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写作指导

标签:
语文作文学习复习方法 |
分类: 学好功课 |
议论文说理要做到“有理、有据、有文”,即析之有条理,论之有实据,言之有文采。下述案例从论证结构思路安排、论据选用组织、语言修辞技巧三方面给同学们谈谈考场议论文的升格技巧。
【作文金题】
有一天,几位学生鼓动苏格拉底去集市逛一逛。他们说:“集市里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您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第二天,学生们请他讲一讲集市之行的收获。苏格拉底说:“此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读完上面的材料,你有何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必须符合文体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点拨】
根据给定材料写作议论文,要过好审题关。如何快速、准确地审题立意?抓关键句,是一种常用方法。上述材料的关键句是苏格拉底的答语。对于集市中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学生们满心艳羡;然而苏格拉底却认为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其实是自己并不需要的。由此,我们不难玩味出苏格拉底的人生志趣,他的生活价值观。从这一立意点切入,我们可以提炼出如下中心论点:1.快乐源于简单的生活;2.生活因简单而幸福;3.学会拒绝物欲的诱惑;4.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5.欲壑难填,当思自制;6.非必需的尽量不要,要学会为自己减负;7.富有的是精神;恬淡的人生,简单的快乐;学会放下;做好人生的加减法;等等。
【作文门诊】
不为外物所累
郭吓静
苏格拉底逛完集市之后,却“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与学生们的看法大乎迥异。当今社会,未尝没有那些为身外之物所桎梏的人们,到头来却身心俱疲。所以说,我们不应为追名逐利而让心灵背上沉重的负担。(开头点扣材料,简则简矣,但精警、生动不足。)
为外物所累,容易让人迷失自我,丧失本性。卢梭曾在他的一本书中说:“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人们就好比生活在一个闹腾腾的房子里,每个人都放下了嗓子说话,我为了让别人听到我说什么,我只好比他们更大声。于是,没有人知道对方到底在说什么。”名利金钱,是很多人所梦寐以求之物,为了让自己与众不同,便使出各种手段,哪怕出卖自己的本心,丧失本性。(本段中引言与分论点不吻合。)
殊不知那些高喊“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人是多么无知,他们竟对金钱如此尊重,也许这便是那些贪官污吏“孜孜以求”的吧?哪怕夜不能寐,哪怕心惊肉跳?或许有时他们也会扪心自问,却发现自己的本心也不知所踪。(本段与上段衔接欠紧凑,段首缺了过渡句;有的用词不够准确,如“尊重”等。)
不为外物所累,生活才会更加恬淡适然,提升了精神境界的同时享受身心的愉悦。面对着诸多的采访和邀请,莫言只是淡淡地说:“我只希望人们安静下来,大家该干嘛干嘛去。”再多世俗的纷扰只会扰乱原本宁静的心灵,使人变得浮躁不堪。莫言若不是摒弃外界那些金钱名利的追逐生活,他何来的笔耕不辍?若他也如当今许多名家名教授之流日日游学演讲,那他又何来这些笔锋犀利之作?可见,金钱名利不应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流。(“适然”是生造词语,用得不恰切;画波浪线语句语序不当;本段中举莫言为例,夹叙夹议,但议论语句多有用词不当,表意不准确严密之疏漏。)
于丹说过:“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的太多,看心灵的太少。”过于追名逐利,只会让我们成为金钱的奴隶。“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世界上其实有许多我们并不需要的东西,但如果让这些身外之物成为我们眼中的“尘土”,那么我们的视野便会缩小,甚至人生观、价值观也会随之变迁,使得拥有了无用东西的同时,却失去了那些我们真正应追求的东西。(本段与上文的说理缺乏缜密的内在逻辑,与2-3段语意重复。)
金钱名利是生活的枷锁,我们不应甘于为之桎梏,而应“仰天大笑出门去”,惟如此,我们精神苑囿中的花朵才会更加蓊蓊郁郁,人生之路才会更加值得回味。(本段运用引用、比喻等辞格,语言简练,不乏生动,可基本保留。)
【升格建议】
本文立意切合材料内蕴。全文结构完整,思路基本清晰。引论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材料引出观点。本论部分(第2—5自然段)按“反—正—反”的顺序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说理;第2-3自然段从反面阐述“为外物所累,容易让人迷失自我”的道理;第4自然段从正面论述不为外物所累,才能使生活恬淡,身心愉悦的道理;第5自然段从反面论述过于追求名利的危害性,但其内容实质与2-3段有所重复,影响了说理的深刻与透彻。结论部分重申不应为金钱名利所桎梏的道理,呼应标题,首尾圆合。语言表达基本通顺、明白,善于引用名人言论为据来佐证。主要不足在于:一是说理欠深透,事实论据欠丰富充实,例前与例后分析不足;二是语言表达欠恰切、稳妥,限制与修饰不足,揣摩与推敲不够。有的引言与主旨不够切合。
修改建议:
调整、充实本论部分第三层次,改为递进式段落,即在前两层先反后正的论证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如何方能不为外物所累的道理,使说理深入一层。
补充部分典型事实论据,扩充事实论据的例前与例后分析,并使之与分论点、中心论点挂钩。
增加必要的修饰与限制,使分析具体,论点鲜明;调整句式,润色字词,使语言表达更恰切、缜密、妥帖。
【技法小结】
理清思路,充实本论。改文采用“先反后正再递进”的结构模式,从“为什么”与“要如何”两方面分别论述为外物所累的危害,不为外物所累的利处,不为外物所累的对策,使文脉清晰。本论部分安排三个完全段,均按“总—分—总”的思路来展开论证说理,事实论据典型,引言恰切,分析精当,扣紧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旁征博引,为我所用。改文多方征引古诗、格言、名句、俗语等来为议论佐证,引言与道理分析、与论据叙述融合无间。语言表达更具文采,词汇丰富,句式灵活,成语运用贴切,修饰限制充分,情感褒贬分明,颇多精警之语。
【论据链接】
居里夫妇视名利如浮云
居里夫妇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但他们生活俭朴,不求名利。
各种勋章、奖章是荣誉的象征,或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宝物,可居里夫妇视之如废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兰西共和国大学理学院的通知,说是将向部里提出申请,颁发给他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务请他不要拒绝接受。
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后,写了一封覆信:“请代向部长先生,表示我的谢意。并请转告,我对勋章没有丝毫兴趣,我只亟需一个实验室。”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应邀到她家做客,进屋后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惊讶地说:“这枚体现极高荣誉的金质奖章,能得到它是极不容易的,怎么能够让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却说:“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这东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绝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远守着它,就不会有出息。”居里夫妇,重视事业,淡泊名利
爱因斯坦拒绝高薪
当爱因斯坦受到最高年薪16000美元的聘请时,他却说:“3000美元就够了。”这无疑会使人们感到不解。他的回答是:“依我看,每件多余的财物都是人生的绊脚石,只有简单的生活,才是给我创造的原动力!”生活就是这样,有时看似简单的生活,实则弥足珍贵。
狄德罗效应
丹尼斯·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有一天,朋友送给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红色睡袍。他非常喜欢,穿着它在家里找感觉,他发现家具的风格有些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的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把旧的东西先后更新,家具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然而,他越想越不舒服了,因为自己居然让一件睡袍指挥了,甚至是胁迫了,后来,狄德罗把这种感觉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与旧睡袍离别的痛苦》。
狄德罗效应给人们一种启示;对于那些非必须的东西尽量不要,因为你接受了一件,那么外界的和心理的压力会使你不断的接受更多非必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