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教育不是培养“完美应试者”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时评 |
魏康乐
新闻回放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进行职业探索的重要阶段。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上周,有关媒体对上千名受访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2.4%的受访大学生是通过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去了解职业规划的。
实现学生角色向社会角色的积极转换,是大学职业规划课程的意义所在。然而,当前一些高校的职业规划课程设计,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学分化”“理论化”“单一化”的趋势,主要停留在知识而非实战层面。实际上,职业规划课程亟须超越“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的知识传递模式,要从简单的学分规制转向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认知和规划。
目前,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知识“讲述”和实践“效用”之间不易转化。究其原因,职业生涯教育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可能的未来图景,并在大学和实践中进行“补课”,而教师则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补课人”。如果职业生涯教育只是教人成为“完美应试者”,为教而教,那么职业规划教育也就失去了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在有限中体现无限,这需要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将“教书”和“育人”结合成完整的“教育”,从学生需求和立德树人初心出发,让职业生涯教育坚实落地。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新闻学交换生)
(中国教育报)
前一篇:在实践中找到职业规划的落点
后一篇:不囿于纸上规划,赋予未来更多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