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孩子们共筑“家”一样的班集体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 |
分类: 班级管理 |
王书会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班级管理的概念也应该随之转变,放下老师的尊严,师生之间进行的平等交流,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使之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班主任要结合学生实际,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的“远景”出发,及时地向班集体提出鲜明、生动、富有感召力的“远景目标”,“远景目标”要想循序渐进,使班级成为步调一致,富有凝聚力的集体。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吃苦精神。他们人人都是家里的小皇帝。这样班里经常出现告状现象。班集体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抽象的。为了建立班集体意识,我这样引导他们:平时的吃饭,晚上睡觉在你的小家,白天的学习生活在我们这二十多人的大“家”,请你们说说你的第一个家是什么样的?同学们纷纷抢着说自己的家很干净,很漂亮,家里人都很爱自己,互相关心等。这时我说:“你们的第一个家真美好,老师很羡慕。现在你看看与老师生活的这个家怎样?”这时孩子们环顾一下教室,都悄悄地低下了头。“孩子,你想为咱这个大‘家’做些什么,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我们一起想主意好不好?”我深情地说。这时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我们不再乱扔废纸了,有的说我们必须把家天天打扫干净,有的说我要和同学和睦相处,还有的说我再也不惹老师生气了……这稚嫩的语言让我很感动,我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打扮”我们生活学习的这个家。学生激情很高,对集体这个家产生了很深的感情。一段的时间的教育引导后,教室地面上的纸屑不见了,水桶、扫帚不躺在地上睡觉了,课桌整整齐齐的,告状的也不见了……每天早晨一走进教室就有一种清新的感觉,让我真正感到了这个家的温暖。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孩子,我爱你们,你们真棒。”良好的班风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二、构筑师生之间伙伴关系
教育过程是一个交心的过程。语言交流是情感交流的表现形式,为达到师生之间的情感相融,班主任必须以博大的母爱赢得学生的信赖,以高尚的师爱取得学生的热爱。这就要求教师全面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到:有困难必帮助,有情绪必疏导,有矛盾必化解,有进步必鼓励。始终用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恒心,换取学生舒心。
我班有个小女孩活泼好动,聪明伶俐,可她就是不爱学习。我多次狠狠地批评她,都没多大效果。任课老师对她的“皮”也感到无奈。我真想放弃她,对她听之任之。可静下心来想,如果变换角度对待她,
也许会有好成效。于是我课余时间和她玩游戏,经常找她聊天,目的是增进情感,我发现优点就及时表扬她,又让班里最出色的学生带她……一天又一天,我坚持,再坚持。瞧,她变了:字写得工整了,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也经常举起她的小手了……
在我几年的经营下,如今的这个“家”已形成了一个团结向上,拼搏进取,集智慧与和谐为一体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