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成绩下降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2022-11-20 09:12:41)
标签:

语文

学习

复习

方法

分类: 学好功课

首先,一个有趣的现象!你没有发现,语文是一个奇怪的学科,这门学科会变身!

语文成绩下降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语文会“变身”

语文会“变身”跟其他科目不同,语文不只是语文,语文是会“变身”的。“语文”这一学科,到了大学,翻身一变,就变成了“语言学”、“古汉语”等学问,而这一科目,变成了“中文系”;“作文”到了中高考,赫然变成了“写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到了真正的作家那里,变成了小说、散文、评论等体裁;“阅读理解”到了专家那里,就变成了“文艺批评”……

语文为什么会变身?

这源于教学规划者的思维,从小学到大学,设计一个合理的教育台阶,给学生易于接受。然而,这些暂时的“身份”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同学的语文思维的发展,人们往往更多以应试的角度来理解语文这门学科。比如,同学们往往只学写“作文”的技巧,而不是真正的适应未来社会职业要求的“写作”。

语文事关心灵

再次,语文是一门事关心灵的学科。语文学的是我们中国的文字,那是李白杜甫吟啸的文字,那是王羲之挥洒的文字,那是来自诗经的古老文字,那是徐志摩戴望舒们才华横溢的文字,这是大多数中国人发自内心最为骄傲的文字、发自内心认为美丽至极的文字。很多移民到国外的国人,还仍然坚持让孩子学习唐诗宋词,就是因为心底有这样的情节:中国人太喜欢中文了!语文中还有令心颤栗的诗歌,令人激动的小说,令人深思的哲学,语文这一切,决定了他离心灵最近,我们要靠中文去思考,去宽慰心灵,给无数苦难的人以滋润。

语文成绩下降的原因

回到语文学习上,一般认为,语文的学习强弱也和天赋有关。你看,有的同学平时看书学习的时间不长,但语文成绩总是遥遥领先依然领先,这不是天赋是什么?事实上,我们一般认为的天赋具有神秘主义倾向,是很难具体分析的(我们也愿意去神化它),而我们的指针可以移动一下,从“天赋”到“习惯”,或许更接近事情的某些真相。语文学不好,先听听同学们怎么说:“老师,阅读理解我根本读不懂。”“我作文一直低分找不到感觉!”“我这次败在了病句上!”“考的这篇古文我也是醉了!”读不懂,没感觉,学不会,记不牢,这些都是表面原因,究其背事,首先是语文学习习惯的不足。

大脑的思考能力就像一团锻炼到的肌肉,它很弱,一旦它被使用到,它就会觉得很累,很想停止这种锻炼。就象我们平时不跑步的人,突然跑五千米,那是一种要死的感觉。语文是文字的工作,面对文字,大脑肯定更喜欢图画,那更直接更醒目更简单,而文字则是一套符号,而对这套符号,大脑的本能反应一定是拒绝。而从拒绝到接受到喜受到主动追求文字的乐趣,这就是语文的任务所在。可以给大脑负责语言的中枢一个通俗的名字——语文肌,它决定了你的思考强度,没经过一定训练,语文肌很弱,扛不起这门学科拔节的艰辛任务。而语文肌,是由语文商这个幕后高手决定的。

什么是语文商?

语文商,简称文商,就是和IQEQ一样,是语文的智商,就是语文的综合思维能力,表面上,一个语文成绩很好,在深层次上,并不是天赋,或努力那么简单。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标准值:

学习习惯:

表面学习成绩好,背后是习惯好,对语文有兴趣,当然这种兴趣也是小时培养起来的。比如,看到生字就想查字典,想知道怎么念;看到好词好句就在心里品味其妙处,这样自然记得住,而且下次还总想用到作文里;习惯文字的枯燥,慢慢成为乐趣。比如看小说的人,大脑里出现的已经不是文字,而是具体画面,这就超越了文字本身。再比如顾城,读到洛尔迦的《哑孩子》,惊叹其美感,就自己琢磨个没完,最后终于运用到作品里边。写出好的作文,取得好成绩,这些又返回来形成良性循环。前面说过语文是一门事关心灵的学科,学语文学到心灵里,那学习习惯自然不会错。

思维方式:

一种持续思考的爆发能力。语文学习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心实际是波澜壮阔。读书的雀跃,写作的惊心动魄,新知识的日夜抢夺,都是需要爆发力达成,语文这壶水才能烧到100度。这背后是理解力、联想、持续深入思考的能力。一个经过训练的人,可以自如的穿行过思维的关卡,走出迷宫,获得最终的答案。而一个思考能力不强的人,可能走到第34步就戛然而止了。比如对一篇作文的思考,就是一个复杂缜密的系统,从审题、构思、选材,到布局,设置技巧,每一步都要考虑严密,并且严格执行绝无松懈,才可能最终形成一篇与众不同的好作文。

思考体系:

语文思维的互通能力,比如讲到数学的大数定律,就会联想到“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甚至传播学的“传播半径”;比如学习物理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自然联想起“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也”以及经济学“边际效应递减”;这样的一种思考体系的建立是以语文为核心,对世界观进行重新梳理,这需要的是跨语文思考体系。

古诗文思考传统:

这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反复强调的“寻根主义”,回到传统中找寻自我的价值,所以作文中写古人一直是个好办法。

中外作家思考组:

先熟悉教材中的作家,再进行适度的拓展,每个作家就是一种思考和写作方式,深入研究几位作家,搭建自己的写作偏好。文学理论体系:

阅读理解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除此之处还需要了解各类文学流派,比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荒诞主义等。

民族与生活经验积淀:

这是个人与民族生活的积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这也是中国人经常强调的。跨学科跨文化思考宽度:这是以语文为核心的思考能力,语文本身也是那个杠杆。从以上这些点开始,由浅入深,逐渐建构自己的语文思考体系。所以,语文学习呈现的是一个“广州塔”那样编织的硬能力。看到的是成绩,看不到的是大脑中这座语文之塔。

如何培养语文商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可以有意识地训练这几种关键的能力:

阅读力

学语文,谁都推荐读书,可读书要怎么读?选书要合理,读书要清晰化,注意摘抄和做笔记,这样才有效率。形象抽象思维结合。形象思维训练想象力,抽象思维训练思考能力。读各种书,取法乎上读大师的书,培养语感,改变简单直接的思维,丰富细致化思维,学会起承转合,学会联想演绎。甚至读关于思考本身,学习本身的书,读了还需要揣摩,像吃一颗糖,在大脑一次次体会其深意。书读多了,基本字词都没有问题,文学常识更轻松掌握。至于阅读、作文,书读多了、见识广了,自然知道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时候该收,什么时候该放。

理解力

理解力是第一位的,这篇文章是讲什么,具体每句话在讲什么?比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话,你能读出背后的什么意思呢?1、文章开头,预告春天的到来;2、迫切的心情;3、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4、语言的节奏感;5、倒装句;6、柔美清新的语言调性;7、现代作家的风格,即有超越时代的所在;8、东风,是用典……还可以罗列出很多。每一话都包含诸多信息,理解到哪一层决定了语文理念的宽与窄。

运用力

自如运用语文才能,不管是写文章,演讲,还是考试,都有把语文知识成熟运用的能力。我班上的同学在学校办社团文学杂志,一起写作乐此不疲。写作,是把读的成果训练,写出来,勇于表达自己,每天写500字,这是反过来影响语文学习的好处,做个小文艺青年,享受喜滋滋的文学,那才是语文。

想象力

语文是指月亮的手指,而我们要想到月亮和更多的事物。创造与想象体理在语文的写作,一种自由自在的内心飞翔的姿态。反思力

在做题时,善于总结反思,不能只看参考答案,草草了事,在茫茫题海中才能提高效率,把能力刷到自己身上。

质疑力

质疑答案,质疑老师,不是简单的反对老师,而是对于真正答案的追求。“吾爱吾诗,吾更爱真理”,这是独立的语文思想。结 语

世界上有两种语文,一种是应试的语文,一种体系化的语文。这些要靠对语文商的训练来达成。

以上是我对语文商这一概念的初步思考,在实践中,我将继续探索,和同学们一起实践,真正提高语文商,提高孩子们的语文学习成绩。语文是心里的魔法师,努力建构思维体系,将会带来一个人全新的改变,成绩的改变只是必然的一个附带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