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基本功: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教学要素,策划教学活动,编写教学方案的过程。简言之,教学设计是要解决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教师首先应具备教学设计的基本能力,明确一堂课中该教什么,为什么而教,如何教等问题,这种基本能力就是教学设计基本功。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掌握以下教学设计基本功:依据课程的“三维目标”、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当前教学目标的基本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需要为目的巧妙地设置教学起点的基本功;设计符合学生身心特点、逻辑性强、预设与留白相结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过程的基本功;创造性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完善教学条件、构建课堂文化的基本功。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规定着教学活动实施的基本方向,对教学活动的深度与广度有明确的指导作用,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前提。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的标准。
【情景展现】
案例
1.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且读出棉花姑娘和小动物们各自对话的语气。
3、了解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知道不同动物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知道要保护这些动物。
案例
1、知识与能力:认识7个生字,会写“雪、帮”两个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
2、过程与方法: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益虫等一些科学知识。在资料的收集和展示交流中知道更多的益虫以及一些科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
案例
知识目标:熟练掌握家庭成员名称和运用人称代词与物主代词。
能力目标: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热爱家庭成员,热爱祖国母亲。
案例
1、知识目标:
Phrases: go through the entrance, take photos of , surprise the animals, make them mad, make friends with, have a very good day
Sentences: No photos!
Don ' t feed the animals!
It ' s nearly noon.
That ' s where we go out.
2、技能目标: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合作讨论和自学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产生想走近动物,了解动物,保护动物的强烈愿望;真正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案例评析】
上述案例中除了案例
【理论提升】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目前中小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过大过空,无法实现
教学目标过大、过空,将教学目标混同于课程目标,这是当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生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生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而教学目标又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主要针对某一教学内容、某一教学时段,并非只针对课程本身或者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案例2
教学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它们分别是教学目标的一个侧面,不能把知识和对待知识的态度截然分开,也不能离开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而空谈对该事物的爱憎,教学设计时不一定把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就体现了三维目标。而且,可能某一节课以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如概念课、推理证明课)
2、教学目标设计形式化、模式化
教学目标设计形式化、模式化,用语空泛,缺乏可操作性和检测性是当前教学设计存在的另一个问题。通过上述例子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教学设计目标太过于笼统,在对教学目标进行阐述的时候,一般用“了解”、“理解”、“掌握”及“会”、“运用”等一类词语不适合表述一年级学生的教学目标。“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如此庞大的一个目标,能够通过《棉花姑娘》这一次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吗?“熟练掌握家庭成员名称和运用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这类的教学目标表述显得模糊不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计中,完全是拘泥于形式。“真正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是一个非常不明确的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太大,放在一节课上实现就显得太空,如果老师自己都不明确,从何去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3、教学目标缺乏连贯性、层次性和递进性
教学目标缺乏连贯性、层次性和递进性,是当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第三个问题。在此案例中
4、教学目标的行为表述不当
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表述不当,是当前教学设计存在的第四个问题。教学目标回答的问题是实现什么、达到什么程度、得到什么结果,对目标的表述必须利用行为动词
5、教学目标针对教师而没有针对学生
教学目标不但是教师上课的“作战计划”,而且更是学生的“学习计划”,教学目标能对学生起到导学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要主要针对学生,要让学生能理解,会使用。现在,还有相当多数的教师没有实现“以师论教”向“以学论教”的转变,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总是不知不觉地把自己作为目标的主体。比如案例
【实践操作】
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教师应该怎样做呢?
1、为学生立标,立学生之标
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应该“以学论教”、“为学生而定目标”。因此,要为学生立标,要立学生之标。在前面案例中,案例3
为学生立标就要立学生之标,就要站在学生的高度立标。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把学习分为三个区,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而最近发展区是学生通过学习所能达到的高度。要根据学生的起点水平,使起点与达到目标之间的跨度适当,才能使教学有效。不同年龄的学生,其认知能力和原知识水平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年龄同一班级的学生,其思维习惯、认知水平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他们的年龄特点,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目标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学生的努力,能够达到所设目标。另外,在兼顾全班学生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依据课标,借助教科书
理想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理想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因人而异的。但是实际上,我们既不能实现完全的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教学,也没有那样多的时间去了解每个学生的个别情况。那么,怎样使我们的教学目标基本适合全班学生呢?一个简捷的办法,就是依据课标,借助教科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简称“课标”,是国家组织课程专家对义务阶段的学生进行认真调查和研究后确定的教学目标、规定的教学内容、规定的教学实施原则。可以说,课标是国家对教育对象的本质认识,是实施教学的“大法”。依据课标确定教学目标,就能基本上符合学生的发展实际。
教科书是课程专家、教学法专家和教师代表依据课标关于教学内容的规定,搜集和筛选课程资源,开发编写的经典教材。教科书精选的教学内容既体现了课标的原则规定,又渗透了对教学程序、进行方法和教学评价的要求,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借鉴。我们常说的分析教材、吃透教材,主要是指通过对教科书选取的教学内容的分析,领会其暗含的教学原则、方法、过程的设计思想,在此基础上实现我们与本地学生情况的结合和对教学过程的重构。如果说新课程改革是我们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大背景,那么,依据新课程标准对教科书进行深刻的分析和领会,则是我们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最基本依据。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所要联系的实际问题,都基本是由教科书内容决定的。离开了对教科书的分析,教学设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依据课标易采取“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具体”的策略,即先通览把握整个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原则方法的规定,再了解一个学段、一个学年、一个内容模块的目标、内容、实施原则方法。这样可以使我们通观全局,通览全程,站在课程的高度思考具体目标的设计。
借助教科书易采取“由小到大”、“由具体带宏观”的策略,先研究每课教学内容如何实施,每项教学目标如何制定,然后再了解一个单元、一册教科书、一个年级、乃至于一个学段、一门课程的规定,这样使具体的设计符合整体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思想。
教科书分析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读—钻研—概括提炼。通读,是指首先要通览全课(框)教科书
3、掌握一定的设计策略和技巧
设计教学目标还应该掌握一定的设计策略和技巧。
(
(
(
(
【思考与拓展】
1、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选择某一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
2、如何才能够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的优化?
3、你还有哪些教学目标设计的技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