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老北京的故事(七八〇)洵贝勒府

标签:
转载 |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老北京的故事(七八〇)洵贝勒府
东槐里胡同在西单北大街,在西单商场一溜商家北边的凹口里,西单北大街上的标志在十字路口呢。大街上的商家变化又很快,实在不好说。胡同里有清末的洵贝勒府,如今已是一栋楼房,还没有门牌,只是围墙很高,大约有一丈多,不像一般的院落。原来这就是洵贝勒府的府墙。
郑王府在大木仓胡同35号。郑亲王爵世袭十七代,郑王府在此期间有三次大变动。第一次是在乾隆十三年(1748),德沛承爵后,发现王府“邸库中存贮银数万两”,认为这是“祸根”,于是他拿这些钱在王府里修建了一座“假山叠石,饶有幽致”的花园惠园。第二次是在咸丰十一年(1861),第十三代郑亲王端华,因参与“辛酉政变”,被慈禧太后革爵赐死,王府被朝廷收回,改赐钟郡王奕詥,郑亲王后代被迫迁至西单北大街的馓子王胡同,今天的东槐里胡同。十年后,庆至承袭郑亲王爵位时,才将府第家产发还,恢复郑亲王府之名。第三次是在辛亥革命之后,王府没有了经济来源,末代郑亲王昭煦先是将王府佛堂卖给了新街口南大街的高阳李家,后又将王府抵押给西什库天主教堂,以此借银两维持生技。1925年又复赁给中国大学为校址。
光绪二十八年(1902),历七年建造,馓子胡同辅国公老宅被改造为“适园”,迎来了它的新主人光绪的弟弟贝勒载洵,人称“洵贝勒府”。
洵贝勒府宅第在东槐里胡同,这条短短的胡同里路北只有这一个门,据说是1号,也只能是1号了。路南是楼房。网上介绍,洵贝勒府位于北京西单北大街110号,可是大街上并没有门,这个院子只在胡同里有三个门。
洵贝勒府坐北朝南,西界临西单北大街。据说,现在胡同里路北的垣墙和一组四合院均保存完整,一般人进不去,也看不见,只能看见外面的高高围墙。隔着围墙看见里面的楼房。从照片上看,这里曾经是中组部机关老年大学。
载洵为醇贤亲王奕第七子,摄政王载沣之弟。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载洵过继给端郡王奕为嗣,袭贝勒,光绪三十四年加郡王衔。宣统初年协助其兄摄政王,任海军大臣,清宣统二年(1910)赴美考察军政,在旧金山登陆时遭爱国华侨邝佑治行刺未遂,辛亥革命后长期居住天津直到亡故。载洵入继时原在平安里西大街的端王府已被八国联军烧毁,故在东槐里立府。
洵贝勒府宅第坐北朝南,府西至今西单北大街,北邻今灵境胡同,东存今府墙。府邸建筑三路分布,所有房屋均为硬山过垄脊筒瓦顶,规制已不能同清初王府相比。
民国期间,载洵将府邸分售给孔教大学及奉军将领万福林。几经易主后拆除部分建筑,孔教大学处已建成机关大楼,仅存东部的一个四合院。现东部、南部的部分府墙犹存。东路三进院有前厅、中厅、后厅和配房、耳房,垂花门和游廊与后厅相连。中路有正房两栋和前院东西厢房、耳房。西路两进院落有正房、东西厢房和耳房,均有廊相连。现存文物建筑72间,部分主体建筑内仍保存较精美的木质装饰,建筑面积约为2407平方米。
洵贝勒是光绪的弟弟,用现在的话说,那是真正的“根皇苗金”吧?要不怎么说是“金枝玉叶”呢?可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皇家”的那一页早就翻过去了。如今,只剩下一堵高高的外墙,让来来往往的人们看到、感觉到。洵贝勒又能如何呢?如果地下有知,也应该为今天中国的强大繁荣而欢欣鼓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