(1833)辉县县令周际华将亭移建于此,因官员游览经过此处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前辈贤人的尊敬,故改名为“下马亭”

24. 下马亭左前方一片大院原来就是百泉书院

29. 游廊桥,始建年代不详,原为普通石板小桥,1750年乾隆帝驻跸百泉,鉴于帝王安全,拆除旧桥,改建成一座宽约两丈的大型石桥,游人过此桥如入长廊,故名“游廊桥”

30. 游廊桥,四面相通,难得我们可以入内
由于时间较紧,景区即将闭园,天色也渐渐暗了,于是我们只能匆匆走一圈,告别百泉景区,前往市区入住。
明天将先在辉县市市区探访。。。。。。待续。

9.

11.

12.

13.

14.

23.

24.

29.

3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