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老北京的故事(七八九)东直门

(2022-11-09 10:44:19)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老北京的故事(七八九)东直门

题东直门

言泊远

谯楼无意恨沧桑,谁晓鲁爷心欲狂。

一体雄姿唯有迹,帝都回首只茫茫。

东直门原来在东二环东直门立交桥,包括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曾经是一个著名的景点,经过多次改建随着历史变迁和北京的发展1950年在东直门城门北侧开豁口,以利交通,1969年拆除东直门城楼。1979年在城门原址东侧建立交桥,为重要交通路口,附近有东直门地铁站和东直门交通枢纽。如今东直门仅作为一个地名被留存了下来。

东直门城楼形制同朝阳门,但规制略小,面阔五间通宽1.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5.3米;楼连台通高34米;瓮同西直门,四角皆为直角;东西为62米,南北为68米;南侧瓮墙辟券门,门上建闸楼。门额上镶嵌“东直门”三字;门洞券顶“五伏五券”的做法;凸凹不平的石路面,显示着岁月的沧桑。

城门城台底基宽39.95米,底基厚28.8米,城台顶宽35.20米,顶进深22.90米,城台高11.58米。内侧券门高7.70米,宽6.35米,外侧券门高5.25米,宽5.30米,城台内侧左、右马道宽4.8米。城楼连廊,侧面阔七间面阔31.50米,连廊通进深15.30米,连城台通高34米。

瓮城西北角建关帝庙。瓮城门上有一单檐硬山谯楼,外侧墙辟有两层箭孔。城楼朱楹丹壁,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瓮城与城门相对之垣墙正中筑箭楼,内侧庑座面阔五间约27米,通高30余米。楼前、左、右三面墙体各辟箭孔四层,共有箭孔八十个。

从古至今,东直门都是连接城、郊的重要位置,曾经还是通往顺义、怀柔、平谷、密云的唯一通道。

元代以前这里是荒地,1267年,忽必烈下令修建元大都,东直门的历史就由此开始了。当时叫崇文门,根据中国的传统文化,文东武西,在元朝时期的崇文门有崇文库和官仓,这和海运有关,还有一条河运工程和东直门是息息相关,就是坝河,最后进入积水潭,另外一条就是亚麻河,通过东直门水关进入元大都的,把粮食和货物卸在崇文门地区。

东直门原为元大都东垣崇仁门,明朝洪武元年(1368)、洪武四年(1371)均修补沿用,永乐十七年(1419)修葺,改称东直门,正统元年(1436)重建城楼、瓮城、箭楼、闸楼,正统四年(1439)竣工,成化九年(1473)城楼曾引发火灾,火灾后重修。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于东直门外建水关,管理进京货物。清朝在嘉庆三年(1798)曾重修城楼。1915年因修筑环城铁路将瓮城、闸楼拆除,在箭楼后部两侧建之字形砖蹬道。1927年将箭楼拆除,仅存箭楼台基,1958年台基也拆除了。

明代是东直门地区发展比较快的时期,东直门从过去的东城墙的东边变成了东北角的重要位置。

清代朝阳门当时是运粮的或者又叫粮门,东直门是运木材沙石的,因此叫做建直门。明朝的东直门依旧是仓库集中的地方,和元代区别在于,这个时候达官贵人进驻到东直门,后来,这些高官都居住在北京。

清朝基本沿袭了明朝的旧址,但是有所改变,但实行了满汉分居的形式,满人居住在东城,汉人居住在南城。另外清朝和蒙古关系变好,清朝在东直门地区废置的官仓基础上修建了王府。同样也是仓库重地,至今还保留着海运仓的地名,它依然是个重要的地方。

东直门郊外地区进一步发展的比较及时,这也是它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1908年首先在东直门建设水厂。在城里水资源最紧张的时候,直接在东直门取地下水,在东直门建立了水厂。所以推车送水也是北京的一个特色。

1915年,当时的孙春贵修环城铁路,是从西直门经德胜门,安定门到东直门,和军工铁路相接,形成了环城铁路,东直门的交通变得更加便利,同时对于东直门的官舱来讲影响也很大。

在明朝初建设北京时,所需的木材大多由东直门运送进北京城,因此东直门又俗称“木门”。清朝时南方的木材常常储存在东直门外,并于东直门外建水关,管理进京货物。清朝时在东直门设“春场”,每到立春,顺天府尹在此鞭“春牛”“打春”。

东直门是北京九座城门中最贫之门,以郊外盆窑小贩,日用杂品占据瓮城为主,但瓮城庙中的药王雕像极为精细,人称“东直雕像”。古代砖窑大多云集在东直门外,因此不仅走拉木材车,还走拉砖瓦车。

现在,北京自来水博物馆是东直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是北京历史上第一座水厂东直门水厂。可惜,从2022113日起,暂停对外开放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