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光影,见证同行(3)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时评 |
高考作文题之所以成为每年绕不过去的热点,因为它不仅反映了莘莘学子的写作能力、价值取向,更是对中国发展、社会变迁的思考,是对时代的一种记录。
今天,我们邀请挂职扶贫干部、抗疫记录者、支教老师、国庆游行见证者等社会发展中重要事件的亲历者、参与者,与考生共写高考作文,以自己的视角抒发情感,在见证历史中携手同行。
文明其精神 野蛮其体魄
王学男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出自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体育之研究》,其核心要义旨在总结体育之效,富有以体育人的真知灼见。
在新文化运动之初,青年毛泽东高度重视体育锻炼,经常洗冷水浴、登山、远足、游泳,着力锻炼身体和意志。他还自编了“六段运动健身操”,认为豪杰之士都是身体能力发展至高之人。在当时“国力恭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社会背景下,野蛮其体魄,不仅关系着国家民族的盛衰和兴亡,更是当时可为可行的路径。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运动健身成为新潮流。80多岁高龄的钟南山为有体力工作而坚持健身的视频火爆全网。他所说的“体育运动要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体育运动是最好的疫苗”更是深入人心,将体育运动的价值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体育之价值与实践,一直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关。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从生产劳动到文娱活动,从抗战救国到外交经济,从基本保障到改革创新,从强身健体到塑造灵魂,从体育救国到体育强国,体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这句话具有多重内涵。一是阐明体育与人发展的关系,教育提升人的精神素养,体育提高人的身体素质。二是阐明了人在体育中的主观能动性,强者当自律,弱者当自强,彰显着“我命由己不由天”的壮志豪情。三是阐明体育之效,体育可以强健身体,可以磨炼意志,可以启智增慧、增强协作、愉悦身心。四是体育是教育的基础,身体素质是精神素养的资本。
“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这句话放在当下,更显重要与深刻。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该深刻认识体育的重要意义,并积极践行。
(作者系中国教科院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曾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群众游行;文章主题来自全国新高考卷)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