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资助育人的更大效能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时评 |
王石川
由此便引申出一个话题,这种资助体系于教育意味着什么?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显然,建立成熟而完备的学生资助体系,既是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也是捍卫教育公平的体现。
从“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再到“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庄严的承诺,更是坚实的行动。那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获得资助而改变命运,不仅能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更能帮助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乃至国家的栋梁之材。
还要看到的是,我国建立的学生资助体系,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循环效应。一大佐证是,数十万名受助师范生投身农村基础教育,明显改善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66万名受助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就业,明显优化了基层干部队伍和专业人才结构;143万受助大学生应征入伍报效国家,为我国实现强军目标输送了一大批优质兵员。
仍以余燕恰、苏正民为例,他们大学毕业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回家”。一个说,“家乡医疗资源不充足,从事医疗工作一直是我的梦想”,学成后为家乡作贡献;一个说,“唯有继续努力学习、带着知识回到大山,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学成后回大凉山支教。从他们身上,能够看到当年青春的追求,还能领悟到教育的真谛。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事业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推进教育公平,不断完善资助体系,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让教育结出更多硕果,让教育的意义进一步彰显出来,方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