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文规范与哲理思维-高考作文的心理之“格”

(2022-08-15 14:59:59)
标签:

语文

作文

学习

复习

方法

分类: 学好功课

孙永健

【话题提要】

高考作文的写作应讲求规范,就是所谓的“格”,这个“格”包括审题的合乎规范和行文的合乎要求。写议论文,就要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合乎议论文的行文要求,写记叙文,就要思路清晰,叙事明确,用细节描写来感染读者。同时“格”也指格调,运用哲理思维,站在一定的哲学高度、历史高度、人生人性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学会用辨证的思维来分析问题,让作文格调不凡。当然,高考作文应倡导当前提倡的正能量,考生可以从反面思考,但逆反心理要不得,摒除逆反心理才会心平气和,心情舒畅,拥有好的心理,就会拥有好的成绩。高考作文考查素养,考查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讲求规范,学会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全方位思考。

【经典考题分析】

(2015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并派生出“中国范儿”“文艺范儿”“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5年天津高考语文卷作文题以近年来社会上流行词“范儿”,及其派生的一系列词语如“中国范儿”“潮范儿”等为材料,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于这道题,许多考生会围绕民族的“范儿”,时代的“范儿”,职业的“范儿”,一个人的“范儿”来正面立意,这样会让作文立意平面化,如若运用哲理思维来立体化思考,会让作文出高格。

生命层面:“范儿”是自我个性张扬的表现,而这种张扬的个性有助于形成自我的独立意识和独立思想。生活层面:我们的社会求同思维过多,人云亦云者过多,所缺的就是拥有独立思想的个体的人。哲学层面:“范儿”是一种生活形态和生命状态。反向思维:人所拥有的“范儿”必须具有正面意义,能够弘扬社会正能量。社会层面:“范儿”是社会进步的展现,展现出了现代人追求自我个性,自我独立的精神需求。

在构思过程中,可以寻找一些传统意象作为支撑,寻找所述问题和该意象的契合点。如诗词是中国的范儿;柔婉是南方的范儿;莲花的圣洁范儿等等,这样就扩展了论证的视角,写出文章的深刻内涵,也可大处着眼,提要钩玄,由表及里,深入升华,只要具备了相应的生活积累和思辨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就能写出较好文章。

在行文上需要解释“范儿”的内涵、意义、价值,阐释出作者自己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如若是议论文要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如若是记叙文,要侧重“范儿”的基本内涵来叙事。

【佳作展示】

追求怎样的范儿

天津一考生

前几日,坐公交车回学校。到了某站时,车停了,乘客纷纷上车。我坐在窗边,没太注意车内都上来了些什么人,但听见前排两个姑娘正在窃窃私语,一个对另一个说:“哇,帅哥,好像金秀贤,真有范儿!”

我转回头,循声望去,正见一个穿着打扮时尚的男青年,手里拿着一杯德克士的可乐,戴着耳机,着一身金秀贤式的小西装,果真有范儿。

那个帅哥只坐了两站就下车了。我的眼光跟随着他,见不了金秀贤多看他两眼也算饱眼福,哪知,他刚一下车,就将喝完的可乐杯子随手扔在了地上,我的心像瞬间遭遇了一场蹦极,突然从高空中坠落下来。垃圾筒就在他前面不远处,连爱护公共卫生这点道德都没有,在他乱扔垃圾时,就把自个的范儿给丢了。

随着近年来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进步,大家把许多标新立异的风格、做派说成是一种范儿,开始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追逐各种各样的范儿。……

诚然,追星也好,学范儿也好,都无可厚非。但是,新元素不断生成的火热时代,究竟怎样的人才算有范儿呢?我们应该学怎样的范儿呢?

……

我奶奶说,在他们那个年代,哪里讲究穿戴打扮?如果一个人能让全家人吃饱穿暖,那就是特别骄傲的事了。那个时候,也是有范儿的,就是穿绿色的军装,手里拿一本《毛主席语录》,胸前戴毛主席像章。现在时代真是天翻地覆了,追求的全不同了。现代的人丢了传统了。

在我看来,我奶奶的话对一半错一半。时代有时代的不同,现代人追求自己的范儿并没有什么错,你不能让我们再去穿绿军装,捧《毛主席语录》吧?但是,传统的根脉是相随的。讲道德,讲文明,有品质,有操守,讲究内在的修养。这样的人才算真正有范儿。

……

总之,“范儿”是一个时代最优秀者的代表,他的形象与品质,是某一个精神的象征。外在的标新立异不是范儿,精神上的传承与思想的创新才是真正有范儿的人。奉劝那位想有金秀贤范儿的青年(如果他能读到我这篇文章的话),先修养品德,再把自己一同与形象秀出来。

【满分解读】就这篇作文而言,考生能够紧扣题目要求,遵循行文规范和哲理思维这两大主旨来行文,巧妙地运用反向思维的策略来构思,从而表现出文章的高格调。具体而言,有以下亮点:

1.行文规范。文章采用了议论文的写作范式,开篇提出了问题,随后分析问题的重要性和时代意义。文章在写作过程中条理清晰,行文思路严密,符合议论文的“格”。

2.哲理思维。文章开篇从现实生活中不文明的行为入笔,指出了标新立异的风格并不是真正的范儿,真正的范儿必须有规范的道德行为。结尾弘扬社会正能量,从而将作文的立意视角指向了哲学层面,充分展示出了作者对问题的深刻认识。

【误区警示】

这种紧贴时政的作文考生往往都回产生畏难情绪和套作思想,不能深刻理解材料的内涵,如曾经的课标卷作文“中国腾飞”话题和“汶川地震”话题,考生的作文空话连篇,不着边际。写“腾飞”就是经济发展了,社会发展了,文化发展了,所以腾飞了;写“地震”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缺少化大为小的思维意识。对于“范儿”这个作文而言,许多考生依然会大谈“范儿”的表象,不会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文为例。

【病例样本】

中国范儿

天津一考生

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和情结,是要通过时间沉淀、历史选择的,再通过一个个的个体汇聚才能形成。

中国范儿是一种精神。

……

中国范儿是一种力量。

……

中国范儿是一种文化。

……

中国范儿是一种情结。

……

在我看来,中国范儿就是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情结。

总体看来,这篇文章的条理很清晰,行文上符合议论文提出问题,但缺少对问题的深入分析,语言倾向于口号式的标语,可对其进行修改。

【升格作文】

中国范儿

天津一考生

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和情结,是要通过时间沉淀、历史选择的,再通过一个个的个体汇聚才能形成;它需要经过时间的磨砺,甚至饱经沧桑;它需要经历无数次困苦,甚至苦难才能凝聚。

中国范儿是一种精神,是每一位中国人灵魂的升华,是由无数中国人汇聚而成的精神。

……

中国范儿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终将流入大海,汇成一股无所抗拒的力量。

……

中国范儿是一种文化,每一位华夏子孙都有义务与责任去传承它,弘扬它,让它更显出耀眼的光芒。

……

中国范儿是一种情结,是那些品格高尚的人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结。它以国家为重,无论何时何地,个人都是只能从属于国家。

……

在我看来,中国范儿就是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情结。当中国精神在还,中国就有范儿;当中国的文化还在,中国的范儿就还在;当中国情结还在,中国的范儿就还在。

修改后的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更能体现出作者的思考和思维,在行文上,长短句错综,让文章更加跌宕,更能感染阅卷老师。

【高分捷径】

行文规范与哲理思维是高考应试作文取得高分的重要思维策略,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两个要求呢,遵循四点要求。

1、常见结构,牢记于心。每一种文体有其行文的具体范式,作为议论文而言,常见的行文模式有标准结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比结构,即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进行对比来突出文章中心论点;平行结构,即文章提出一个中心论点,随后将中心论点切分为多个分论点,从不同的侧面来论证。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对于常见写作结构要烂熟于心,切莫在考场随意创新,不合规范。

2、重视时事,思考现实。作为高中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分析并评判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就不能死读书,对于社会上发生的热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要以主人翁的姿态来看待社会,为自己的作文积累思想素材,写出具有崇高理想,担当意识的时代美文。

3、宽泛思维,乐观心态。面对作文题目,考生要将自己的思维向多角度扩展。对于一个事件,我们以往的态度是辩证分析,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同时,写作过程中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让作文传递社会正能量,考场心态乐观积极,不扭捏,不急躁,不埋怨,作文的思想就会乐观积极。

4、关注课本,发掘考题。回顾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目,好多话题能够在课本上找到它的影子。如2008年北京卷的“广口瓶实验”问题就出现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一的67页;2010年北京卷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出现在必修三课本的53页;2013年江西卷作文“学生三怕”则是由必修五75页的“奶奶在家里有三怕”改编而来;2014年的广东卷作文和必修五课本76页的“翻阅老照片”很是相似;2014湖北卷的作文题目就是《游褒禅山记》的翻版。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来看,课本是最好的备考资料。

【模拟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有这样一则微信风靡网络圈。这两份名单你认识多少?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李渔、洪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答案揭晓: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落第秀才。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题参考】

这是一则紧贴时事的作文材料,需要考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许多考生会觉得审题难度较大,在这时候就需要充分利用哲理思维来认识问题,学会从不同侧面来审视材料的本质内涵。纵观整个材料,考生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1.社会角度:目下的成绩不等于将来的成就。很显然材料一中德人物都是状元,结果是伴随着历史的洪流而默默无闻,由此我们联想到以往我们所谓的高考状元在几十年后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出成绩。从而将立意的角度指向应试教育对人的毒害。

2.思维角度:切莫以偏概全,强加因果。很显然这个材料的表述是缺乏严密逻辑的,材料所选的人物具有特殊性,是以特殊来论证一般,很显然,其论证逻辑是错误的。

3.历史角度:拥有社会责任,传递社会正能量。自古以来,中国古代学子读书的目的无外乎升官发财,所以古人的读书是有功利性的,而我们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丰富自我,并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所以我们可以站在谈读书的目的这个角度来认识问题。

从行文规范的角度来看,考生要阐释自己对问题的基本认识,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从而规范行文。

对于这种直指现实的材料,考生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将作文的立意视角引向深刻,并采用充分的理由来阐释自己的观点。

(语文学科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