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合格教师的师德标准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前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呢?这是我们为人师者常常要思考的问题,本人从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师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正如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曾经有一名普通教师,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借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站在讲台上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更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精力献给教育事业、献给学生。
二、热爱、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出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绝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所为。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两方面。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不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的。“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时刻关心学生学习和成长上的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因此,教师应全心全意热爱学生,用心灵去塑造心灵,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全体学生以同样的关心和指导、同样的信赖和尊重、同样的鼓舞和期望。“只有不好的教育,没有不好的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创造出不同的成功教育方法,不淘汰任何一个学生是现代教师的不懈追求,是教师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无上光荣的崇高品质的体现。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了十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21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如同选择了艰辛和挑战。
所以,教师要有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能够透彻地掌握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该更加宽广。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想知道,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能够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开拓,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奉献给学生。
五、育好人是师德的归宿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进行精心施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觉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史烟飘过,回看今天。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教师的赞誉,是对教师的期待,更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只有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进行自我修炼,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成为适应新时代的合格教师。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