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万彬:真爱滋养心灵敬业成就梦想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他和每个年轻人一样,也有着自己的梦想,但他的梦似乎与众不同。在村小工作18年的他,一直都在为实现他最初的梦想,即为每个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而默默无闻地耕耘着。他就是杜万彬。自1996年9月工作以来,他一直扎根在碾庄镇大兴小学这个偏僻的乡村小学。他用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和激情,倾其毕生所学及满腔真挚的爱,为1200余名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让他们飞向更为广阔的天地。他每天骑车往返于县城和学校,至少要行80余里,每天有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都是在路上度过的。但他并不感到单调和乏味。相反,他正是充分利用了这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思考着教育教学中涌现出来的问题,并在反复的思考中,生成了许多对他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创意想法,正是这些想法让他成功地化解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难题。
刚工作不久,杜老师班里出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名叫超超的学生,他的爸爸由于病重,刚刚离去不久,当他正沉浸的悲痛与难舍的时候,他的母亲由于不堪生活的重压竟然离家出走他乡,这对于刚满11岁的超超而言,犹如晴天霹雳。这孩子整日闷闷不乐,时常坐在那儿发呆,当听到别的孩子叫爸爸妈妈的时候,就不由得泪流满面。多么不幸的孩子啊!杜老师感叹之余,就和学校商量帮助措施。征得孩子祖母的同意,杜老师就把孩子接在学校吃住,并安排几名平时和超超玩的较好的学生时刻陪着他学习、玩耍,尽量让他忘记那些伤心的事情。周末,杜老师就把超超带回家,或是自己干脆就留在学校陪他一起作业,或是带着他去家访。很快,这孩子的脸上就有了笑容,成绩也是飞速地上升。今天,已经在苏州工作的他,每每回忆那段往事的时候,对杜老师的感觉之情总是溢于言表。而当初被安排陪同超超玩耍学习的徐海鹏同学也从那段时光中受益颇多,如今正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的他,每逢节假日时常发来信息,感激杜老师当年的无心插柳,让他从那时起喜欢上了学习,找到了前进的方向。那段时光的点点滴滴都成为了他今后克服学习困难的动力和美好的回忆。
教育学生时光有爱有情还不够,还应该有心。他在和同事们聊天的时候,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当你的学生感觉到你在教育他的时候,那么,你的教育是失败的”。他说,教育孩子还要用心,要让“教育无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不光关爱学生的学习生活,当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他更是一马当先,奋不顾身的往前冲。那是2005年秋,学校刚组建不久,经常有一些社会上的小混混前来欺负学生。有一次,六年级的一名学生,在放学回家时,遭到几名小混混的恐吓,时任该生班主任的刘连丰老师赶去为学生解围,但被一名大个子的混混紧紧抱住了脖子,气氛极度紧张,在场的学生都吓傻了眼,站在那儿不敢动。他在教学楼上看到这一情况后,连忙抄起一把木棍,一路飞奔。他一边跑一边喊:“刘老师不要怕,我已经报警了,警察马上就到,咱俩一起把这坏蛋往死里打”。他高举着木棍直奔向那个小混混,小混混一看情况不妙,吓得撒手就跑。刘老师解除了危险,他也松了一口气,到此时他才发觉,由于跑的急快,眼镜在跑时被颠簸掉了都没发觉。每每想起这件事,他自己都不清楚当时哪来的那股劲,也许这就是正义的力量吧。也就是从这件事之后,再也没有社会上闲杂人员敢来学校捣乱了。
近几年来,他越来越感觉到,对学生光有爱有心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那样对学生的学习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多年积累的经验使他明白:虽然身处偏远的农村小学,但只要勤于读书、勤于思考、大胆尝试、不断地写作,照样能在教育教学上作出一番事业来。基于这样的思考认识,自2007年以来,他遵循“读书、实践、思考、写作”的专业成长之路,潜心躬耕于课堂教学。为了感受教育教学最新的改革趋势,他主动创造机会参加了多次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特别是2010年7月,他在徐州师范学校参加了为期6天的省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期间,他主动和许多省内外语文教育教学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使得自己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得到很大地提升。2010年初,他结合自己所在学校实际情况,围绕“构建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主题,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收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在具体实施研究时,他针对高年级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力度不大这一现状,大胆提出了“巧用分数激活课堂”的构想。其主要理念是:让学生明白,只要课堂上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读书、讨论、提问、评价等学习活动,就会得到相应的分数。一学期累计得分便是他们各自的期末成绩。这让许多学生特别是中下等后进生看到了希望,也有了盼头。他们觉得,今天的付出是可以预想和期待的。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理由不被调动起来,他们的心没有理由不回到课堂上来。因而,这一方案的实施极大地激活了课堂。当然,这种获得分数的做法虽然短期内不能真实反应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但从长远来看,只要学生养成了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好习惯,学习成绩的提高那是指日可待的。
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效率,自2010年以来,他一边学习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思想,一边在教学中大胆实践,并不断的总结得与失,使得自己的阅读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流程清晰,学生学得明明白白,初步实现了语文教学教与不教的区别。为了使这项研究走向深入,他结合自己的研究需要,积极参与徐州市教科所的个人课题立项的网上研究活动。2009年1月,所申报的课题《运用教学文眼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经过一年多的深入研究,使得主题教学的思想和操作方法逐步明朗化。在反复的展示课、研讨课以及公开课的活动中,许多语文教师对主题教学的认识也由最初的怀疑到逐步的感兴趣尝试到后来的喜欢,研究成果也迅速在本校和周边兄弟学校推广,所撰写的教学随笔和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思考在网络上被广为传播。由于课题研究成果丰硕,他受到邳州市教研室的多次表扬,并受教研室领导委托,于09年9月,在邳州市李口小学,为全市骨干教师、课题主持人和教科室主任开展了一次题为《读书笔记的写作与专业发展》和《课题研究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专题讲座,受到了与会教师的好评。同年3月,受徐州市教科所邀请,向徐州市近千名课题主持人介绍了“读书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成长经验,得到教科所各位领导和与会同行的好评。2010年10月,所申报的课题顺利结题,并获得“徐州市优秀课题主持人”称号。
自2010年以来,他先后主持市级课题5个,现在均顺利结题。其中三个课题被评为徐州市优秀课题。研究期间,每学期在校内和校外开设的公开课都在15节以上。他还先后参加了邳州市2010,2011和2012年的电化教学优质课评选和2年一次的综合性优质课教学评选。所展示的4节课都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最终获得一个一等奖和三个二等奖的好成绩。2010年4月和5月,受教研室小语组主任,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魏星的邀请,在李口小学为全市语文骨干教师上了一堂题为《词语的联想》的,他自己开发的作文教学展示课,和古诗《石灰吟》公开课教学,获得了魏星主任和到会教师的高度好评。
在搞好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他利用课余时间及时把自己的教学思考、心得体会等在教学中所生发出来的鲜活思想,以随笔、案例、论文等形式记录下来。先后有三十多篇教育教学随笔在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教学论文、教研成果比赛中获奖或在其主办的刊物上发表。由于教科研成果丰硕,先后多次被邳州市教育局评为“教学先进工作者”“课改先进工作者”、“教科研先进个人”、“邳州市优秀课题主持人”、“徐州市优秀课题主持人”、“徐州市优秀读书个人”、“江苏省网络培训优秀学员”“邳州市青年优秀骨干教师”。“邳州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邳州市优秀班主任”。2011年,在他镇近一百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综合评比中,他又以绝对的优势获得了第一二三期擂主和年度“最佳擂主”称号……
他说,他一定会以此次评选为契机,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投入到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得失,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用百倍的信心和敢于担当的勇气,为乡村学校的孩子擎起一片蓝天,和他们一起去追求并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