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对我的三次“逼迫”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朱小燕
王校长工作负责,要求严格,在我们学校可是出了名的。“人是逼出来的,不要怕难,忍一忍,挺过去就成功了。”这是王校长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确实,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特别是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其严格程度几乎有点不近人情,但老师们对此一致评价:“痛并快乐着!”对此,我深有同感。一开始,我曾对王校长不满、抱怨过,但此后的经历让我逐渐体会到他的用心良苦,从而理解他,配合他,并且在他的这种要求下收获着。尤其他对我专业成长的三次“逼迫”,让我记忆犹新,心存感激。
一是“逼迫”我养成不怕吃苦的精神。“生活优越,吃不了苦”是很多年轻人身上的一个特点,青年教师也不例外。在工作中,王校长深刻意识到这点。为此,他“发配”我到偏远的乡村小学任教。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我简直如五雷轰顶,开始胡思乱想:是我工作不出色?不积极?还是犯了什么错误?王校长则耐心地解释:“你多想了,这些都不是,主要想让你体验一下乡村小学的生活,培养一点吃苦精神,丰富你的教育教学经验。再说,乡村小学迫切需要你们去支援,那里同样有你施展才华的舞台。相信这些对你以后的发展有用。”尽管当时我还是有些不能接受,但也只得硬着头皮去了那所乡村小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乡村锻炼。
到了那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残缺的窗户,破旧的黑板,还有一群朴实稚气、充满求知欲望的孩子,这一切改变了我先前的消极情绪,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当时我想,一定要把这里的孩子教好!于是,我吃在这里,住在这里,忙碌于课堂,奔走在学校和乡村之间。工作虽然辛苦,但我享受着这里浓浓的乡情,感受着乡村孩子的淳朴可爱。我开始爱上了这里,爱上了这里的孩子,以至于一年过后,我是流着泪,带着不舍的心情离开的。如王校长所言,这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二是“逼迫”我上优质课。对于课堂教学,王校长尤其想打破那种“能上课的教师很多,但真正能上好课的教师却很少”的局面。他给我制定了三年发展目标:第一年基本适应课堂教学,第二年深入把握课堂教学,第三年要争取在市级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起初,我不同意王校长的这个要求,我始终认为,能把教学质量抓上去就不错了,干什么非要去得奖呀,再说,我能行吗?可王校长就是不松口,坚决对我说:“你能行,只许胜,不许败。”看来,我没有退路了,又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说来也怪,自从有了得奖的念头,我觉得自己上起课来比以前任何时候都专心。除了上好课,课余,我还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进。虽然有时也想偷懒,让自己轻松一下,但一想起那个目标,我又重新振作精神,认真对待。终于,第二年,我获得了市级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提前完成任务,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我很清楚,这是王校长“逼”我的结果。
三是“逼迫”我做科研型教师。我总以为,上好课就该满足了,可王校长又指出:“只会教书,不会研究,只能是教书匠,要得到进一步发展,教师还必须学会搞教育教学研究,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具体要求下来,申报一个市级研究课题,每年至少上两节教研课,争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两篇教育教学文章。
由于有了前两次成功的体验,这次,我不再惧怕王校长对我的这个“逼迫”要求。因此,我又倾注了更大的工作热情。经过不懈的努力,不仅我的课题研究搞得有声有色,课上得精益求精,而且已有数十篇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我的这些成果,终于得到了王校长的肯定:“看来,你在教育教学上越来越成熟了!”
是啊,回想起我的成长历程,如果当时王校长不“逼迫”我,推我一把,我能有今天的收获吗?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对我的再三叮嘱:“以后,可要学会自己‘逼’自己哟!”【139】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金坛市汤庄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