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班主任工作效能需要全方位支持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 |
分类: 班级管理 |
边 颖
面对新现象、新挑战,班主任不能仅依靠以往的经验,还需要较强的政策理解与执行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洞察能力、反思能力、协同能力、应变能力、新媒体应用能力……这都要求班主任的专业能力朝着更细更深更快的方向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升班主任工作效能,必须为班主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体系。
学校组织管理支持
作为构成学校组织的重要要素,班主任是学校对每个班级、每个学生实施有效管理的关键中介,是学校与学生家庭维系和谐关系的重要纽带。然而学校组织机构庞杂,教导处、德育处、年级组等多个部门都需要通过班主任与学生家庭进行密切沟通与交互。因此,在学校组织机构层面对家校间各种需要传导的信息进行统整,是学校为班主任提供组织支持的途径之一。
扁平化人本化管理结构。目前,许多学校管理部门普遍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班主任承载着各个职能部门的任务执行工作。只有有效整合各个部门,才能提高效率。为此,我校将过去的校办、行政、科研、教学、德育、少先队、后勤7个部门进行整合,成立了课程与教学中心、学生成长服务中心、资源管理中心等3个中心,形成了“人人有责”“我即学校”的扁平化人本化管理结构,班主任工作主动性显著提高。
师徒结对,促进年轻班主任成长。为帮助新教师顺利接班,快速融入学校,我校开展“师徒结对”项目,为每一位新入职班主任配备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科带头人等骨干班主任,接受一对一指导。带班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细到如何回复家长微信等都可以随时随地请教师傅。
级部主任与年级组长共同负责制。为及时解决班主任的困惑,学校为每个年级组配备年级主任,实行级部主任与年级组长双负责的管理模式。年级主任每天要下组了解班主任的工作状况,尤其关注班主任的需求、棘手问题,与年级组长共同为班主任提供支持。
班级调研助力班级建设。学校德育干部、年级组长、组内班主任每周一次进班(轮流)进行班级调研,通过听课方式互学互助,学习优秀带班方法,提出好的建议,这种小型的调研模式实施方便,见效快。
建立班主任激励机制。每学年评选优秀班主任、先进班集体、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将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做法进行分享,辐射每一位班主任,既为班主任成长助力,又激发了班主任群体自身发展的内驱力。
班主任专业发展支持
班主任是学生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是学校的窗口,是儿童心灵的培育者,是家校合作的“催化剂”。班主任的专业发展、专业成长极为重要。为此,我们立足全员、突出骨干,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打造专业化的班主任队伍,为班主任专业成长赋能。
班主任咖啡分享时光。班主任咖啡分享时光是全体班主任固定的交流学习时光,每月一次。每一次分享都有主持人、发言者、梳理员,全体班主任参与其中,积极动脑思考,贡献智慧。小妙招、小策略,好经验、好想法,新理论、新实践,我们一边品着咖啡一边畅聊教育,乐此不疲。
“紫禁杯”班主任工作室。为发挥“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班主任的作用,我们以案例诊断、研讨交流、课题研究等帮助青年班主任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以班主任工作坊为主要阵地,每个月组织一次班主任专题培训或沙龙活动,鼓励青年班主任和资深班主任同伴研修,共享教育智慧。
以赛促学,助力班主任专业成长。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是锻炼班主任的最佳赛事。我们珍惜每一次机会,参赛的每一位选手背后都有一个团队支持,专家指导、打磨教学设计、演练准备……
以课题研究为导向,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学校聘请了科研副校长,以每两周一次的频率定期来校指导。从班级管理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
班主任教育成果年度论坛。每学年末,我们都会将典型优秀班主任教育工作成果在班主任年度论坛中分享交流,并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智库,随时为每一位班主任提供经验支持。
班主任心理支持
课后服务的全面开展,“双*”“五项管理”等政策的实施,疫情期间的教育教学以及家长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多,都给教师带来极大挑战。如何提升班主任职业幸福感,提升教师高强度下的适应度,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开放校级心灵驿站。学校心灵驿站面向全体班主任全天候开放,通过沙盘、绘画等减压活动,为长期处于紧张工作中的教师提供一个舒缓压力的机会。
定期实施心理健康课程。为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意识与能力,有效应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让教师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学校特别策划“关爱教师”相关心理健康课程。
家校共同体支持
当下,无论学者、教育管理者、教师还是家长都普遍意识到不能狭义地把教育理解为学校的教育,而应该将家庭、社会等结合起来,形成共育的合力,如此才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塑造健全人格。要使“双*”扎实有效落实,必须赢得家长的支持。
建立家长学校。强化学校主阵地功能,科学组织开展、策划和实施“家校社”共育活动项目,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开发家庭教育责任、新型家长素养、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等相关课程,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互动的家庭教育活动,让家长的成长助力学生的发展。
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联动机制。班主任依据家长各自的爱好特点,各尽其才,组建家校合作委员会。
爸爸妈妈进课堂。定期邀请学生父母走入班级讲课,开拓学生视野。
召开有学术味的家长会。要让家长有所悟有所感,必须让家长真正思考起来。会前,调查家长需求;会上,以小组形式讨论;会后,全班共同整理出一份家庭教育方法集。家长会可以形式多样,沙龙、研讨、茶话会……家长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共同交流、学习教育方法,有效形成家校合力。
构建班主任支持体系,创设班主任专业成长制度环境,搭建班主任专业成长平台,我们尽己所能为班主任提供人文关怀,为班主任多方蓄能,助力班主任成长。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
(中国教师报)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