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评奖契机,优化班风建设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 |
分类: 班级管理 |
常新祥、柴尔峰
每值岁末年初之际,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都告一段落。按照惯例,由学校下设的奖学金已经分配到各个班上,用于奖励在本学期中品学兼优的学生。由于我校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吸引了不少周边省区的学生前来就读,高一新生的生源相对复杂,因此,第一学期的班风建设是管理班级的关键,它也将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奠定基础。经过再三考虑,笔者对这次的奖学金发放施行了“一、二、三、四、五”的评奖机制(以下简称“机制”),以优化本班的班风学风建设。
根据本班情况,本次评奖将评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6个。
1.“一”是指一等奖通过考试竞争产生,考试成绩评定结果排在前三名的拿一等奖学金,以此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竞争性,树立勤奋好学、成绩突出的典型。
2.“二”是指二等奖中的其中两个名额通过学生评议产生,他们分别是:
品德优秀,为班集体利益不计个人得失的学生,旨在引导其他人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培养自己的道德素养,做一个拥有优良品质和高尚情操的人;选出在班级服务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班干部,以增强班干部的服务意识,并对他们一学期来为班务工作所付出的劳动给予肯定和支持。
3.“三”是指有以下三种行为者予以一票否决:
有抽烟酗酒行为的学生;逃课上网、谈恋爱的学生;与同学之间关系不和,在本学期有过打架经历的学生。
4. “四”是对以下四类学生实行加分鼓励:
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并获奖的学生;参加本学期学科竞赛并获得奖励的学生;从事服务工作的班团干部、宿舍舍长、卫生小组长、各学科课代表;获得团体奖者(其中文体活动有团体奖者所有参加者均加分),及有其他特殊贡献或助人行为者。
5.“五”是指以下五种情况要扣分(以班务日志为准):
上课迟到;缺交作业;因卫生打扫不及时受过批评;为他人的违纪、过错行为进行庇护;于自习或空堂时间内在教室嬉戏,扰乱课堂纪律,影响他人学习。
综合上述因素后,我再按成绩高低评出其余24名获奖学生。其计算公式为:总分=40%A+60%B+C(A-期中考试成绩;B-期末考试成绩;C-加分)。
二、整理资料,统计量化
1.列出期中考试成绩前二十名的名单(图1、图2)
2.列出期末考试成绩前二十名的名单(图3、图4)
3.加分项
参加文体活动统计(表1)
参加学科竞赛统计(表2)
班团干部、宿舍舍长、卫生小组长,各学科课代表统计(表3)
团体奖和其他(表4)
4.扣分项(表5)
三、结果分析
1.总分排在前24名的学生(除去3个已经选定的学生:汪涛、马骄、杨苏钰)(图5、图6)
2.男女生所占比例:男生 16 人,占男生人数的38%;女生 11人,占女生人数的39%。
3.期中考试前20名获奖率占70%;期末考试前20名获奖率占75%;因加分被评上奖的学生占25~30%。
四、学生反馈
评奖结束后我下发并回收了60份问卷调查表(表6),然后据此进行了分析统计(图7):
1.从统计结果看,学生的满意率很高,所以评奖是成功的;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提出建议:如“四”中的属重复计分,不合理;“五”中的缺交作业有多种原因,应区别对待。同时,学生在其他方面也提出了不少修改建议。
2.在谈感受一栏中,许多学生认为这样评奖对促进他们积极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他们将根据个人情况,设计自己的人生蓝图,并不失时机地奏响奋发进取的号角,力争实现自我价值。
五、教育意义
1.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本次全员参与,现场操作,激活了每一个学生的进取神经,使他们认识到建设一个好的班集体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也为实施综合素质教育营造了宽松环境。
2.明确了奋斗目标
通过评奖活动,再现了学校和班级的管理教育机制,同时也为高一新生团结互助,和谐健康发展树起了指导性的标志牌。
3.形成了科学管理的思想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了班级实行科学管理的思想,确立了评奖的公平公正性,消除了个别学生认为老师心存偏见的看法,为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树立了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