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课堂:富裕时代父母怎样教孩子

(2022-04-26 22:26:57)
标签:

家庭

教育

孩子

分类: 家庭教育

现在日益富裕的生活给方方面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来得太快,以致人们根本来不及做好应对这种变化的思想准备。世代传承的自然而然形成的教育情境消失后,孩子的教育就面临深刻的变革。不只是某些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变化,而是整个家庭教育的转轨。

家长课堂:富裕时代父母怎样教孩子

钱买不来教育,更买不来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一般来说,孩子的物质欲望越多、越强,则学习的欲望就越少、越弱;家长越是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反而越是不知满足,胃口越来越大,以致欲壑难填。

另外,有的家长不惜重金花钱买教育,想以""为武器,逼迫孩子考名牌学校,成龙成风,实现成人的"战略部署",其口头禅是:"我这是为你好!"孩子则以""为武器,伸手向家长要钱要物要享受,其口头禅是:"人家父母都给孩子买了,你们不给我买就表明你们根本不爱我。"家长拿孩子当工具,孩子也会拿家长当工具。这样的教育结果,孩子很可能成为无德无才或有才无德的人。

看看我们身边的家长,哪个不是如牛负重?横向什么都管,纵向管一辈子。许多孩子胡吃海喝,不但不感谢家长,反而埋怨家长富得不够,满足不了他们日新月异的消费欲和虚荣心。有的孩子向家长要钱,家长稍有异议,孩子就说:"您挣那么多钱,不给我花给谁花?"家长马上就无话可说了。

孩子的逻辑是:"你的就是我的。"完全不承认家长的私有产权。这简直就是一种抢劫行为,家长居然不敢反抗。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止一次跟孩子说过这样的话:"我每天辛辛苦苦挣钱为什么?不就是为了你吗?"家长说这样的话,本意是想讨好孩子,激励孩子好好学习,而孩子却把它理解成"产权转让"了——随便怎么享受家长的财产都是应该的。

所以,家长不能随便对孩子说这样的话。这样随意把家产拱手让给孩子,只会引导孩子寄生化,不知创造、劳动为何物。在孩子面前,宁可装穷也不可露富。

那么,生活条件好起来后,家长该怎样对待孩子的物质要求呢?

第一.孩子的物质要求,凡是过分的一概不满足

有的家长可能要问:什么是过分的要求?严格地说,除了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外的要求,都属于过分的要求。比如说鞋子,孩子总是要穿鞋的,不能光着脚去上学,鞋是属于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有十几元、几十元钱一双的鞋,也有几百上千元一双的鞋。孩子动不动就要买名牌,他会说"这是需要",但这就不能随便答应,而要告诉他:这不叫需要而叫奢侈;家长有责任满足你的需要,但没有义务满足你的奢侈。

若孩子还说"别人能给孩子买,你们为什么不能给孩子买,不买就是不爱"之类的话,家长可以给他讲道理:爱孩子不是做买卖,不能以钱来衡量。若硬要把爱兑换成金钱,不就等于说,只有富人才有资格爱孩子,穷人根本就没有资格爱孩子,这不是很荒谬的事吗?

尽量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如果孩子听了这话还要哕嗦,不理他就是了,全家都要统一行动,不该买的就是不给买。

第二、就算要求合理,只要不是急需,也别立即满足

对于孩子的某些合理要求,不要立刻满足,要拖一拖时间,目的不是故意刁难孩子,而是让孩子学会忍耐和等待。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延迟满足",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方法。

试想,如果孩子的所有要求都能在短时间里得到全部满足,他还能有忍耐力吗?孩子没有忍耐力,在家勉强还能生存,但离开家庭就绝对受不了。在学校,听讲、写作业、参加各种活动,无一不需要忍耐,将来参加工作更需要忍耐。且不说给人家打工,就是自己当老板,也绝不会那么容易"心想成"。简单点说,人生处处需忍耐。社会需要的是有忍耐力的人才,可是家长在家里实施的却是"无忍耐"教育,这怎么能教育好孩子?

第三、一定要在满足他们各种愿望的过程中"设置障碍"

领教过生活的不顺心孩子才会懂得忍耐的必要性。处处顺心的孩子是不会懂得生活的,也不会通情达理。所以,在孩子的要求面前,有时必须"跟孩子过不去",一定要在满足他们要求的过程中"设置障碍",让他们经受一些磨炼。这需要家长心肠硬一点儿,态度果断一点儿。心软的家长,不讲原则和方法的家长是教不出好孩子的。

在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的过程中,除了故意"设置障碍"外,还可以和他们谈条件。比如,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不做家务,就不带你去麦当劳;如果你没有做出相应的努力,就不满足你的要求。不要怕和孩子"讨价还价",这样做既可以锻炼孩子的协商能力,也可以让孩子学会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去争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

当然,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家长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主张,一点儿缓冲的机会也不给孩子。否则,下次孩子就不会和你做任何协商了。

第四。在孩子面前宁可装穷也不要露富

我的孩子小时候,我们从来不给他零花钱,理由是"你爸爸妈妈没有钱,我们是穷人"。孩子相信这是真的,就不会随意向我们要零花钱。

偶尔去商店,看见喜欢的玩具,孩子仰着小脸问妈妈:"咱家有钱吗?"妈妈说:"没有。"我当然也随声附和。这样,孩子打小就认定了我们是穷人。孩子到了青春期就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了,我的孩子也是在那个时候意识到,要想变成一个有钱人,只有将来凭自已的本事去努力争取。他的学习成绩从初二以后一路领先。如今他挣钱了,一个月的工资比我这老头高好几倍。

长大以后,他才知道爸爸、妈妈并不像当初所说的那么穷。我们本来有能力让他买名牌在同学面前显摆,但为了孩子的前途我们并没有那么做。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您说晚了。我不小心已经把家里存款的底细都让孩子知道了,孩子已经惦记上这些钱了,那该怎么办?"这也有办法,就告诉孩子:"我确实有存款,但这些钱不是你的,你无权支配。只有将来你自己挣来的钱才是你的。"孩子只有在指望不上家长,剥削不了家长的时候,才会自己努力去奋斗。

给孩子机会而不是剥夺其成长的机会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凡是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家长绝不要帮忙,否则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自卑和无能;不清楚孩子能不能做到,也应该让他先试一试,家长不要急于插手,不要因为合不得或心疼孩子,就企图抱着他们跳过前进路上的一切障碍,拽着他们闪躲沿途的各种磨砺。要知道,那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舍得摔打、磨砺孩子,促使孩子自立

现在的家长,除了学习,什么也舍不得让孩子去做,连体育锻炼也觉得是种多余和苦累,于是孩子四体不勤,缺乏运动,怪事也就自然而然出现: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庭生活富裕了,孩子的身体素质反而下降了。

这种孩子我见过不少,因为小时候缺乏自立精神和自立锻炼,长大以后想当白领学历不够;去做蓝领工作又没有体力,还怕苦,于是只好赖在家里继续""家长。所以,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绝不可以犯糊涂,花大把的钱把孩子培养成"手捧高学历的身体废人"

第二、孩子做了错事一定要他自己负责

孩子会做错事,这很正常,但是孩子的错误要家长来负责、来买单就有问题。不论是什么错误,最好要孩子自己负责任。孩子犯了错误,家长若替孩子受过,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软弱、自卑和不负责任。很多懂事、不讲道理、没规矩的孩子就是因为自己不承担犯错的责任,所以养成了放心胡闹的习惯。

家长更不可以在孩子打人、给人造成伤害的情况下简单地花钱消灾,否则就是在把孩子变成一个"小暴徒"。孩子给人造成了人身伤害,即使他自己当时掏不出赔偿的钱,父母暂时为他买了单,也要孩子深刻地吸取教训,保证以后不能再犯类似的错误,并需要孩子接受一些具体的惩罚,一点一点地弥补这次犯错造成的损失。

第三、邀请孩子分担家务并长期坚持

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最好不要简单地命令孩子分担家务,要邀请,而且要不断邀请,用充满快乐和期待的语气,让孩子明白这是件乐事,是件大事,是件有意义的事情,很值得孩子去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劳动不分高低贵贱,人也不分高低贵贱,这是孩子做人的根本。如果孩子连这都不懂,还能学什么?

体力劳动能培养人的良好性格,而良好的性格是学习好的必不可少的心理基础。家长为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应尽量少用小时工,甚至辞掉保姆。否则,你迟早会发现,社会上又多了一个废人。家长邀请孩子分担家务,或者在假期鼓励孩子打点儿零工,目的不是为了节约钱,更不是为了挣点儿小钱,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锻炼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孩子长大成人的根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