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木桶原理”

标签:
教育班主任理班级管理 |
分类: 班级管理 |
白景春
一只口沿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其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它对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同样有启迪作用。一个班级是由几十名学生组成,组成班级的学生也有“长”有“短”。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建立优秀班集体时,就必须考虑班级学生群体中客观存在的“长板”和“短板”,采用科学的方法把“短板”转化成“长板”,从而使班级这个大“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化。
一、善于认“长短 ”
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对每个学生要仔细观察,周密调查,认真研究。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因而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及性格爱好等也不一样。如有的思想进步、积极向上;有的则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有的则对集体漠不关心;有的学习刻苦,成绩优良;有的则懒于学习,虚度光阴等等。认识了学生中的“长”与“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二、 善于“短中见长”
在几十个人的班级中,免不了会有少数后进生。班主任应该全面正确地看待他们,不能一叶障目仅仅看到其“短处”而不见“长处”,要全面了解他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短”中发现“长”处,进而做到扬“长”避“短”。
三、善于弥补“短”处
班主任在认清学生的“长短”之后,要寻求补“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常常违反纪律的学生开展个别谈心,进行耐心说服和引导;对文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指导,降低要求,循序渐进;对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要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多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我们还要对有“短”处的学生增加必要的感情投资,给点“偏爱”,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更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在他们身上就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就会由“短板”逐渐变成“长板”,从而增大班级“木桶”的存水量。
四、 善于创设“取长补短”的环境
班级是一个学生群体,班主任在平时应注意发挥群体之间相互影响和感染作用,善于在他们中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连起友谊的纽带,针对学生的心理,抓住契机,消除他们之间的误解和隔阂。要劝说先进的学生伸出热情的手,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后进的学生;同时,引导后进的学生主动向先进的学生学习,向先进的学生看齐。在班级中逐渐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和谐一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氛围。
总之,只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善于认识“长板”和“短板”,并善于思考勤想办法,就一定能使班级这个大“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化。
(来源:思想者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