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作文之怎样照应
 (2022-08-03 11:21:59)
	
			
					(2022-08-03 11:21:59)		| 标签: 语文作文学习复习方法 | 分类: 学好功课 | 
讲第一个问题:照应的概念、目的、作用、实质。
1、照应,是指文章的前后内容的相互关照和呼应。就是前面提到的内容,后面有着落;后面讲的情节,前面有所交待。 
 
2、“照应”的目的。使文章前后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使结构更紧凑,中心表达更鲜明。更好地引起读者思考、回味,留下深刻印象。
3、“照应”的作用
“照应”是对伏笔(伏笔,是对文章后面出现的人、事、物的暗示;照应,是后前面伏笔的呼应。)的呼应。前有伏笔,后有交待,上挂下连,针缝线缀。使文章形成首尾一体,融会贯通。
4、“照应”的实质。“照应”的技巧,从根本上说,就是组织、使用、安排材料的问题,使用得体,使材料起到言简意赅,以一当十之效果。
讲第二个问题:照应的方法
照应方法有:1、 
7、 
一、首尾照应
1、首尾照应的概念。在开头提出话题,结尾时作出答案或总结,就叫做“首尾照应”。也就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紧密呼应。
2、首尾照应的作用。首尾照应,既给人一种结构完整、浑然一体的感觉,又有概括全文、揭示中心的效果。例如: 
开头:“但有一件小事,却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结尾与开头呼应:“独有这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的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大我的勇气和希望。”
3、对首尾照应的要求。(1)、开头的悬念,结尾有解答;
(2)、结尾的内容,开头有交待;(3)、开头与结尾,要紧密呼应。
4、首尾照应的主要方法。(1)、重复照应:重复的方式,或是一字不差;或是只改一、二个字;或只完全重复首尾的一个句子,如《白楊礼赞》:开头:“我赞美白楊树”;结尾:“我高声赞美白楊树”。(2)、首尾语言重复照应:即在题意、主旨上照应。(3)、感情重复照应:常为抒发情怀、憎恶之情的。如朱自清《背影》首、尾均抒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4)、问答式照应:开篇提出问题,引起下文;结尾在正文基础上,作回答。(5)、景观与感情照应:如游记,开篇描写景物;结尾议论抒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6)、物象重复照应:开头、结尾提到相同的物象。(7)、点明主旨和抒情议论照应:开篇点明中心内容,结尾用抒情议论的方式升华主题。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8)、因果照应。
二、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就是在文章里,前面的内容与后面的内容,互相照应 
又如:《党员登记表》中,写黄淑英给区委书记老赵一段:“刚刚走到山脚,突然听到山上响了一枪,她吃了一惊,抬头看时,白茫茫的风雪,像一团烟雾似的,遮住了半山坡,什么也看不清。紧接着,那烟雾深处,接连又响了几枪。”为什么打枪?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后面写了老赵补捕,以此照应前面的悬念,使人了然于胸。
三、语句相顾
1、什么是语句相顾法? 
2、语句相顾法的作用。 
〖前〗第2小节:“进到一间有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着一幅布帘。”
{后}第3小节:“忽然听到外屋……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
〖前〗第2小节:“……我的朋友……临时有事出去……,”
{后}第11小节:“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
〖前〗第3小节:“(我)虽拿起一张报纸来看……”
{后}第5小节:“(我)把报纸前前后后都看完了”
〖前〗第9小节:“她……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了,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 
{后}第13小节:“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 
此文,讲究语句相顾,文章结构严谨,天衣无缝,来龙去脉,清晰鲜明。
语句相顾法训练(写作文)
题目一、《他在我的记忆深处》。 
题目二、《这句话给了我》。提示:1、“这句话”,可以是名人的话;也可以是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的话;2、 
四、标题照应法
1、什么是标题照应法? 
2、标题照应法的作用。有的文中,多次出现内容与题目相照应。标题是文章“心灵的窗户”,往往抽象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所以,照应标题,会使主题更加突出。
3、标题照应法的分类,分为三类:
(1)、首段扣题,尾段照应。
(2)、卒章显志,篇末扣题。
(3)、语意扣题,隐形照应。
标题照应法之一
标题照应法的分类,第一种分类法,分为三类:
(1)、首段扣题,尾段照应。 
(2)、卒章显志,篇末扣题。在起笔时,宕(拖延的意思)开题目,思路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写,达到水落石出时,揭示中心。例如:《这不是一颗流星》
〖开头〗从未提及流星;
{结尾}直到结尾时,才揭示其含义,点题:“我原以为孩子天真纯朴的念头像流星一样会转瞬即逝,现在我明白,这绝不是流星,而是一颗心,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
(3)、语意扣题,隐形照应。即题意相同,而语言形式不同的照应。这种照应,使文章深沉、含蓄、艺术性高明。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
此文,是照应标题之典范。文中4次照应标题,写“背影”。
这样多次照应,突出文章重点,使文章脉络分明。
照应标题,能避免离题现象出现。
标题照应法(之二)
标题照应法的分类,第二种分类法,分为三类:
1、首段扣题,尾段照应。(此法之论述内容与第一种分类法之一,基体相同。)
开门点题,可以直接抄写题目;或紧扣题目,变换语言形式,在段首中突现出来。末段在结尾处,再现文眼的本意字;或者再叙述一下首段有关题目的文字,甚至直抄题目。形成首、尾与题目呼应。
2、篇末扣题,收手呼应。起笔时,于题不顾,思路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写下去,达到水到渠成,篇末点题明旨。
3、文中扣题,文脉缜密。 
标题照应法的两种情况
(一)、题文照应法的两种情况:
其一、标题的含义,一目了然,行文反复点题,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其二、标题的意义含蓄,在适当的地方点题,形成正文与标题的照应。例如:《小桔灯》。标题含义深刻,因此,在正文中多处点题,与题目照应。
第5节:“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桔子……”
第6节:“我想起了……桔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拿过一个最大的桔子来……”
第8节:“她……把那个小桔灯四周相对的穿起来……”
第10节:“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
第11节:“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
本文,由于运用了题文照应的方法,揭示了小桔灯的象征意义,主题就更加突出了。
(二)、要注意:
一是,题文照应法运用得好,既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又能深化主题。二是,题文照应法,必须顺理成章,运用自然;但不要弄巧成拙。
题文照应法写作训练
题目一、《生活中处处有阳光》。提示: 
题目二、《我敬佩的一个人》。提示:1、 
五、伏笔照应法
1、什么是“伏笔照应法”?伏笔”:是指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予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所谓“伏笔照应”,就是文章后面要写的内容,在前面先有个交待,为照应后面的内容埋下伏笔。
换言之:在行文不甚引人注目处,对后面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予先作暗示,把尚未交待的被用为下文再呼应的话或事件,点出来——埋下伏笔。当行文到需要揭示全文主旨的内容时,忽然发现前文中那个不能起眼的一笔,立即显示出了结构上的意义,令人回味无穷。
2、“伏笔照应”的实质。“伏笔照应”是作文材料互相照应时,体现材料内在关系的深层写作技巧,有柳暗花明的醒笔作用,及浅溪明流的艺术效果。
3、“伏笔照应”的作用。“伏笔照应”运用得好,使结构严谨,前后一贯,天衣无缝;还对补充、发挥、深化思想内容,起很大作用。这种先伏后应,伏得巧妙,会推动情节发展。伏笔、照应,二者是共同起作用,谁为谁服务?很难说。
4、伏笔的内容。(1)、景物伏笔;(2)、人物伏笔;(3)、语言和行动伏笔;(4)、事件伏笔;(5)、道具伏笔。
5、巧用伏笔时,应注意两点: 
伏笔照应法训练{写作文}
题目一、《我家买了---- 
题目二、《这里充满了----》。提示: 
六、反复照应法
1、什么是反复照应法?有的细节,在文中多次出现,反复渲染,使文章前后照应。这就是反复照应法。
例如:《林海》
初入林海,就留下 
又如:朱自清的《背影》
本文,多次照应标题。一写,背影——回念往事,落笔点题;二写,背影——亲子之爱,隐形照应;三写,背影——离情别绪,语意扣题;四写,背影——追忆往事,首尾呼应。
只有过渡自然,衔接紧凑,伏笔照应合理,才能写出结构严谨的好文章。
七、因果照应法
1、什么是 
2、因果照应的特点。它表现在语意之间、材料之间的内在照应上,一般是看不出文字标志.
3、因果照应的应用。 
文中叙述了几件事,这使梨花姑娘及其妹妹受到感受动,她们精心地照料小屋,瑶族老人等借宿小屋受到主人公热情关照后,主动地照料小屋.
这几件事之间,构成了顺承因果照应.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