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当学玉雕师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玉雕师在加工玉器时,面对的都是一块块璞玉,他们不是把有瑕疵的玉石舍弃,而是以玉石的精华部分为主体,对精华部分进行琢磨,使精华最大化,让它光彩照人。对瑕疵之处进行雕琢,使瑕疵最小化,达到瑕不掩瑜的效果,进而形成一件精美的玉器。
《学记》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长善”和“救失”是教育的双翼,“长善”是目的,“救失”是手段。要“长善”,就必须善于发现和放大学生身上的“善”,采取赏识和激励的手段,激发起他们心中蕴藏的正能量。
陶行知“四块糖”的育人艺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陶行知面对违纪的学生,既没有空洞的说教,也没有大发雷霆,更没有动用管理制度处罚学生,而是利用赏识的态度和奖励的手段,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目的。违纪学生按时来到校长室,说明他守时,给予奖励;违纪学生按校长的要求停止打人,说明他尊重校长,给予奖励;违纪学生与欺负女生的同学做斗争,说明他正直善良,给予奖励;违纪学生承认了错误,表明了他的态度端正,给予奖励。陶行知正像玉雕师那样看到的是违纪学生的守时、尊重、正直、善良的优点,极力弱化该生的打人过错,采取这样的教育方式,效果当然是良好的。可谓大家风范、智者行为、教育家的胸怀。
青少年学生就是一块块璞玉,在他们身上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教育工作者应有玉雕师的眼光、胸怀、技术和智慧,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的优点,最小限度地看到学生的缺点,并用自己的智慧改变他们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