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2022-09-29 21:58:52)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2021年10月20日下午驶离浚县县城,前往内黄县的二帝陵,约26公里车程我们用40分钟就到了景区前停车场。
           颛顼帝喾陵(简称二帝陵),位于河南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东距濮阳15公里,西距安阳90公里。 二帝陵,是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中第二帝高阳氏颛顼和第三帝高辛氏帝喾的陵墓,陵地占地面积350余亩,南北长2050米,东西宽1060米,古属东郡濮阳,金大定七年(1167)划归滑县,1940年划归新置的高陵县,1949年划入内黄县。现在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风景旅游区。
         二帝陵历史悠久,传统祭祀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汉代即修有陵冢,唐太和四年(830)建庙,宋乾德六年(968)、金大定七年(1167)重修,元明清又多次修葺,历朝历代祭祀不绝,宋代以后列为定制。因地处黄河故道,二帝陵因清末宣统年间一场风沙南迁而掩埋于沙丘之中,地面仅存石碑两通。直至1986年,经调查探察、大规模清沙,二帝陵才重见天日。经考古发现有御桥、御路、宋井、山门、棂星门、庙院、寝殿、享殿基址等地面建筑遗址,和汉建元修的陵墓——颛顼陵和帝喾陵同在陵区北端,面积同为3432平方米,165块历代御祭碑碣等等。从2002年起恢复了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的祭祀、和盛大庙会。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1.  新建的山门“颛顼帝喾陵”(门票30元)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2.  省保碑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3.  入内两侧的“万通碑林”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4.  钟亭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5.  清代的山门遗址,中间为御门、御路,东门文官,西门武官走的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6.  在原棂星门基础上重建的棂星门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7.  棂星门内两侧各有三通御碑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8.  大院两侧碑廊,建于1999年,陈列着祭祀区清沙中发现的元明清的御祭碑68通,配殿“百姓寻根堂”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9.  配殿“万方福运堂”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10.   大多数碑文有释文,我们时间有限,不及逐个拍摄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11. 复建的大殿,前有露台,面阔五间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12. 大殿正中匾额“人文始祖”,两边分别是“传祚无穷”和“德昭天地”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13.  大殿壁画颛顼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14.  颛顼事迹壁画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15.  帝喾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16.  帝喾事迹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17. 颛顼帝执斧,象征匡正天下,帝喾手拿尺,规范九州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18.  约2米高的面塑贡品,少见!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19.  大殿雕梁画栋,虽为新建但原大殿地基也是这样的规模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20.  中原圣土汇集地纪念碑、中原圣土采集地纪念碑,世界客家播迁路组委会2009年12月立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21.  祭祀碑文,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22. 清沙后显露出来的当年御路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23.  “五帝同根”树,华夏共祖,三皇五帝,一脉相承,此二帝陵有柯树五株同根,根深叶茂,生机勃勃,昭示为华夏民族同根同源,同心同兴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24.  二帝陵东西相连,颛顼陵靠前2米位于东面,帝喾陵略后退,位于西面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25.  颛顼陵始建于汉代,坐北朝南,陵冢巨大,长66米,宽52米,陵墙环绕四周,现存的为元代墙基,此“颛顼帝陵”碑系元天历二年(1329)重修时所立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26.  “颛顼陵”碑,清嘉庆二十四年所立,颛顼是上古五帝中第二帝,最初建国于高阳(今河南杞县),故号高阳氏,后迁都于帝丘(今河南濮阳),创制九州,大力改革巫术与祭祀,改革历法,创制《颛顼历》,《史记·五帝本纪》称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为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27.  帝喾陵,始建于汉代,坐北朝南,陵冢巨大,长66米,宽50米,位于颛顼陵西面,正面陵墙完整,现存有明代墙基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28.  “帝喾陵”标志碑,明嘉靖七年(1528)立,帝喾是五帝中第三帝,因在高辛(今河南商丘高辛镇)开基故号高辛氏,15岁辅助颛顼治国,30岁继位,他行政无私,公正守信,发展民族融合和共荣,重视金属冶炼,生商育周,为中华姓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史记·五帝本纪》称帝喾“普施利物,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知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29.  参加祭祀者植树纪念,此为孙孚凌(曾任中国政协副主席)和李纳所种的两株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30.  陵区四面种了大量的树木

[转载]金秋中州游(十九)内黄颛顼帝喾陵
31.  陵区的千年侧柏

          二帝陵可能是重新发现时间较晚,或者申报工作准备不足,尚未晋升国保级,但是如果史料充足,我想下次列入国保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离开二帝陵我们前往濮阳。。。。。。待续。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