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落实的探索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 |
分类: 班级管理 |
许海平
“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 新学期的第一周是相当重要的,这一周通常被称为教育的 “ 关键期 ” ,因为在一周学生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最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而形成一种能力或行为习惯。如果这一周班级没有严明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就很容易出现松弛、涣散的现象,因此这第一周的班级工作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们能否稳定、有序、有效地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去。几年来,新学期之始,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井然有序的班级秩序,将每个学生纳入到正常的班级轨道中,我都将班级工作的重心放在常规管理之上。
一、学习规范
俗话说: “ 无规矩难以成方圆。 ” 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我都会带领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公益中学一日常规》。通过学习常规,让学生懂得应该做什么,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那些行为值得发扬,那些行为必须改正。学生通过熟悉、了解规范的内容,使行为有了明确的方向,使行为有了依据。
二、制定规范
“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 每个班级都是有差异的,因而在学习中学生各项规范、守则的基础上,我班会制定一份班级公约(班规)。班级公约是班委会针对上学期班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共同讨论而制定的解决问题的行为约束方案,它的文字一般简短扼要,易于理解和记忆。例如我班的班规首先进行归类,分为上课前、上课时、下课后、自修课、放学后五类,每一类文字都便于掌握记忆,如上课前:备齐用具,坐正静候(老师的到来);上课时:积极思考,多举手发言(不举手发言属于乱插嘴违纪行为);下课后:不追逐打闹,文明休息;自修课:不下位、不讲话、不回头、有事举手;放学后:不逗留,立即回家。除了已经过去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针对班级情况的变化,班规也必须及时加以调整。例如:本班出现了一些同学乱抛纸屑以及课桌排放不整齐的现象后,班委会决定增加卫生要求:拣一拣,排一排,干净又整齐。
每位学生也是有差异的。在班级公约的基础上,我们班每位同学也都有自己的规范要求。这个规范要求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避免因为要求过高而达不到所引起的挫折感和自卑感,同时避免要求过低而起不到激励发展的作用。另外这个规范的制定要求详细而具体。例如:本班费婷婷同学是一位积极向上的好学生,但性格内向,很少发言,因此针对上课时多举手发言这一点,她自己制定的规范要求是每节课至少举手两次,至少被老师提问一次;李晓峰同学则是本班活泼好动的男生,几乎每节课因为乱插嘴都要遭到任课教师的批评,因此针对发言必举手这一点,他自己制定的要求是每节课最多一次插嘴违纪,每天累记最多三次违纪。通过自己制定规范要求,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能够主动地提出完善自我的方案。
三、实行规范
学习、制定规范的目的就是实行规范。如何将规范落实到行动中去呢?
1
即使有各项规章制度,学生也难免不出现违纪犯规的行为。作为一名班主任,应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做到 “ 嘴勤腿勤心眼细 ” ,加强对学生的督促管理,使学生的规范认识转化为规范行为。并且学生的行为往往具有反复性,这也要求我们应反复加强督促,强化规范行为的训练,使规范成为一种行为习惯。
2
对于一些屡犯错误的同学,单纯的说教已使他们麻木,只会左耳进,右耳出,当面承诺,转身即忘。如何使这部分同学更好地履行规范呢?我记起幼儿园 “ 在游戏中学习 ” 的理念。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游戏中能很好地掌握尊老让座,饭前洗手,不乱扔垃圾,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等等的行为规范。这个理念让我明白玩是人的天性,也是规范落实的有效途径。可是对于初中生来说,玩的时间越来越少,学习压力却在不断增加。如何让他们学校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何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玩得尽兴,玩得有意义,这就需要利用有限的班会时间,精心设计,开展一系列的主题班会。如:常规知识竞赛,让同学们在竞赛中记忆规范,比老师单纯地灌输更有效;演讲 “ 我们的集体,我要做的事 ” ,让同学们在演讲过程中,充分认识班集体的不足,并阐述我要为班级做什么事。通过这项活动,同学们为了班级的利益都会提出完善自我的规范要求,并进一步增强了班级荣誉感;短剧表演:同学们将班级中一些不良的违规现象搬到台上,自编自演,在台上同学夸张的表演,台下同学哈哈的大笑中,这些错误他们又怎么会再犯呢?名言赠言:让同学们为同桌找座佑铭,班会时互相赠送。如王皋同学做事拖拉,自修课经常是在东摸摸,西翻翻的过程中结束,同桌就送给他一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谢兆国同学家境优越,花钱如流水,同桌就用英语中的话送他:智者有言:颗粒不弃,以备雨季。
3
所谓 “ 国有国法,班有班规 ” ,对于违反班级公约或自己制定的规范的同学一定要给予从严扣分,扣分制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同学行为习惯的不足。但只有罚而没有奖,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奖罚相结合,加分与扣分相结合的手段,容易激发学生因扣分而想方设法去加分,从而达到自我调整、完善的要求。例如:李晓峰同学自修课回头讲话,被扣去德育成绩三分后,非常心痛。他在周记中写道: “ 我一定要将扣去的分补回来。 ” 从那以后,他的自修纪律比以前大有好转。
4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造成迷惑不解。为了下一节课,为了明天行为的进步,本班特别规定静思五分钟,即每节课预备铃响后,静候老师的时候,思考上节课有哪些没有达到的规范以及今节课又将如何做。通过自我反思这个环节,同学们每节课的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5
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并非班主任单方面能承担的,它需要多方面的沟通。师生沟通:初中生生理、心理都在不断成熟,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缺乏沟通,学生易产生叛逆心理。加强师生沟通过程,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思想动态等。当然沟通中可能一时难以纠正同学的一些偏激想法,不良行为,但是这种沟通能明显拉近师生的距离,便于今后的教育。师师沟通:班主任通常被称作是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任课老师又何尝不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梯子,我规定自己每天与任课老师沟通一次,如一节课下课后,咨询任课老师 “ 这节课谁发言最积极 ” , “ 上课时,李晓峰同学插嘴了几次 ” 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就能及时了解同学班规或自定要求履行的情况,再在了解的基础上及时反馈给学生,加强规范的落实。家校联系,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沟通,不仅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还可以让学生的行为规范得到双方面的监督,使其行为规范从学校延续到家中。在与家长的联系过程中,我坚持:第一,没有紧急情况别在犯错后立即通知家长。同学一犯错,就通知家长,学生很容易产生老师告状,以及老师对我束手无策的想法,进而产生敌对不满的情绪。我一般采取先警告学生,并在其改正错误后,再将情况告知家长;第二,控制家长到校次数。家长一般工作较繁忙,不可三天两头,不管大事小事都叫家长到学校来,否则家长会产生厌烦、反感的情绪;第三,建立家长联系卡,每天与本班行为规范不够理想的五位同学家长互通信息,达到共同管理的目的;第四,加强与家长的电话联系,达到中等生及优秀生行为规范的加强。
四、每日总结
“ 竹子每前进一步,都进行一次小结。 ”
为了更好的前进,每天放学前,我都坚持对当天的行为现象进行总结,表扬遵规守纪的行为,批评不足的行为。这样不仅可以让同学们看到本班的优势,而且可以使同学们认识到本班的不足,防止明天的重蹈覆辙,并激发他们为了本班的进步而不数完善自我,增强班级荣誉感。在总结的同时,我还会对
通过这些常规管理措施,我班同学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课前乱哄哄的现象减少了;课上提问题和积极回答问题的人数明显增加;课后打闹现象也显著变少,班级自管能力越来越强。
个人简介:许海平,女,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