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亲子问题的前“因”后“果”(5)

标签:
家庭教育孩子 |
分类: 家庭教育 |
接纳情绪包伤口,用心倾听效果佳
孩子虽小,也有自己的伤痛,这些伤痛的来源大多是来自身边最亲近的人,来自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天真无邪,无忧无虑,什么事也没有,成人经常会用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孩子。这只不过是成人的一厢情愿而已,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总会有一块独自疗伤的地带,当他们遇到不理解,委屈,伤痛的时候,会自己来舔舐伤口,以此来安慰自己,让自己得以成长。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给自己预留这样的空间,他就会把来自外界的伤痛,转化成一种外显的行为,这些孩子又会被成人贴上标签“不听话”“坏孩子”“有攻击性”“好哭”。
不听话,是因为没有人倾听他们,是因为成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坏孩子,是因为这些孩子没有听从成人的指令,只是没有学会如何表达自己;有攻击性的孩子,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承载了太多的伤痛,首先成为了被攻击者;好哭的孩子,是因为这些爱哭的孩子也需要发泄,他们选择了哭,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压力。
可是,成人却不能够理解他们,却看不懂孩子的行为到底是在传递一种什么信息。并且还会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非常懂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照顾孩子,爱孩子。可是,孩子却接收不到父母的爱,有时父母的照顾却衍变成了一种伤害。
有的孩子在父母眼里会被认为是“问题孩子”,家长会采取一些列的措施,来纠正他们的“问题”。可是,家长的方式,只能起到让孩子害怕的作用,而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孩子内心虽然很害怕父母,眼睛里也会充满担心和不安,但是,他仍然会重复自己的“不良”行为。
其实,这些孩子需要的是倾听,需要有人能够理解他们。当这些孩子发出“不和谐”的信号时,不要着急去纠正和批评,父母要接纳他们的情绪,听听他们说些什么,虽然有时他们不能很好的表达,只要用足够的耐心倾听,就可以了。
当孩子哭的时候,不要去制止,不要喝斥,而是安抚和认可。认可孩子也是有不良情绪的,他们也需要把这份不良的情绪发泄出来。不要急于给孩子下判断,下定义,更不要做法官,判断孰是孰非,这些都是不接纳孩子情绪的一种表现,也是不认可孩子的做法,这种不认可和不接纳,只会让他变成愤怒的小孩。
拒绝、指责、谩骂、挖苦、讽刺、命令、嘲笑、打、置之不理、放任自流等等这些暴力、软暴力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可磨灭的心理创伤,这种创伤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来源:搜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