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21世纪是国际竞争十分激烈的世纪。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成为新世纪竞争的焦点。而人才的培养、科技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振兴在于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历史向我们昭示:谁拥有21世纪的科技人才,谁就能抢占新世纪的制高点,谁拥有21世纪的教育,谁就拥有新世纪国际竞争的优势,谁拥有2l世纪高素质的教师,谁就拥有新世纪国际竞争的巨额财富。为此,作为一位政治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政治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1
当今我国处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体型转变,出现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新旧观念相互冲突并存的局面,面临的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环境。而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党性强、时代性强的学科,要求政治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政治观点和立场,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设想,倘若一个没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没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持怀疑态度的政治教师,怎么能胜任思想政治课教学?因而作为政治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把政治教师这种高尚情感、思想、言行魅力延伸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2
肯为师、乐为师、会为师、善为师,是对新时期广大教师的要求。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操伟业、淡名利,就是对坚定为师信念的最好写照。要彻底打破“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三百六十行,教师不能当”的陈旧观念。教师必须有一种对教育事业赤胆忠心、无私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敬业精神。本着对教育的执着追求,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践中做到“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因此政治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必须做到正人先正己、为人正派、树立浩然正气、言传身教、平等相待、处事公正公平。与此同时,作为政治教师必须特别注意处理师生关系,否则在教学中难以开展思想教育。作为政治教师和班主任,我是这样处理的:第一,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处理师生关系的宗旨,也就是以诚相待,坦诚相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一视同仁,奖罚分明。第二,严爱结合,古人说“严师出高徒”。处事要有原则,对违反纪律的学生,不分“青红皂的”决不迁就姑息。同时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好表率,树立“严师”形象。另一方面,对学生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一颗赤诚之心去关心爱护每位学生,让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消除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心理隔阂,这样学生把老师视为良师挚友,有情况有问题自然会及时向教师反馈,老师就真正能做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3
科学文化素质是每个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养之一,主要是指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本学科及边缘科知识等。
第一,政治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现在基础知识由“听、说、读、写”延伸到科学技术、通信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信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政治教师如果还闭关自守,固步自封,采用“一框内容、一张嘴、一支粉笔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远远适应不了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逐步掌握投影仪、幻灯机、特别是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融入现代教学手段,使思想政治课更加直观、生动、有趣。
第二,政治教师应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政治教师要对本学科知识的结构框架及内在联系、规律及发展历史和趋势了如指掌。不断探索、钻研教材教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技巧组织教学,善于灵活机智地应付偶发事件、增强教学的艺术魅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诚然,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科、马克思主义本身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第三,政治教师应具有广博的本学科边缘知识,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政治教师应当是一位博采多闻、博学多才的知识杂家,政治课不同于理、化课。他具有综合性、社会性、时政性、时代性等特点,涉猎边缘学科知识非常广阔,作为政治教师,若仅仅满足于本学科的科学知识,则成“井底之蛙”,所了解的只是一片狭小的天地,在教学中很难做到融会贯通。尤其是当前我国推行“3+X”高考方案(文科政史地综合,理科理化生综合),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学校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学科间的渗透性,从而丰富、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教学中将新鲜“血液”溶入课堂,才能使自己立足讲坛,真正做到旁征博引、触类旁通、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因此政治教师在通晓本学科知识的同时,必须涉猎相关学科知识,多听新闻广播、多看报刊杂志,关心国内外大事,不断为自己“充电”,跟踪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捕提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时期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造就一代创造型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培养新型人才、开拓新成果、保持一种创新的教风,政治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思想、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
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是创新。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高索质学生,就必须要有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索质的教师。为此在教学中政治教师:要解放思想、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不被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信条所束缚,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施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育人思想,精心设置新的授课程序、一个“新”字,增强授课艺术。我在教学中常采用这样一种模式:(教师)设疑——(学生)自学、分析、思考、试答——(教师)讲评——练习。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注重全面提高,又兼顾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引导学生质疑、释疑,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各抒己见。正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向学生提出的“欢迎”“三允许”(即:欢迎上课质疑、欢迎发表对教材的不同见解、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意见、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正错误、允许保留意见)。要善于分析、综合,在整理总结教学材料的基础上动手制作教具和幻灯图片,图表进行辅助教学,同时不失时机地将歌词、漫画、顺口溜、寓言“请”进课堂,把教学内容由繁变简、由难化易、由抽象转化为具体、有效地降低教学难度。要把教、学、研结合。教学相长,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在教与学中研究,提高自己的教研理论水平,以求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时代在不断地创新,时代需要不断地创新,作为一位政治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勇于改革、创新,总结失败和成功的经验教训,不断地超越自我,丰富和充实自我,以顺应时代潮流。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