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复习指南

标签:
语文学习复习方法 |
分类: 学好功课 |
参加考试,首先要了解的就是考试目标和考试要求,再具体一些,就是要了解试卷考点的设置以及各项内容考题的题型、分值和命题目的,进而根据不同的考点复习相关的知识,掌握不同考点的答题技巧。
除了字、词、句、篇这类各种文体都可以命题的考点外,每一种文体大体都有各自不同的考点内容。
说明文阅读材料设置的考点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找出说明对象:仔细阅读全文,查看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进而判断出说明对象。
2.指出说明顺序:先找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如无,再看表达方位范围的词语;还没有,再看说明对象内部或外部的逻辑关系。从而确定说明顺序。
3.辨别说明方法:首先从最常见的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这三种说明方法去辨别,然后再根据下定义、分类别的概念常识去辨明。
4.点明说明结构:仔细阅读全文,分析文章开头和结尾与文章主体之间的关系,依照总分、总分总、分总、并列的分类去辨明。
5.加点词的解释:
(1)表示限制范围、说明程度的,这种加点的情况一般为句中一个词或词组。回答时要分三个层面,先换一个与加点词同义的词进行解释,其次根据加点词与上下文的关系说明是限制范围大小还是说明程度深浅或其他,最后为进一步阐明加点词的作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2)指出说明角度或说明前提的,这种加点的情况一般为一个放在句首的介词短语。回答时先根据加点短语所表明的内容说明是指明说明角度,还是表明后面说明内容的缘由、依据或前提,其次阐明加点短语的作用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和科学性。
记叙文阅读材料设置的考点常涉及下面几个方面:
1.指出叙述的主要内容:仔细阅读全文,根据叙述的主要人物与事件进行判断。
2.点明描写方法:先分清要求的是人物描写还是环境描写,然后按不同的分类指出是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还是心理描写,或是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3.划分记叙层次、写出层意:寻找关键词语和中心句,特别关注第一二句和最后一二句,寻找诸如表示时间、方位、内在关系的关键词,进而判明层次,写出层意。
4.辨别修辞手法:根据修辞手法的分类和特点逐一区分判明,比较常见的考点大多为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
5.指出文章内容所涉及的文化常识:如是考纲所列篇目,要掌握有关作家及其作品;如不是考纲所列篇目,要掌握考纲所列篇目文章内容里涉及的中外文化常识,联系阅读材料中的相关内容来回答。
议论文阅读材料设置的考点常涉及下面几个方面:
1.归纳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常可从标题、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找出或概括出。
2.找出论证论据:论据只有两种,事实和道理,事实很好找,文章中的事例即是;道理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实践已经证明了的真理、定理。
3.指出论证结构:先明白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有哪几种,再根据文章的行文去判断是总分式、对比式,还是并列式、层进式。
4.标明论证方法:从所用的论据看,先可以判明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或引用论证;再从论证的结构和运用看,可以判明运用的是对比论证或比喻论证。
5.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近几年来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第15题都是开放性试题,分值也略高,达3分。这道题要求考生联系阅读材料,展开联想,写出考生自己的感悟。该题注重考查考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感悟,留给考生答题的想象空间也比较大,引导考生灵活地学习课文,要能够学会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问题。考生在回答这题时可以不受任何的框框限制,只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总之,答好试题,首先要掌握好各类文体所涉及的基本常识,然后了解试题的考点设置,要“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有针对性地回答。绝对不能答非所问,用说明方法来回答修辞手法。
记叙文模拟训练
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
四川有幸,中国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
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
前不久我曾接到一位极有作为的市长的名片,上面的头衔只印了“土木工程师”,我立即追想到李冰。
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他开始叫人绘制水系图谱。这图谱,可与今天的裁军数据、登月线路遥相呼应。
他当然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但是,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的不知多少年的厚厚的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他没有料到,他治水的韬略很快被替代成治人的计谋;他没有料到,他想灌溉的沃土将会时时成为战场,沃土上的稻谷将有大半充作军粮。他只知道,这个人种要想不灭绝,就必须要有清泉和米粮。
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澈的人类学的思考。
他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让人们去猜详。人们到这儿一次次纳闷:这是谁呀?死于两千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站在江心的岗亭前,“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劝诫声、慰抚声,声声入耳。没有一个人能活得这样长寿。
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横、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结果,他的历史也总显出超乎寻常的格调。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作三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李冰逝世四百年后,也许三个石人已经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三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这“三神石人”其中之一尊就是李冰雕像。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石像终于被岁月的淤泥掩埋,本世纪70年代出土时,有一尊石像头部已经残缺,手上还紧握着长锸。有人说这是李冰的儿子。即使不是,我仍然把他看成是李冰的儿子。一位现代作家见到这尊塑像怦然心动,“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作家由此而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
出土的石像现在正在伏龙观展览。人们在轰鸣如雷的水声中向他们默默祭奠。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世世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1.根据第段注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1)
2.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请写出一部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学专著
(2分)
3.以下语句中修辞手法运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的jùn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
B.他没有料到,他治水的韬略很快被替代成治人的计谋;他没有料到,他想灌溉的沃土将会时时成为战场,沃土上的稻谷将有大半充作军粮。
C.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
D.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横、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4.“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是指哪两种走向?(2分)
5.上文画线段运用借代,“长锸”指代
参考答案
1.(1)遴(2)浚
2.《水经注》
3.A
4.李冰的政治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千年官场的政治是管理,是压迫,是服从,是残忍。
5.实践
说明文模拟训练
长亭古韵
游览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时,我们时常会与亭不期而遇。在游赏之余,我们可以走进亭中,坐下来切身体味一番亭给我们带来的古典韵律之美。
亭最初并不是指建筑,而是指一种行政建制。秦汉制度规定,十里一亭,十亭为一乡。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专指建筑的亭子是后起之义,比如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亭翼然于泉上者”中的亭。至少在东晋时,已经有这样的亭子出现,《世说新语·言语》记载:“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这里的“新亭”即是“亭子”的意思了。更为著名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那篇《兰亭集序》中提到的“兰亭”,亦此类也。《园冶·屋宇》说:“《释名》云:‘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意思是,亭的主要功用是供人停留、休息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主要功能又有很大的延伸,包括游赏、休憩、宴集和送行等。
我国有许多名亭,绝大多数都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名字。这些不同凡响的名字,反过来又为本已很有名的亭子增添了光彩。这些名亭的名字大体上可分为四种“风格”。一是对亭周围景物的高度概括或写实。比如苏州拙政园的四面荷风亭、塔影亭,苏州虎丘的三泉亭,避暑山庄的北枕双峰亭、曲水荷香亭等。二是亭名表达了亭的建造者或主人的情趣、志向等。比如沧浪亭,取《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湖南岳麓山的爱晚亭,则取自晚唐大诗人杜牧的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三是亭名的风格是写意式的,它们用抽象的字眼表现某种意境。比如北京颐和园的知春亭,山西晋祠的真趣亭,北京北海的意远亭等等。四是亭名中隐含着一段历史掌故。比如,浙江诸暨浦阳江边堤岸上有一座浣溪亭,亭中有一对联云:“浣纱存古迹,救国出真人。”一望而知是纪念春秋时越国大美人西施的。
与其他传统建筑相比,亭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虚”。亭不依赖墙,只靠亭柱的支撑(也有少数依墙而建的半亭),此种自由独立的审美特点,中空不倚的视觉效果,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空”与“无”的作用,与老子“当其无,有室之用”的思想相符。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追求清静无为,即要尽量涤除尘世的搅扰烦恼,向大自然无限地贴近,而亭的建造地点和所用材料的随意灵活、用料简省、形式多变,同样体现了道家的精神特质。不论是皇家园林中富丽堂皇的亭,还是私家园林中和山间、水上、路边的亭,其基本的建筑风格都是简与虚,而后者更代表了一种民间的、率性的、清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亭是我国一种司空见惯的建筑,它在传统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便今天,虽然亭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功用已经基本丧失,但它们的美丽身影依然没有淡出我们的视野,在山水的胜处,在古典园林的深处,静静地散发着独有的魅力。
1.文章是按照
2.关于亭,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亭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常见的一种传统建筑。
B.亭最初是指一种行政建制。
C.从古至今,亭的主要功能是供人停留、休息的。
D.亭的基本的建筑风格是简与虚。
3.名亭的命名大体有四种情况:亭名是对亭周围景物的高度概括或写实;
4.文中提到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兰亭”,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5.“亭、台、楼、阁”中有许多名胜古迹,具有独特的魅力。选定一处,从主要特点或文化价值方面,用两三句话作简要介绍。(3分)
参考答案
1.逻辑
2.C
3.亭名表达了亭的建造者或主人的情趣、志向等
4.举例子(1分)具体专指建筑的亭子至少在东晋时就已出现。
5.点出名胜古迹1分,介绍2分。示例:岳阳楼,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碧无垠,白帆点点,云影波光,气象万千。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遐迩。
议论文模拟训练
自然造物,最美好的莫过于人的生命。然而它来去匆匆,惟其珍贵而短暂,所以在人类进步的历程中,每一代青年,在人生之舟起锚开航之际,总要探索人生永存的秘密。
把它裹进花前月下的男女柔情之中?把它交给吃喝玩乐的享受?把它关在金钱筑起的象牙塔里?把它置于戒备森严的高楼深院?古往今来,有多少风华少年,在酒色财气的迷惘中浪费了最宝贵的一生。在前人用生命所写的启示录中,有一个个惊叹号在警告后人:要谨防灵魂的蛀虫、人生的蟊贼。金钱、财产、享乐,都只能是人们生活中的奴仆,一旦让它们变成人生的主宰,那将是最大的不幸。人们不停地探索,终于找到了人生永存的保险柜,这就是伟大的事业。
事业是人生的常青之树。它植根于人民幸福的土壤中,汇合千千万万的人生,永远生气勃勃,枝繁叶茂。谁的人生与事业不分离,谁就找到了最好的归宿。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进步的事业是永存的。把人生溶进伟大事业的人,它就同事业一样永远年轻,不会消失。
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人类的史册告诉我们: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总是创造了永存的事业。孔子、司马迁、鲁迅之所以为千秋万代传诵,是因为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屈原、岳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入史册,是因为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他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蔡伦、祖冲之、毕昇之所以永远为人们纪念,是因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技术领域留下的发明创造,使后人享用不尽。谁做了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谁就树了一座人生的不朽丰碑。
和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事业相比,共产主义事业是最宏伟的,它将给人类创造彻底的、全面的、永恒的幸福。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人们,英名和业绩将永远留在人民心中。我们为能赶上这样辉煌的时代而自豪。新一代青年,只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共产主义,那无疑就是在建造人生永存的金字塔。
时代的发展总是把我们青年置于新的起跑线上,注目那无垠的空间和广袤的大地,也许你会感到自己的渺小。是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伟大的事业需要汇集平凡的劳动。只要胸怀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脚踏实地为之奋斗,把人生献给你的岗位、你的工作、你的祖国,你的人生就将洋溢着永久的光彩。(选自《中国青年》)
1.指出下列句子的复句关系(2分)
(1)金钱、财产、享乐,都只能是人们生活中的奴仆,一旦让它们变成人生的主宰,那将是最大的不幸。(
(2)新一代青年,只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共产主义,那无疑就是在建造人生永存的金字塔。(
2.根据第段文意指出划线句所表达的具体内容。(2分)
3.下列对这篇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举例论证
B.引用论证
C.对比论证
D.引用论证
4.全文论述的中心是?(2分)
5.第自然段中事例的分类及排列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1)假设(2)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