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创新型教师之师德与学养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潘公坦
(一)高度的热情。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寓于海。
白居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高尚的品德。
学校的三个基本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目的、方向);怎样培养人(方法、手段);培养的人怎么样(规格、成效)。
没有不好的庄稼,只有不好的庄稼人。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先做什么样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一个老师的道德修养和其教育效果是成正比的。因此,教师事事处处、一言一行,都要严格自律,用自己崇高的人格去影响学生。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修身养性:修身以教人,养性以正己。
苏霍姆林斯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去施加影响。”
为人师表:教之以才,导之以德,足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堪作表也。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
北京师范大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校训)
河北衡水中学:教育能力=师德×师能(函数式)
教师在学生面前是通体透明的,在一定程度上说,学生就是教师的影子。(北京第一批优秀班主任王启贤:掐粉笔头的故事;两个女人一千只鸭子,500只鸭子的故事)
生命虽然短促,唯有美德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
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是楷模。
(三)高深的学问。
广度: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深度:精深的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
高度:坚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要做教育家,不当教书匠;要做科研型,不做经验型;要做时代型,不做传统型;要做创新型,不做常规型。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深化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知识丰富的教师讲课,好像直接诉诸学生的智慧和心灵……他不是把真理当成说教,而是跟学生一起讨论,向学生提供他们思考的问题,请他们一起动脑筋解决问题。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好像有一种默契,双方的思想能水乳交融。”《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教育锻造人生,知识改变命运。
要学百家,吸精华,熔一炉,树一帜。
俗语: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孔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马克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还是有的。
(四)高明的教法。
传统中教师的形象: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具有知识的人不一定就能胜任教学,这只是掌握的材料,材料多固然好,但还要求有极大的技巧来合理运用这些材料,以便把知识传授给别人。”擅教乐教者授之以“渔”,擅学乐学者何愁无“鱼”。
(1)教之以情。于漪:“课堂生活,其实就是师生间心的沟通,情的交流。不到心心相印的程度,是教不好学生的。”魏巍《我的老师》中的语文、数学老师。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好的表扬=具体事实+表扬;一个更好的表扬=具体事实+表扬+鼓励。
(2)授之以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3)胸中有书。重点、难点、疑点、大纲。
(4)目中有人。因材施教。苏霍姆林斯基:让班里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学校和医院的区别:差生就像医院中的重病号,在医院中往往能得到特殊治疗、特殊照顾,但在学校中却往往被忽视。让鲜花和野草都能享受到阳光。
没有一朵花儿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但也没有一个孩子不摔跤就能学会走路。
一位教育家说过:“老师应把爱心分给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偏爱“优生”,歧视“差生”,忽视“中间生”都不是完美的教育。
陶行知:你的冷眼里有牛顿,教鞭下有瓦特,讥笑声中有爱迪生。
浪子回头金不换------浪子回头需人换。要坚信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放在多大的空间里,它就有多大。
(5)巧譬善喻。但要运用得当:电压与水压;脱裤子与去括号。
(6)旁征博引。
(7)启发诱导。教师的作用: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要做到启发而不代谋,指导而不指令,点拨而不强加,解惑而不灌输。要做到启而有纲,启而有数,启而有方,启而有境。
学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8)巧于提问。
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位小学老师教“早晨的太阳是什么形状的?”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四点:把握难点,解决疑点,总结特点,抓住燃点。
优化课堂教学要体现六种意识:
以设疑激趣为先导;
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以提示规律为重点;
以精讲精练为策略;
以学生参与为途径;
以整体教学为目标。
要激活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主动发现、探求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造型人才
(1)注意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结合。(一作家做一话题作文,内容涉及宗教、王室、性、神秘,字数200字以内。一筹莫展。其儿子迅速做出:上帝呀!女王怀孕了,这是谁干的?16字)
(2)单一思维与多元思维结合。(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
(3)静态思维和动态思维结合。(三歌星到某地演出,在海报上的排名成了难题,最后用一灯笼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4)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相结合。(曹操败走华容道《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能取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在经过赵子云、张翼德的堵截后,又遇一岔口。大路稍平,却远五十里;小路投华容道,却近五十余里。小路山边有数处烟起,大路并无动静。曹操说:岂不闻兵书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多谋,故使人于山僻烧烟,使我军不敢从这条山路走,他却伏兵于大路等着。吾料已定,偏不教中他计。)
(五)高超的口才。
教师是舌耕者。教师的语言要求:
(1)准确无误科学化。
一忌用词不当,褒贬不分;
二忌道听途说,捕风捉影;
三忌断章取义,误解原意;
四忌随意简化,乱改成语;
五忌读错别字;
六忌说外行话。
例一:不学无术的“四人帮”的爪牙陈阿大作报告,将秘书起草的发言稿“我们要大干、苦干加巧干”这句话的“巧干”念成了“23干”。台下哄堂大笑,陈竟发挥说:“23干是新生事物,什么叫23干,就是12分地力量,12分不够,还要加一倍24,留有余地23。……”
会后,陈对秘书说:“你的稿子写得很不错,就是忘了解释什么是23干。幸亏我补上了。”
将“巧干”认成“23干”,在大庭广众之下且不察而加以谬解,其荒唐可笑场面可想而知。
例二:据传,三十年代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渠在齐鲁大学一次校庆大会上作过这样一篇“训辞”,其真伪固有待考证,然文辞之滑稽却是非常明显的:
诸位,各位,在齐位:
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是演讲的天气。开会的人来齐了没有?看样子有五分之八啦,没来的举手吧!很好,很好,都到齐了。你们来得很茂盛。敝人也实在是感冒。……今天兄弟召集大家,来训一训,兄弟有说得不对的地方,大家应该互相谅解,因为兄弟和大家比不了。你们是文化人,都是大学生、中学生和留洋生。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科学科的,化学化的,都懂七八国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都不懂。……你们是从笔筒里爬出来的。兄弟我是从炮筒里钻出的,今天到这里讲话,真是使我蓬壁生辉,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起来嘛就像……就像……对了,对牛弹琴。
今天不准备多讲,先讲三个纲目。蒋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兄弟我双手赞成,就是一条,“行人靠右走”着实不妥,实在太糊涂了,大家想想,行人都靠右走,那左边留给谁呢?还有一件事,兄弟我想不通,外国人在北京东交民巷都建了大使馆,就缺我们中国的。我们中国为什么不在那儿建个大使馆?说来说去,中国人真是太软弱了!
(韩进校时见学生在进行篮球赛,此时,他因此而痛斥总务处长)要不是你贪污了,那学校为什么这样穷酸?十来个人穿着裤衩抢一个球像什么样子,多不雅观!明天到我公馆再领笔钱,多买几个球,一人发一个,省得你争我抢。
(2)简炼易懂通俗化(韩:远看泰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有朝一日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3)节奏跌宕韵律化(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白居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4)文明典雅规范化(礼貌,忌粗话、脏话。)
(六)高雅的教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要落落大方,举止端庄。
二、及时充电,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提升自我。
有专家预测:2020年的知识总量将是现在的3--4倍;而到2050年,目前的知识总量只占届时知识总量的1%。因此,在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能满足日后一生工作生涯的需求;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需延长为5--22岁;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唯有把12学制的学校教育延长为“80年制”的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当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目标时,明确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当教师、教人以知识的,面临着高学历的社会背景和家庭、知识的飞速增长,知识的陈旧相当快,知识的来源双过于广泛。及时充电,提升自我就显得尤其重要。
学什么?学本专业的知识,广泛涉猎各科知识。
现在最重要的是学新的课程标准。当前,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其崭新的教育理念撞击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我们每一位老师都面临着挑战。
比如:三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民主、平等、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更会改变一名教师扮演的角色形象。
新课程是孩子的精神家园;新课程是孩子回到精神家园时走的五彩滨纷的道路;新课程是老师和孩子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
教育的一切都源于和为了时代人的发展----与时俱进的人才观、知识观、发展观、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