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望岳》
解读:全诗无一“望”字,却处处写望见的泰山的景物:由远而近,由大到小,由望岳而想象到将来登岳的情景。胸怀宏博,用笔不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首句设问,总括泰山的的全貌,而突出其雄伟高大的山势。作者是以距离之广远烘托出泰山之高峻,这既是作者的亲身体验,也是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高超诗才的体现。“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这是以“昏晓分割”来衬托山势的高大。“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是由远观而近看。层云缭绕不已,故心胸为之激荡;由于细看甚久,以致眼眶都有破裂的感觉。虽然如此,诗人仍然在望,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河山无限眷恋和热爱的感情。“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后世多引用此联,来抒发这样的情怀。

考点梳理
1、
的《望岳》诗共有三首。一首是咏
的,一首是咏
的,一首是咏
的。这首《望岳》是咏
的。
2、
?齐鲁青未了。
3、荡胸生层云,
。
4、诗中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的巍峨高大的形象的诗句是 ,
。
5、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的气概的诗句是
,
。
6、诗中由远观而近看,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河山无限眷恋和热爱的感情的诗句是
,
。
7、诗中表明作者登山决心和崇高思想境界的诗句是
,
。
8、《望岳》全诗无一“
”字,却处处写
的
的景物:由
而
,由
到
,由
而想象到将来
的情景。
9、《望岳》诗句
,总括泰山的
,而突出其
的山势,作者是从
烘托出
。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通过泰山而望的感受,描绘出了一幅苍茫开阔的“泰山图”,字里行间洋溢首青年杜甫那种蓬勃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由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想到登岳。
C.“造化钟神秀”,一个“钟”字,把大自然写得有情,突出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大,鬼斧神工。
D.“阴阳割昏晓”中的一个“割”字,写出了泰山的山高所产生的同一时间里泰山有阴有阳,有明有暗的奇妙景象;这个很普通的字的神奇作用,正显示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作风。
20、《渔家傲》
解读:这首词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也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全词苍凉悲壮而又豪放慷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调和氛围。上阕写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点了边塞的秋天,“异”字是对塞外景色的概括,“异”于南方,也“异”于内地。下阕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燕然未勒”是多么伟大,多么豪壮啊,将士们又是多么向往啊。然而此时“未勒”,当然是无法言归了,可见思乡和为国建功是并不矛盾的。“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进一步渲染:将士们都没有睡觉,听着悠悠笛声哀婉动人,满地的霜映照着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情景。有人认为此词可以作为“词史”来读,是有道理的。
考点梳理
1、默写:
千嶂里,
。
词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是:
,
。
词中将思乡、报国之情交织互观的千古名句是:
,
。
词中借一传说反映塞下这个地区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的一个句子是
,
。
词中描写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其中隐隐透露对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这幅画面是
,
。
词中能使人联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句子是
。
词人由已而及征夫,表达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2、理解:
这首词的上阕写了
等景物,具体体现了一个“
”字。
词的上阕“燕然未勒”中“勒”的含义是
,“霜满地”的含义是比喻
,表现边塞
。
这首词的上片着重描写
,下片着重写
。反映了边地生活的艰辛,表现了将士们
,
的英雄气概,风格苍凉悲壮。
“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统领上片,词人从所见、所闻、所感的角度,极力渲染“塞下秋来”风景之“异”,其中写所见的句子是
,写所闻的是
,写所感的是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字面上的意思
。这句词抒发了词人
情怀。
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
,属
。
3、选择:
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词的上片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片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塞下秋天风景异”中“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将士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箱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解读:“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的杜甫到了成都,在西郊浣花溪搭了几间茅屋遮身度日。然而茅屋难抵狂风大雨的袭击,草被风吹走、屋漏难以入睡,因有此作。第一段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情景。号、卷、飞、洒、挂罥、飘转,一系列动词突出风大、害大,也隐隐看到了诗人愁苦、无奈的神情。第二段写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惜。一老一少的行为表现构成一幅画面,顽童只是好玩而已,诗人则是苦不堪言,这也说明了当时生活的穷困。第三段,写大雨中长夜沾湿的苦痛。“少睡眠”表达了诗人不仅由于自己生活的困顿,也是因为战乱给国家带来的损伤,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忧国忧民,何能入睡?所以感叹“长夜沾湿何由彻”!这表明诗人既痛惜于长期战乱,又对未来抱有希望。第四段,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安得广厦千万间”以下三句,表达了这种胸怀和理想。“何时”两句,表明诗人急切地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并非是为了解除自己的痛苦,谋求自己的私利。
考点梳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
主义诗人,后人尊为 的
,他一生写了大量诗歌,这些诗篇具体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变衰,“万方多难”的时代,因而被称为
。
2、茅飞渡江洒江郊,
,
。
3、
,归来倚仗自叹息。
4、自经丧乱少睡眠,
。
5、诗中傍晚秋雨之前的景色,渲染出一种暗淡阴冷的氛围的诗句是
,
。
6、诗中写诗人在成都的生活境遇,也是他多年来贫困生活的写照的诗句是
,
。
7、诗中“
,
”两句,追昔抚今,既心情地反映了颠沛穷困辛酸的生活,又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8、诗中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的诗句是
,
,
!
9、诗中表明诗人急切地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愿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诗句是
,
!
10、诗的第一节用了一系列词
、
、
、
、
、 ,来突出风大、害大,也隐隐让我们看到了诗人
、
的神情。
11、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怒号”言风之大,“卷”和“三重茅”写受害之重。首句切入主题,直抒叙事。
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欺”“盗贼”等词表现了诗人对顽童的恼怒愤恨。
C.“自经丧乱少睡眠”表达了诗人不仅由于自己生活的困顿,也是因为战乱给国家带来的损伤,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D.忧国忧民,何能入睡?所以感叹“长夜沾温何由彻”,这表明诗人既痛惜于长期战乱,又对未来抱有希望。
22、《山坡羊·潼关怀古》
解读:“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出了潼关的险要壮观。后几句作者触景生情,过去雄伟的秦宫汉殿,如今都成了一片废墟;朝代不断更迭,而惟独不见改变的是百姓的生活,他们自古至今从未过过安乐的日子。作者“踌蹰”、思考,对人民的苦难表现了深刻的同情,但他却不能提出切实的解决办法。
考点梳理
1、《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
,作者是
代
家
。“山坡羊”是
。
2、
,
,山河表里潼关路。
3、伤心秦汉经行处,
。
4、望西都,
。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
。
6、《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大胆提示历史真相,表达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的警句是,
;
,
。
7、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带给人民的总是痛苦和灾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到的“
,
;
,
。”就是这种历史的真实写照。
8、《山坡羊·潼关怀古》前三句写出了潼关的
,后几句作者
,对人民的苦难表现了深刻的
,但他不可能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法。
9、对《山坡羊·潼关怀古》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流之状。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心与同情,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诗词赏析答案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赠给我的诗 斧柄 丢弃放置。指遭贬谪
增长,这里是振作的意思
2、低沉愤懑高昂乐观
3、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侧畔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4、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8、白居易
9、表现了诗人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10、阔别已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惆怅的心怀。
11、沉舟病树惆怅豁达
12、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13、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是对23年贬谪经历的感叹与惆怅。但他对朋友同僚“千帆过”“万木春”般的升迁并未心怀妒意,反而以豁达又振奋的心情激励自己。 14、C
15、见教、见谅、见笑
16、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急春,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次北固山下》1、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两岸间抒发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怀,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内容方面,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或:情感方面,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或词语运用方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或修辞运用方面,“生”、“入”用拟人手法更有情趣。)
描写了青山、绿水、潮水、旭日等景物。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A B
3、《天净沙·秋思》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2、断肠人在天涯
3、夕阳西下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断肠 8、枯藤
昏鸦西风 9、景 人
断肠人在天涯
10、明暗动静背景与主体
11、凄愁借景抒情
12、这是一个羁旅在外,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看到眼前那悲凉孤寂、冷清毫无生气的秋景,又想到自己长年漂泊在外,于是就引起了极度的思乡的情思。 13、C 14、D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潮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云
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冰不翻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6、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7、送别雪
8、咏雪送别
9、潮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云
10、以春景写冬景,运用比喻、联想,即写出诗人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11、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
12、诗人伫立在雪地上,望着“归客”运去,渐行渐远渐小,最后终于看不见了,诗人久久不忍离去,眼前只留有一行模糊的马蹄迹。“空留”写出了无限惆怅的惜别之情。
13、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14、C
5、《赤壁》1、唐 杜牧 赤壁 三国 地名 怀古咏史
2、折戟沉沙铁未销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周瑜政治军事情势东吴美女小大
5、B
6、《过零丁洋》1、南宋 文天祥 元军 零丁洋
2、干戈寥落四周星
3、惶恐滩头说惶恐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比喻颔
8、两个地方诗人的惶恐零丁孤苦之感
9、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如岳飞、邓世昌、朱自清
10、B
7、《已亥杂诗》1、清 思想 文学 龚自珍
2、吟鞭东指即天涯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先天下之忧而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浩荡 7、诗人自况社会
生活 8、D
8、《使至塞上》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属国、居延、胡天、萧关、燕然
2、特点:大气浩瀚又沉寂壮美,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赏析:“大漠”的“大”写边疆沙漠,浩潮无边;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般狼烟就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孤”是写具景物单调;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具间、渺无尽头的黄河,惟有“长”才能表达出给人的视觉印象;落日,又加上“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长”一“直”又一“圆”似几何图形一样展现在天地间,大气浩瀚又沉寂壮美,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 √ √ √ √
9、《水调歌头》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6、词牌名交代作词原因,领起全篇。
7、天月人生
8、转朱阁,低绮户。 9、自喻清高 对政治
衬托离别对兄弟的怀念
10、乐观旷达 11、D 12、B
10、《关雎》1、诗歌总集 西周 春秋 风 雅 烦 赋 比 兴
2、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苦与乐。
3、起兴重章叠句
4、辗转反侧
5、窈窕淑女理想的配偶
6、这种雎鸠鸟,情意专一,和谐忠贞。
7、C
11、《蒹葭》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思慕追求意中人的情诗
3、深秋的早晨芦苇丛生的河边青年男子或女子
4、ang
苍、霜、方、长、央 “1”
“一唱三叹”
5、没有。从诗的内容来看,那位伊人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及,所以诗人最终没有得到那位伊人。
6、这三个词都是描写芦苇茂盛的样子,具有音乐美和节奏感,使这首诗读起来更加上口,意境更加优美。
12、《钱塘湖春行》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争”“啄” 3、“莺争暖树”;“草没马蹄”
4、写出了新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春的蓬勃生气。 5、D
6、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13、《江城子·密州出猎》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鬓微霜,又何妨”“老夫聊发少年狂”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卷”;“狂”
5、“豪放”
6、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重新受朝廷重用,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7、刻画了诗人老当益壮,乐观豪放的英雄形象。8、象当年孙权那样挽弓箭射虎,鬓已霜,但仍少年狂气,希望朝廷能象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报效国家,抵御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9、D
14、《饮酒》1、心远 2、略 3、C
4、“飞鸟”句表达了诗人厌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的安适恬静,悠然自得的喜悦心情“昏鸦”句抒发了诗人漂泊沦落的游子思乡恋家之情。
15、《破阵子》1、略
2、略 3、C
16、《观沧海》1、dài
fú jié
cng cóng dàn sng
zhì sè
2、多么水波摇荡的样子
高耸突起、突兀 银河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生发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
4、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花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水:澹澹山岛:竦峙树、草:丰茂秋风:萧瑟水波:动荡 6、B
17、《春望》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时”是造成“别”的原因
3、颈联写诗人的内心感受,尾联是内心感受的外化,是内心感受的外在表现。
4、抒发了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感伤的情怀。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诗人本应心情舒畅,但国破家亡的现实,使得诗人看到这迷人的春景,反而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反差,凭添了无限伤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用明快的笔调描写了边塞秋天的景色:大雪纷飞,笼罩四野,大大小小的树上都落满了雪花。面对如此的凄寒,人们通常会感伤万物肃杀而情绪低落。可在诗人眼里,朔风不是朔风,而是春风;雪花不是雪花,而是梨花,萧条萧杀的冬天成了生气盎然的春天,足见诗人胸襟开阔、心情舒畅。
6、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7、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春念家人的美好感情。
18、《行路难》1、玉盘珍羞直万钱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古体诗长言歌行李白青莲居士唐
6、豪迈
7、突出了诗人对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实现自己愿望的信心。
8、引用了姜太翁渭水河边垂钓的典故。
引用了商朝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的典故。诗人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济,但总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的信心。
9、表现了诗人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两句赋予全体积极豪迈的感情色彩。 10、苦闷、抑郁、愤怒和茫然
停 投 拔 顾
11、写出了诗人失意,又得志,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12、C
19、《望岳》1、杜甫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东岳泰山
2、岱宗夫如何
3、决眦入归鸟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望望见 泰山 远近大小望岳登岳
9、设问全貌雄伟高大距离之广远泰山之高峻
10、C
20、《渔家傲》1、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衡阳雁去无留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长烟落日孤城闭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雁、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刻石记功夜深寒重环境恶劣
边塞景象思乡之情慨吧战功未立决心守边御敌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四面边声连角起衡阳雁去无留意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功业未立,哪能有回家的打算忧国忧民的爱国
相似豪放词 3、CD
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现实 诗圣 杜甫 诗史
2、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3、唇焦口燥何由彻
4、长夜沾湿何由彻
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6、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7、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9、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0、号 卷飞洒挂罥飘转愁苦无奈
11、B
22、《山坡羊·潼关怀古》1、散曲 元 散曲 张养浩 曲牌名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3、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4、意踌躇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8、险要壮观触景生情同情 9、A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