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教育繁星点点
教育繁星点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0,534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寻教师的“内心景观”

(2022-09-04 10:20:08)
标签:

教育

教学

教师

分类: 教师成长

邱 俊

“心灵是干好所有工作的源泉”。当我提笔抄写这句话时,心中有无法言说的欢愉和舒畅。这是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带来的力量。

探寻教师的“内心景观”

帕默尔是一名热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但在书中他直言,面对课堂上那些令他心烦意乱、一筹莫展的时刻,即使从教30年,他仍然像初为人师的新手那样手足无措。我想,但凡是有责任心的教师对此都能产生共鸣,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那样的苦痛。

教育是心灵交融的事业,一颗心与许多年轻的心碰撞的课堂生活,给了我持续的热情和不竭的动力,学生的生命与我的生命紧紧关联,深深交融。但也有一些时候,我们彼此的心隔着远远的距离,感到沉闷、沮丧甚至无力。

我想起自己一段艰辛的教学时光。那时我带两个班的语文,两个班紧紧相邻却风格迥然,二班是“火热的夏天”,一班是“冰冷的冬天”。这样的学情给备课带来难度,面对热情的学生,我只需轻轻点拨,课堂便荡起层层涟漪,学生眼中闪烁着好奇,头脑里冒出无数的问号,常常让我兴奋不已,沉醉其中,不知不觉下课铃声就响起了。走进一班却安静得让人有点不安,学生总是乖乖地听我上课,无论多么动人的文本和有趣的话题,他们就是没有多少反应。我为此感到不安,常常压抑着不满,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像帕尔默一样既恼怒又为自己的束手无策而尴尬,以至于我对每天的这节课都充满了不友好。我为自己拥有这样的想法而害怕。

许多个夜晚,备课的我不得不一次次停下来,看着一班花名册上的姓名,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一班的学生大多在乡镇学校读小学,刚入中学不久,在陌生环境中比较紧张。二班的许多孩子从小生活在城市,对周围环境相对更熟悉,行为举止也更放松。而我却用同样的期待、同样的教学方式对待两个不一样的班级,而且无形中常常流露出比较的心理,导致师生距离越来越远,课堂教学关系越来越生疏。“只有我们教师能够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才有资格说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内心里。”帕尔默这句话准确诠释了我当时的心境。

在变化的时代,大多数教师都在忙碌中向前,却忽略了回望自己的内心世界,探寻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好的内心景观。只要我们能给自己内心的声音一点关注和尊重,它就会以一种更温柔的方式使我们参与到赋予生命活力的灵魂对话中。

于是,我开始改变与学生相处的方式和教学方式,努力走进与众不同的他们,眉眼弯弯,浅笑盈盈,不急不躁,耐心倾听他们的声音;我敏锐地捕捉和放大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肯定点亮微光;我细心引导和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完整而独立的自我。渐渐地,教室里凝固的风流动了。

我内心构筑的教学景观慢慢实现,发现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教学工作本身并没有变,都可以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如果教师全情投入其中,记住我们是谁,恢复对身份的认同感,那么我们就能够让教学行为发自于内心,并得到学生默契的回应、真实的共鸣。

帕尔默说:“如果一项工作是我内心真正想做的,尽管连日辛劳,困难重重,我仍然乐此不倦。甚至这些艰难的日子最终也会使我生活充实快乐,因为这是我真正倾心的工作,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正好帮助我成长。”美丽的教学景观正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它源于我们心灵的力量。

(作者单位系陕西省安康市教学研究室)

(中国教师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书写不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