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尊重个人选择才是真

(2022-12-28 22:07:43)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时评

沈光萍

当“考研热”遇上“弃考潮”,社会的目光往往聚焦在中途放弃的考生身上。有人指责弃考者变相浪费了社会资源,有人批评弃考者信念不坚定、半途而废。笔者认为,无论是努力一拼还是中途放弃,都是考生个人的选择,社会需要予以尊重。

尊重个人选择才是真

尽管官方尚未发布2023年考研人数,但相关机构预测2023年全国考研人数或将暴增至520万,打破今年457万报考人数的纪录。“考研热”的背后,反映出大学生对于就业问题的担心。国际大环境不稳定、就业市场上学历的贬值等诸多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难。于是,在就业这根指挥棒的引导下,许多大学生将读研视为避风港,以此规避就业风险。

但考研人数年年攀升,录取分数不降反升,考研实则难上加难。对于多次参加考研的考生来说,选择考研不仅要顶着精神与身体上的双重压力,还要对抗竞争带来的内耗与痛苦。如此背景下,放弃也不过是一种选择而已,当然无可非议。

更何况,考研不再是唯一出路,“考公”“考编”也吸引着不少大学生。“考研+就业”的双保险套餐并不少见,在备考阶段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弃考也是自然的选择。“考研+留学”的两手准备为考生提供了更多出路,经过审慎衡量过后选择出国留学,也自然是考生个人的选择。说到底,就业是升学的指挥棒,选择升学的目的还是为了就业。考研不是唯一出路,在备考路上遇见更好的选择,放弃也不过是一种选择而已,无可非议。

对于考研者来说,无论是努力一搏,还是中途放弃,都是大学生自己的选择,背后的原因千万条,不可一概而论。社会应给予必要的尊重,而不是施加更多的压力。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2021级本科生)

(中国教育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