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寓教于乐的学习,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2022-12-28 16:16:14)
标签:

家庭

教育

孩子

分类: 家庭教育

2015816,《广州日报》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东莞市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小亮(化名),被老师发现经常在课堂上偷喝墨水,这是为什么呢?

寓教于乐的学习,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于是老师开始关注小亮的情况,了解到他的爸爸在工厂里打工,妈妈离职在家,是家庭主妇,在家里带着两岁的妹妹,又要忙着操持家务,很少有时间陪小亮,但父母对他方方面面都要求严格。尤其在学习上,小亮作业不会做、考试成绩不好,总是会招来妈妈严厉的批评。

可是小亮的成绩却总不理想,每次考试成绩公布后他都十分紧张,就怕遭到妈妈的埋怨。渐渐地小亮越来越孤僻,不爱与父母沟通,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学习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就会认为自己很笨。

一天上课时因为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小亮感觉很烦躁,看到桌上有墨水就喝了一口,之后似乎觉得心情好多了。从那以后,小亮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就喝口墨水,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到后来自己都无法控制。最后父母把小亮送到医院检查,医生得出诊断结论,他是因为心理原因导致的“异食癖”。所以小亮喝墨水的行为是源自于妈妈给予的压力。

因为父母的严格教育而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这是每个父母都不愿意看到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只强调要有好成绩好结果,忽视孩子自身特点和内心感受的情况非常普遍。比如很多父母向我咨询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写作业不主动,不认真,不能专注的问题。

首先低年级小学生注意力控制力还很弱,思维能力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粗心、容易分神、缺乏耐性都是他们这个时期的特点而不是缺点。书面知识对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学习相对困难,所以教育部才规定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但很多父母和老师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个特点,给孩子布置大量超出其能力的学习任务,逼着孩子学习枯燥抽象的知识,当孩子做不到的时候还把过错归结于他们,给予批评和指责。这种让孩子承担过重学习压力的行为,最终可能会扼杀他们学习的兴趣,导致他们的厌学。

行为是人内部心理的外在表现,通过行为可以反映出孩子心理的真实感受,有些孩子的错误行为屡教不改,可能就是因这个行为满足了他们的内心的某种心理需要。比如很多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很多父母发现打骂都不起作用,拔网线断电源,反而逼着孩子偷偷溜到网吧去玩,几天几夜不回家,甚至偷拿钱出去玩。父母猜测可能网络游戏对孩子吸引力太大了,是罪魁祸首。

实际上很多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过得并不开心,太多的烦恼和挫折感让他无法面对现实中的生活,很多孩子睁眼就面对着父母的唠叨,到了学校又要忍受老师的批评,学习成绩搞不上去,作业完不成。他天天生活在这种挫败感中,只好在游戏中寻找自己的快乐,控制着游戏中的角色攻城破墙,享受战无不胜的快感。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激发孩子内在动力很重要,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做某事,减少外在的压力,才能更好的避免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比追逐学习成绩更重要。

好奇和求知是孩子天生的学习动力,但很多父母不尊重孩子的特点,过多给予他们外在的压力,会让孩子产生为父母而学,为与别人竞争而学的错误动机,最终在受到挫折后,彻底丧失学习的兴趣。

所以,父母要激发孩子把追求知识、自我成长作为自己的学习动机。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的学习,可以结合平时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孩子喜欢昆虫的,就可以让他们观察昆虫的时候,提醒他们数量的变化,来间接而形象地让孩子学习简单的加减法。也可以在孩子快乐游戏的过程中,把孩子喜欢的颜色和物品,用英语读出来。这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同时也能让他明白学习其实可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孙云晓的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