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

(2022-08-23 21:50:52)
标签:

教育

教学

教师

分类: 教师成长

   什么是历史?历史是人类的过去,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几要素。历史是陈迹,但它不是死的,是鲜活的。教历史不只是介绍过去。历史的内涵非常丰富,留给历史教师及学习者挖掘的空间非常广阔。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既是历史教师树立新的历史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风格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形成历史的思维意识和完善的人格的过程。历史课上得怎样?与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直接的关系。就我个人从教近20年的经历谈谈历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教材研究透切,学会纵横联系

  历史学科,涵盖的知识内容太过丰富和鲜活,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尽袭眼界脑海。但我们所用的历史教材呈现的正文内容过于简单,为了完整的历史教学又以小字、插图、地图等形式补充。同时我们的中学历史教材,几年一改动,不断体现史学新成就,国家意志新要求。若夹着旧教案走上新讲台,揣着旧认识解读新问题,谬误之处,似不可免。读懂教材,读透教材,不是仅仅就教材读教材即可以做到的,还要时不时纠正和替换教材中已经过时的知识或错误的历史结论。因此课堂教学要求历史老师学会处理教材,这就要求专业知识扎实,对教材必须研究透切。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年龄的增长,使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浅薄。既然选择了教历史的生涯,就是不断阅读和反思的过程。而知识的积累,也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同时教历史要学会纵横联系。如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教材给出的战争背景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八年级学生没有学习世界历史,就需要老师纵横联系补充。

  二、拓展知识,学会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联系

  教历史,读历史书,是应有之意。仅仅是因教历史而读历史,未免限入固步自封的境地。不局限于本学科,而读杂书,杂读书,都是提升自己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历史的读一读汉语言文学,看一看哲学与社会学,和地理、政治老师吹吹牛等等,不断地了解时事动态,为备课、上课急需而读而了解。如学习《中东问题》,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与地理学科的关系密切。其次,中东的概念及今天的中东局势与政治学科关系密切。

  三、学习、运用新课改理念学生主体、老师主导,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在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新课改理念贯切的今天,老师要学习、运用这一理念。老师怎么做? 一)学会尊重学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民主性。勇敢地鼓励学生挑战教材、挑战老师,使学生的求异创新,甚至荒诞离奇的思维也受到保护。二)倡导自学,让主体意识穿越学生心灵。个人认为可采用的方法:问题导引、、自学为主讲授为辅、个人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相结合和学习信息及时反馈,这与我们学校推行的质量课堂一致。教师需要做的是进行结构教学,展示教材结构,勾勒教材线索,揭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认识,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三)鼓励质疑,使和谐气氛充满整个课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指引学生会质疑。激发学生善于质疑,让学生乐于质疑。而老师在此过程中要做的就是“导”(诱导、指导、引导、疏导、开导和倡导)

  四、教学技能与技巧的修炼

  人的形象固然重要,但作为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技巧更重要。写一手漂亮的字,画一幅美丽的画,会让学生对你刮目相看。记得以前有一位同事,美术专业毕业改教地理,可以随手在黑板上画中国各省区、世界各国的政区图,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用简笔画笑脸和哭脸来代替老师对答案评价。学生既佩服又感兴趣,教学效果非常好。同时在信息化时代,历史老师学会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尤其是对电子白板的灵活运用,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课堂教学生动、活跃、优质目标的实现如虎添翼。这是让学生们动起来、历史课活起来的保证。所以,我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功底的深浅靠自己修炼。

  五、关注时政,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进行历史教学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经过的记载,与当今相比,离我们比较远,有一定的距离感。今天我们了解历史主要通过文字记载、遗留的图片、历史文物古迹,教与学都感到空洞。我认为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进行历史教学。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生对那些自己能意识到的对实际生活起作用的知识最感兴趣,这样可以帮助老师教好历史,学生学好历史。  

  总之: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境界,对于历史教师来讲,似乎永远是信条。

(来源:中国论文网 https://www.xzbu.com/9/view-5195908.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