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五件法宝”

(2022-06-11 22:01:17)
标签:

班主任

教育

班级管理

分类: 班级管理

一、爱与尊重

我们的工作,使无知的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笔者感到欣慰。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可以有力地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攀登。因此,教师在培植和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热爱学生。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五件法宝”

二、善于表扬

表扬是兴奋剂是催化剂。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优点、长处,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心中充满愉悦的快感,更加审慎对待自己的言行,加强自己学习品格、思想品格的良性培养,以求做得更好。若能在此过程中再不时地通过“表扬”给予“催化”一下,学生便能长期去努力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表扬要因人而异,必要时须快鞭催马。

三、用好批评

人,不总是一帆风顺,身边总会有鲜花与掌声,也会有跌落起伏。在表扬的同时也需要有批评来鞭策前进。孰能无过?接受了批评,自觉地反省,努力去改正,才会更好地成长起来。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会与表扬有异曲同工之效。

班主任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但又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达到一定效果,就要同他们心理相融、感情相通。这就必须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心理状态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

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几乎批评过每一个学生,通过批评启发他们自觉地反省。笔者始终注意做好下面几方面工作,促使学生在批评中成长起来,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批评要掌握事实。一切的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有的学生“精”了,为了避免教师对他的“惩罚”,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教师没有事实根据,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矫枉过正的效果。

批评要有的放矢,要有针对性,收效才大。老师在台上大讲特讲,但讲得大,讲得空,一般学生摸不着头脑,犯错误的学生也不怕,还是我行我素。批评要有的放矢,就要批评要针对具体的人和事,批评要带有明确的目的,点明改正的方向。

批评要留有余地,在批评教育时,力求点到即止,留有余地,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又对教师的宽容产生负疚感,从而有利于他们不断鞭策自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错误唠唠叨叨,否定或者贬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批评积极性,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大大削弱了教育的效果。

批评要刚柔相济,在批评时,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去作教育,“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常常用钢制柔,以柔克刚。含蓄而不张扬的批评有时比那种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效果结束会更好。

批评有法,但无定法。批评是一服苦口的良药。有一点我们教育者必须恪守的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尽管我们的批评未必会有切肤之痛的深刻,但能从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出发,学生最终会领悟到教师用意的。

四、认知自我

健康不仅是需要强壮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是自我调节的关键。鲁迅先生曾言,我的确时常在解剖别人,但却更严格的解剖自己。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少年,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迅速发展,并开始深入到自己内心世界。但是,他们对自己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不够清晰、全面,甚至认识中的自己,却是哈哈镜中被扭曲变形的自己还不以为然,或者根本不想去认识自己。然而,人之与社会,宛如一艘船之与大海。如若不知自己处在什么位置,需要驶往哪个目的地,其危险当不言自明。

因此,认识自我即要首先知道,“我是谁?”“我是干什么的?”“我应该怎么办?”一个人生说到底就是这三个简单的问题,在不断地认识和调节中,时时纠正自己的偏差,逐步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认识自我,它包括了个人对自己的价值、目标、动机,计划,希望、要求的认识,他包括了个人对自己的知识、能力、地位、人际关系、交往水平的认识。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人际交往中起到行为的指导和调节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把指导和培养学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作为德育工作的关键,使学生全面、科学、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从而达到内化为学生心理需求和行为养成的自觉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德育工作只有转变为学生内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时,才能说取得了真正、积极的效果。

五、教导做人

做人的内涵是很广泛的,层次有高低,分工有差别,要求也就各不相同。毛泽东同志曾提倡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从高境界的要求。小平同志提出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是新时期对做人的一种广泛性要求,是学校教育应努力达到的根本要求。

在学习生活中,为他们创造和谐的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一个群体的素质决定了他们的道德规范水准,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应当时刻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学会做人是一种学习。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在经过认知过程的运作而不断地形成人的复杂行为; 注意强化的学习意义,利用直接强化和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的交互作用,提高学习效果。要向先进、模范学习,要向每个人学习,要看到每个人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会做人不仅仅是依靠老师的教导,生活的一切时间和一切空间都是学习的课堂。

引导学生去实践“学会做人”。要学会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做人的道理。比如平时班级里谁有困难,我就要求学生思考:他的困难我有没有能力去帮他解决,我们是有责任去帮助他解决的。因为我们是生活在同一集体中,以此培养学生的集体感与体验人与人的和谐感。

“学会做人”是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素质。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应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的人。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强化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就在生活与学习中让笔者来引导学生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改变他们的一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吧!

(来源:中国论文网 https://www.xzbu.com/1/view-10692692.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