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四件护身袈裟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岁月的流逝带走了我不少东西,青春、朝气、纯真……但它一直没有从我身上带走四样东西——书、爱、梦、足。
书,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四笔汉字,却有着海一样的体积,喜马拉雅山一样的高度,天空一样的广阔。因而,它荣幸地成为了“我的四宝”之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为我们还原了生命那些值得崇拜的纷繁驳杂,由它们来对抗死神的傀儡。图书馆是墓地唯一的竞争对手”,这些套话像陈列在博物馆的文物一样古老。但我,却从中领悟的了一些新的真谛。在经历的几十个春秋中,书在潜移默化之下成了我生命的镇定剂。当我寂寞时,它是我的良伴;迷茫时,是我的导师;颓废时,是我的精神动力;成熟时,又是我新的方向。书之韵,让我的血液注入了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稚嫩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加倍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爱虽然体现在方方面面,但是它需要具体的行动来体现,这种行动可以是天冷的时候对学生多加衣服的提醒,是位空的时候对学生关心的问候,是学生生病的时候到宿舍的探望,是对有困惑的学生耐心的讲解,是对差生的不抛弃、不放弃,并对于其点滴进步的及时、合适的鼓励。
老师不仅要爱学生,更要爱自己,因为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他怎么会爱别人?教育不是做买卖,是用生命影响生命,以灵魂引领灵魂的的过程,现在教师压力巨大,几乎在夹缝中生存,教师如果不能呵护自己的身体、心理健康,难免会把这些不良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这怎么谈得上“用生命影响生命,以灵魂引领灵”,我整天在想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经历的苦难也不在少数,但是我们的文明一直没有被毁灭,我考虑可能就是中华文明的某些精髓在滋养着多苦多难的劳动人民,这些精髓是儒家的六艺、释家的性空随缘、道家的清心寡欲,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老师也应该从中汲取营养来丰盈我们的灵魂。
“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唱出了我的心声。有梦好甜蜜,它像翅膀,一双带我远徙的翅膀,它让我看到天有多蓝,天有多高,天有多广。梦想是目标,是我一如既往,一往直前的力量。我有一个梦想,在不久的将来,老师对待自己职业的时候不再充满怨言,学生进入学校以后不再忐忑不安,课堂能够变成学生自由讨论、快乐学习的地方,学校是能够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场所。
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因为心不变,脚在动,有人为什么不能圆梦,因为心不定,脚不动。这富含哲理的一句话说明足是何等重要啊?是啊,没有文化步履,何来书?没有双足承载,何来爱?没有足下之路,又谈何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纵使前方有繁重的教学任务、艰难的职称评定、繁琐的常规检查、复杂的学生管理,它都忍耐着灼痛,带我达到成功的彼岸。
在未来教育行走的路上,我将以梦做导航,以书做粮食,以爱做旅行袋,用我的双足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