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面对孩子的“过错”时

(2022-04-21 22:17:19)
标签:

家庭

教育

孩子

分类: 家庭教育

孩子成长过程中免不了这样那样的“过错”,面对孩子的“过错”,关键看我们如何对待,去转变教育观念,寻找到适合的教育方法,更好地引导孩子,使其健康成长。

当面对孩子的“过错”时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雷夫老师关于“一颗无价的签名球所引发的故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直为故事中的这位父亲叫好。

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优秀教师说了一个他儿子和波士顿红袜队的故事。这位教师继承了一颗无价的签名球,上面有传奇的1967年红袜队全体队员签名。当年幼的儿子找他一起玩球时,理所当然地,他警告儿子绝对不能拿签名球来玩。儿子问他理由时,他觉得Carl YastzremskiJim Lonborg,以及1967年红袜队的其他成员对他儿子来说毫无意义。于是,他没有花时间解释原委,只对儿子说,不能用那颗球是因为“球上写满了字”。

过了几天,儿子又找他一起玩球。当老爸再次提醒儿子不可以拿写满字的球来玩时,小男孩表示他已经把问题解决了:他把所有的字都涂掉了。

理所当然,老爸气得想痛打儿子。但他心念一转,便明白儿子根本没做错事。自那天起,他无论去什么地方都带着那颗空白的签名球。这颗球提醒他: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

故事中的孩子本没有错,因为孩子不知道球与名字的价值,父亲也认为对孩子说这件事情毫无意义。为此,孩子为了玩,动足了脑筋,想出了把名字擦掉的好办法,解决了因球上有名字而不能玩的问题。

按照一般的常理,这样的情况下孩子肯定会遭受大人严厉批评,甚至打骂等。而这位父亲却能心念一转,从这个无价的签名球中,感悟到了教育的价值。我想,这位父亲或许意识到了自己没有跟孩子说明理由的过错,也反思着自己的教育方法。

孩子成长过程中有“过错”我们不怕,怕的是我们做家长、做老师的和孩子一起犯错。或许教育的成功与否,就在心念一转之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