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中教师的一天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20XX年XX月18日,周一。
早上六点四十按惯例要举行全校师生升国旗仪式,校讯通短信说学校喇叭坏了,今天不升国旗。每次升国旗时候基本上都没有几个人唱歌,大家都默默的都不知道在想什么心事,学生科在升完国旗之后,照例得让学生们集体唱一遍国歌,但下一次依然故我。
今天上午有两节课,第四第五节。送孩子到学校,吃完早餐,还得要在八点钟之前回级长办公室签到,回办公室坐班。在办公室里检查扩音器充满电没有,相机还有没有电,这是我现在上课必备的两样东西,扩音器给学生上台讲解用,相机拍下学生的上课表现情况,至于备不备课倒是次要了。以至于我这学期的备课本只写了五页纸,以前的教案大都是为了应付期末的检查而抄教参了事,但现在我发觉如果不备课高三复习课就上不下去,因为学生使用的思维导图小组合作势必牵涉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一课,12班学生在分析影响时候,不仅写出了共产党方面为争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的双减双交经济政策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抗战时期因为日本的野蛮掠夺和日益膨胀的官僚资本的挤压而日渐萎缩,甚至还延伸到了社会秩序的动荡,国民政府的腐败、文化教育的摧残和共产党保存实力为内战做准备等等以往在传统讲授法复习时候很少涉及到的方面,这种倒逼真相的学生思考以及表达不管是不是正确,首先就得逼迫老师在总结时候就得有所备课才能解答判断出来。
第一课时间在办公室写教案,间或上网查阅资料。第二节课到打印室,打了十二张资料,因为教研组筹备的读书会今天第一次正式座谈。这个读书会源于教研组成员对本校文科生质量之差反思的一个应对结果:从高一招收一些有志于读文科的高一学生,组成一个读书会,挂在耕读社团的名下,由历史教研组老师每周轮流一次和学生座谈精读书籍,分别为每周三和周五,每周换一个老师主持,周一学生进行书法学习。这只是本组老师的一个意愿,考虑到每个老师大概一个学期也就一两周主持那么三四次,还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我就冒昧提出了这个想法,所幸绝大部分的老师都支持这个想法。第一个星期我想跟学生谈谈关于启蒙的意义,未必老师掌握的就是真理,但开诚布公的和学生交流思想还是可以去试试的。考虑到讨论的效果,读书会招收了十一个学生,中间可能自然淘汰几个。第一次精读准备的是《孙子兵法》,本来是准备读《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来着,但詹老师提议了看《孙子兵法》,就顺大家意吧。今天的资料准备的是《南周版文综测试》。
第三节课到教研室找张主任盖章:本周日和本组王老师等四人到三亚参见省里面开的中学历史教学年会和听课及讲座,我现在不怎么喜欢去开这种会,听的课没有什么新意,讲座都是老生常谈,年会都是在读文件,但今年学校有个名额叫我顶上,我还以为报上教培院就了了呢,谁知道还要去开会?几个年轻老师没去过三亚想去见见世面,得,趁路。
第四节和第五节课都是十一班的课。十一班课堂气氛很是活跃,思维导图小组合作虽然已经僵化成了模式化,但碰上好的话题还是非常踊跃。今天上的是民国后期(1927-49年)的政治:解放战争。这一块内容在海南七年新课改高考中都未曾出过考题,但也要走走过程,一轮复习嘛。第四节课节选了第一个目录:内战的爆发。我确定了本课的中心词是《内战的爆发》,但可以从内容上来处理,把其看作是中国人民求民主反独裁的开始,即时=内战的爆发---中国人民求民主反独裁的并联中心词。而后先大致做了层次要求:原因、内容、影响。学生们就展开了分组活动查找归纳,本节课两个小组上来,分别是《秦时明月》和《大胡子》组,一个组负责原因的板演,一个组负责内容和影响的板演。《四人帮》组当小老师和我一起巡视课堂替同学们解惑。我一边上课一边抽机拍照。十五分钟之后,两个组分别对自己负责的项目进行了表述,而后小组成员接受台下同学的质疑和提问,最后,我进行了补充。个人感觉,本节课质量最高的就属于同学之间的相互质疑提问以及解答了。质疑完之后,其他同学对板演小组的导图作品知识点进行补充,最后我进行小结。这两节课学生“上”的比较好,这和小组板演的质量有密切关系,说明他们还是有了较为充分的思考,比如,在对解放战争的影响这一块,他们甚至得出了国共两党内战导致中国现在海峡两岸长期分裂的政治生态,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小字部分“土地改革”,有一部分小组就没有不把他归到知识点里去,查找资料,分析归纳能力还是有待提高啊。由于着重加了质疑提问环节导致时间不够,学生的表达没有充分实现,这是最让我遗憾的,暂时还不知道如何完善,时间还是个老大难啊,一节课45分钟多好。
十一点四十下第五节课,但每次我都得拖到十一点五十分才能下教学楼,不是因为我拖堂,是因为,每上完一节课,我都要给当堂完成思维导图的台下其他小组检查质量以及计分,还要给提问质疑补充的同学计分,来来回回得耽误十分钟这样,学生们都很在意分数,所以课堂上的表现还是很让我满意,至少他们得表现才会有分数不是吗?
十二点前吃完饭,午休。午休前半个小时有用手机看下博客的习惯,看看其他老师的教学心得既是学习也是休息。
下午第一第二节十二班有两节课。两点40分到办公室准备。下午的课,一般学生都精神一般,所以几本都是政史地这种副科上下午的课,学生课堂睡觉自是很难避免。但自从思维导图小组合作学习以来,我的课还没见过睡觉的,应该是睡不着吧,因为大家都三个一群四个一伙的讨论,想睡也没机会睡了。
十二班下午上抗日战争,进度稍微比十一班慢两节课。十二班板演的速度不知怎么搞的就是比十一班稍微慢一些。十一班有不少组是有预习的,十二班则很少,合作程度也稍微比不上十一班,虽然十二班是重点班。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普通班的欢迎程度远远超过了重点班,或许是重点班的学生都习惯自己自学的缘故吧。抗日战争这一个内容,我也分为了两段,按照抗战三个阶段第一节课学习抗战发生的背景和抗战防御阶段,第二节课学习的抗战相持阶段、反攻阶段和抗战胜利影响。第一节课的模式依旧,新问题是没有分清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的区别,比如时间、范围等,对于某些战役意义区分过于简略,当然这和当下教材对这方面内容的省略也有很大关系,但比较麻烦的是海南卷这几年却喜欢考这些没有出现的内容,比如西安事变、中共双减双交政策。第二节课的问题是对影响方面的国际因素有所忽略,我自己一时也忘记说了,罪过。
下午第三节课没课,去学校接小孩回家。
下午第四节课,五点二十分,年级例会。领导再次强调了今年的高考目标和要求。我提前请了个假到物理实验楼一楼教室。读书会的活动放在那里。略打了个招呼之后,我就之前准备的资料说了自己的看法以及对大家的要求和希望:每周每个人要泛读两本书(根据我之前整理的学校图书馆的书籍书目挑选),一开始可以每周只读一本书,但要做好读书笔记,最好是用思维导图来做笔记;
六点,回家帮小孩洗澡,吃饭。今晚没有晚修,看看书,今晚看的是前段时间在亚马逊网站买的《中美教学模式操作性比较》唐劲松著,还不错,对我展开的小组合作教学有很大帮助。现在看书越发功利,唉。
9点多哄小孩睡觉给他念故事书,而后继续看书,12点钟睡觉。【15】
(枫叶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