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从零基础走向巅峰

(2022-08-21 22:11:47)
标签:

学习

复习

方法

分类: 学好功课

一个集体里面的成绩到底是怎么拉开差距的,为什么刚进班的时候大家成绩差不多,但到后面成绩就拉开了,这篇文章后面会给大家解释原因。

怎样从零基础走向巅峰

其实真心的,学习方法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你要能看清楚学习的局面和事态,每天不能稀里糊涂的过,每做一些学习上的事情你要有自己的理由,而不是说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一点自己的意愿。       我写这些肯定不能唤醒所有人,但如果能唤醒一部分人我也很欣慰了,高考之路本身就是一个和自己抗争的过程,这条路上最大的敌人和困难就是自己,希望大家学习之余能多思考思考这些问题,边摸索边思考,及时的调整方向,将自己的命运掌控在自己手里。相信我,认真看懂这篇文章,认真思考下,你会明白这一切的。

一、学习的两个阶段

我认为学习成绩的提升大致分为以下2个阶段:从不会到略懂、从略懂到熟练。这2个阶段中,我个人觉得最痛苦的应该是第一个阶段,最难的是第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不会到略懂

第一个阶段为什么痛苦?有一定基础的同学是不会理解那种完全零基础的同学在经过两年多不怎么接触学习突然开始疯狂学习时面对各种陌生的知识和题型时候的痛苦的,看不懂、听不懂、不会做,半天才能弄明白一道题,还要连猜带问,而且还只能很生硬的知道题目大概是怎么回事,换个题目估计又不太会做了。所以我理解零基础开始学的痛苦,但这却是必须要经历的,现在不经历这种痛苦,以后你会更痛苦。基础越差,做题效率越低,这很正常,我以前基础差的时候一节课也做不了多少题,甚至有时候一道题硬要钻牛角尖思考一节课都常有,但这又怎么样?只要咬着牙挺过去,把基础题目能补多少是多少,以后再学这里的时候能轻松很多倍。

所以对于处于“从不会到略懂”这一阶段的同学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咬牙坚持。效率低是很正常的,基础很差导致很多概念都不知道更别谈见过多少题型了,看答案都吃力效率可能高吗?但这却是必经之路啊,这世界上是没有什么药能让哪个学生绕过这一阶段的,也没有什么麻醉药能缓解这一阶段的痛苦,只能说:熬过去,面包总会有的。此外,不要好高骛远,要先从基础题型,例题入手,一道一道地攻克,建议把这部分题目单独挑出来,把答案“背”下来,所谓的背,其实是反复地做,直到把答案的思路烂熟于心!通过掌握答案的解题思路,来考察基础知识是否真正掌握,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学习窍门。

第二个建议就是,放平心态。一开始(记住是一开始,等到自己学习有成之后就要各种找着成绩好的人比)不要总是和其他成绩好一些的同学比这比那,尤其是比效率。你想想人家成绩好的高一高二在干嘛你在干嘛?以前人家努力学习的时候你在干嘛?现在说白了就是在还以前的债,比别人少努力了那么久,又想只通过几天的努力就和别人一样,可能吗?这个阶段就和自己比较就足够了,每天都和前一天的自己比较,放平心态,定一个现实的目标,不要想着一口吃个大胖子,不要想着掌握了哪种技巧几天就能胜过别人几年,一步步的扎扎实实的走下去,总会赶上来的。也不要说看不到希望,也不要因为艰难和效率低就浮躁,如果不能接受这点痛苦和打击,那真不配拥有最后的成功。如果大家要问一年时间从基础特别差能突破到什么样,我相信如果大家这样学下去,排开清华北大等等的那几个学校之外,都有可能达到的。这涉及到后面一些阶段的,到后面再说。可能有些同学会问,别人努力学了几年了,自己又不比别人聪明,又不比别人优势在哪,凭什么就能赶上甚至超越别人?

凭什么?就凭你就是你!连自信都没有,连做都没开始做就开始质疑自己,还没做就觉得不可能就开始给自己找理由不使全力,那确实不可能。对自己要有自信,舍我其谁。另外一个凭据就是,大多数学生是不会学习的,他们哪怕很努力,也一直处于一个学习的“怪圈”里面来回转圈,花的很多努力最终被时间无情抹去只剩下一丝丝痕迹,最终结果就是对很多知识点和题型都只是混了个脸熟而没有真正掌握,连做熟都做不到更别谈考出成绩了,所以就出现了一个班里面有很多学习也是很努力但成绩一直都不怎么好的学生。所以只要你是会学习的,只要你能从这个“怪圈”里面跳出来,你就能赶上甚至超越这部分在“怪圈”里的学生(一个班里面有两种人不在这个圈里,一是特别差的,因为进这个圈也是得有基础才进得去呀~二是顶尖的,只有懂得如何从圈里跳出来的学生,才是那种最终考上名校的学生。其余的绝大多数的学生基本都在这个圈里挣扎,大家想想自己班里和学校里是不是这么个情况。)。

第三个建议就是,脚踏实地的做基础题,补基础。目标不要定太高,首先尽可能的先让自己听懂课,然后尽量能会做一些基础题,然后一些技巧性的题目能看得懂,知道是怎么回事。回校之后再去学这里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吃力,作业之类的就能正常完成。定一些这样实实在在的小目标就不会心浮气躁。机会都是自己去创造的,而不是凭空等来的。基础又差,自己又不去主动的去创造机会,那么你指望谁去为你创造这个机会呢?

至于怎么去创造机会。听不懂课我觉得这本身就是自己在应对方式上的失误。为什么不提前问下老师下一阶段讲哪里?如果提前两三天甚至三四天就开始预习那一个模块,就去看那里的知识点和例题,就去做一部分那里的题目,哪怕看不懂不会做,甚至答案都看不懂都完全没关系,但你接触过思考过努力过一遍之后,等到老师讲到这里的时候,很多地方你就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太可能这样之后还是听不懂课。

如果时光倒流,大家以现在的知识状态,再回到开学第一天开始再度过一遍,我相信不太可能基础差的同学听不懂课,应该会有很多同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就是因为接触过一遍、思考过一遍之后,再去学一遍才能学到知识的精华,才能做出题目的味道,可惜时光不能倒流,很多道理大家心里知道,但只有错过一次之后才能深刻理解并从心底里认可。现在明白这个道理还不晚,因为大家回校之后一轮复习还会再学一遍,还有接近一年的时间来调整和努力,只是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

机会是自己主动创造的,幸运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总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是做吃等死还是奋起一搏,就看你的意愿!所以我希望大家动起来,大脑动起来,精神动起来,嘴和笔动起来,主动去给自己创造机会,将自己的梦想呐喊出来,用实际的行动证明出来!

第二阶段 :从略懂到熟练

这一阶段是区分一个学生会不会学习的分水岭,是区分中上等学生的一个重要阶段,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出于这一阶段。

前面提到了一个学习的“怪圈”,这一阶段的学生基本都处于这个圈里面挣扎,挣扎出去了就是尖子生,出不去就是中等生。

其实不管是中等生也好,尖子生也好,最初学习方式都是一样的,都是听课+做作业的模式大致不变。只是会学习的学生比其他学生多做了几个小细节和小动作而已,但就是这几个小动作和小细节,却扭转了整个局势,拉开了学习上的差距。

我先说一下“圈内人士”的学习模式,看大家是否有共鸣感。

圈内最普遍的一个现象可以用三个字来描述:赶作业。

语文诗歌鉴赏题目里面时常会让学生分析某一句中的点睛之字或者词语。这里一个“赶”字用的极其精妙,生动形象的描述出了大部分高三学生的精神状态以及学习状态,使得他们的学习方式和精神面貌跃然纸上。一个“赶”字将高三学生的急切心理以及浮躁心理以及从众心理描述的淋漓尽致,更是一字道出了为什么大多数学生那么努力学成绩却雷打不动的根本原因! 做作业本身是学习历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必须要非常重视的一步,但如果用“赶”的方式来对待,那就顾此失彼,最终结果就是掉进了学习的“怪圈”之中:永远在赶,但永远也赶不上,更别说停下来回味回味走过的路。

具体什么叫“赶作业”?大家都知道高三的作业是出了名的多,每天铺天盖地的作业发下来,各种专题作业、各种英语几百题,各种考试卷,多数学习很努力的学生在卷子发下来后都是很积极的在做,各种挤时间做。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半夜了在被窝里打着台灯也要做题,当被问到为什么这么努力的做作业?他们的回答永远是:因为明天老师要讲啊!

我真的想说,成也老师讲,败也老师讲!一个优秀的老师讲,是会省去学生很多的弯路,但也正是这样,导致了多数独立思考问题能力不强的学生进入了“怪圈”,因为很多学生都觉得老师要讲的话不做就跟不上,其他同学都做了自己不做心里不踏实。每天作业茫茫多做不完,导致不停的在做作业、自习课所有时间都在赶作业,导致前面听懂的题目没有时间复习,时间长了之后以前那些似懂非懂的题目就随风一样消逝,导致学习没进步,导致水平不高也就使得做作业慢,做作业慢就会导致作业做不完,然后往复循环,最终成功成为一名资深“圈内人士”。

怎么从这个圈里跳出去?首先你要先进入这个圈,然后才能跳出去。这句话不是玩笑话,连这个圈都进不去的说明还处于第一阶段吧,还得补基础。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怎么从这个圈里跳出去?

我要问几个问题,第二天老师要讲就一定等价于所有题目要全做吗?如果有比较难的题目,那么一定要在这一道题目上死耗半小时吗?考试时候会给你这么多时间让你去做一道题目吗?有同学会说看到一道题目不会做就跳过去等老师讲,那么自己的独立解题能力从何锻炼?对于有一些基础想拔高的同学,有不太会的题确实需要尽量独立思考,尽量少看答案少问题,但是一定要在自习课这么宝贵的时间死耗半小时吗?难倒不能先把这道题放放,等下课后走路吃饭的时候不能在脑子里思考这道题吗?这样一开始把会做的题目做了,把不会做的题目的思考时间放在零碎时间,就能挤出多少时间来?挤出来的时间不就能复习了吗?就是这么一点点复习的时间,区分开了会学习和不会学习这两种学生,就是这么一点细小区别,就扭转了整个局势,拉开了成绩差距。

大家可以观察下,成绩顶尖的学生有几个是整天抱着学校发的作业不停的赶赶赶?他们做作业的时间往往很少,都是在做自己的安排,都是靠前面一些方式挤出的时间去做了更多的事,比如复习、总结这几天的收获,然后利用这些收获再去刷更多的题,就导致收获又多了很多又可以总结出更多的东西,导致科目水平提高,做作业也就更快,也就挤出了更多的时间做了更多的事,从而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日积月累下来其他最初同一起跑线上的同学还在日复一日的耗时间赶作业,而对这部分同学来说作业发下来随随便便就能做完,甚至都不需要怎么做,因为里面的多数题目都太熟了,只需要做个别题目,省出来的大量时间用于刷题或者考试,这差距就再次拉大。所以要想从这个圈里面跳出来进入另一个良性圈,可以提炼出几个要点。

首先作业要选择性做,把自己会做的做了,其他不会做的题目适当思考下,然后放脑子里利用零碎时间去思考,实在想不出来就等老师讲,这样既省出了大量时间,又不会导致老师讲的时候跟不上。另外,省出的时间去做什么?之前的作业你都做透了吗?随便从里面挑出几道你之前做起来很吃力的题目让你脱离任何提示你能做出来甚至给别人讲出来吗?如果不能,那么就做这些工作,一遍遍的去复习巩固之前做的很吃力的题目,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我在第一个建议里提到的,把题目带答案“背”下来,目的是做熟,做透,只有把那些你不太熟不太擅长的题目做熟做透,才是你能收获能进步的关键点啊,才有可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每个人都有一些让自己咬牙切齿的科目和题目,有一些让自己做过一遍怎么都不想再去面对的题目,但这些才是自己真正的短板,这些才是自己分数提高的源泉,如果你一直逃避,那么等待你的就是安逸的死亡,硬着头皮把这些磕磕绊绊坑坑洼洼的地方吃透磨平,你的学习水平才会得到本质上的提高,一旦把那些让你咬牙切齿的题目做懂做透,做到信手拈来的地步,那种巨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是做其他那种特别顺手的题目所无法比拟的。

每天省出来的时间,每天都去复习,就盯着自己的薄弱点盯着老师讲过的东西复习,然后再有时间的话就找其他资料盯着类似的题目一遍遍刷题,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刷的越多越好,这样下来,不知不觉间,你就也从怪圈里跳了出来,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经过大量的训练以及大量的钻研,必然就从略懂到了熟练,那么也就拥有了考好的资本,只是这个阶段的学生成绩一般会有波动,有时可能考的很好,有时可能考的很差。这是很正常的,但考差不代表水平很差,只是考试的技巧还没练成,毕竟离最后一阶段还有不少路要走,但是能跳出“怪圈”的学生,我相信就完全有能力有潜力走到最后一阶段。

所以我对大家的期望就是,处于第一阶段的学生努力先进入这个“圈”,并且提前做好从“圈”里跳出来的准备,尽量在这边就有意识的去培养这种学习习惯,等回校之后很自然就会从圈里跳出来。

对于在第二阶段“圈”内挣扎的学生,我希望大家能看到这篇文章后深思一下,想想自己学习上是不是出现了我说的那些问题,如果是的话,能不能想明白以后该怎么做,有没有从圈里跳出来的魄力和决心,有没有甩开那种“从众心理”的魄力,有没有想成为尖子生的愿胆量和雄心!?

如果有的话,那么就行动起来,别一副病怏怏的样子,别整天有气无力的,我最烦看到晨读或者班空时候往桌子上一趴睡觉的,我真想问有那么困吗?需要每天熬夜熬到几点搞的第二天一天都病怏怏学习效率都那么低吗?以前高三的时候,每次晨读下课班里都倒下一片人,但我一整天都是生龙活虎精神抖擞的,做题做一整天都做不累,每天睡的都挺早第二天起的也不算很早,但每天精神状态好就使得我学习的时候效率就很高。

别整天挑这挑那,多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多利用零碎时间思考几道题,我就不信成绩就还上不去了,说其他的都是借口,无非就是不想去努力罢了!都是十七八岁生龙活虎的年纪,拿出点魄力和精气神来,顶着困难和压力前行,心怀梦想,励志远行!!!

去给自己创造机会,将自己的梦想呐喊出来,用实际的行动证明出来!!!

我希望努力的同学,阅读后有所借鉴,在短期内成绩上升;我更要奉劝那些胸无远志,碌碌无为,盲目度日,陋习全身,哗众取宠,不思进取的同学,赶紧觉醒,调整自己的心态,把心放在学习上,迎头赶上,超越自我,实现理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