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第一课

(2022-04-20 21:51:18)
标签:

教育

教学

教师

分类: 教师成长

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里,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引用一位作家的话来表达他的生命情怀:“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久,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这是对于生命内涵和生命质量的精简诠释。那些被记住的,便成了记忆中的往事。点点滴滴,细细碎碎,相互勾连,相互熔铸,构织成一道道生命风景,纵横铺展在日子的长河,像浪花,像飞沫,像波光倒影,沉淀着生命的梦。

难忘第一课

198591,我走上语文讲台,任教高中两个班的语文,一个是重点班,一个是普通班。第一堂语文课怎么上?究竟该怎么上这职业生涯的第一课?我的内心充满期待,也满是惶恐,那时的我毕竟还是个“愣头青”,是个既无经验也无定见的年轻识浅的生手。

怎么上?怎么上呢?我纠结在第一次见面课的万千思绪中……

即便万般无奈,我还是硬着头皮走上了讲台。

在重点班,我讲的主题是“师道尊严”,现在想来,这个主题有些不合时宜。为什么这样讲?历经风尘岁月的洗涤,我才明白这样的主题宣讲是在给自己壮胆,是在努力让学生从理论上确认自己的教师身份。在我的高中时代,我也是重点班的学生,自然有着对重点班学生群体共性的粗略把握,因此首先要让他们清醒地明白“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拿着金牌当令箭,一定要杀杀重点班学生的骄狂之气。现在想来,我那时真是青春无敌,忘乎所以啊!

在普通班,我讲的是一首现代白话诗歌,台湾诗人徐哲葆的《放榜的日子》:“人生就是在一张大榜上/榜上有名的不一定必将欢笑/榜上无名的不一定必将哀伤/落地的麦子会长出新芽/盛开的花朵却将要枯萎/得失两忘的人永远及格/早晨与黄昏各有所长……”这首诗歌发表在当年的《中国青年报》上,我在大学毕业前夕摘录在笔记本里,便把它顺手拈来当作第一堂课的讲课文本。在讲这首诗歌的同时,我顺便补充讲解了蒲松龄为自己写的励志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为什么要选择这首诗歌?道理很简单,我准备给普通班的学生开展励志教育。我读高中时,我们年级的两个重点班最后合并成一个重点班,分流出去的同学都进了普通班。从后来的升学统计看,分流到普通班的同学没有一个考上大学,即便是考取中专学校的也没有。这个记忆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对我的教育理念影响深远。

意想不到的是,这两堂课竟然在我的职业生涯里是那样的刻骨铭心。学生们高中毕业几年后,反馈给我的信息,让我对这第一课执念不忘,深刻反省,并记忆犹新。

重点班的学生说,当我进教室的那一瞬间,他们感觉好像班里来了一位新同学。没想到这位“新同学”竟然径直走上讲台,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这位“新同学”已经一本正经地开始了有关“师道尊严”的阐述。他们完全沉浸在新鲜和陌生中,只有一个突出的感觉——这是位个性与众不同的语文老师。普通班学生毕业多年后与我交谈,他们说“一辈子也忘不了高中第一堂语文课的那首诗,每一次想起‘落地的麦子会长出新芽’,心里就有一种激动,一种满怀希望和憧憬的激动”。

回想起来,我安排这两堂在内容、形式上完全不同的第一课来作为教师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自我呈现。这第一次呈现,涵盖了自己对于语文教师这个职业身份的自我确认。一是自己作为学生在学习阶段留下的生命记忆,成为教师这一职业存在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反照着教师与学生的辩证关系,以及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引领对于学生生命成长和发展的潜移默化的,甚至顺承和逆转的潜在作用。教师的教育行为要根植于学生的存在、成长以及发展,切不可随心所欲、任意妄为。选择教学行为和教育方式时,教师要以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为起点。在教育的本质要义里,教师要赋予学生温暖和希望、人性的光辉,以及开启美好未来的精神力量。二是这两堂课确立了我的职业生涯的基调。那时的我虽初为人师、青春年少、懵懂无知,但渐渐地从“关注人”这个基调出发,不断对其调试、拨正,以至于形成后来一系列的教育理念。诸如“教育事关一个个生命的心灵发育精神成长”“教育就是要给学生的生命留下美好的记忆”“弱者更需要关怀”“优生不可教”“真正的问题学生还不完全是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而更多的是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他们的问题常常在‘一俊遮百丑’的状态里被掩盖和遮蔽”“成绩差,情有可原,但是在做人方面没有资格也没有理由比别人差”“现在(学习)差并不意味着将来就一定(做人)差”“做人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诸多渐悟渐创的教育理念,都能在这两堂课的基调里找到回音。这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从事教育工作,不要看谁走得快,而要看谁能走得远,渐行而渐远,必定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追求教育理想的大路上。

其实,这个往事的碎片能不断地在我心中发酵,能不断地激发我充满信心地去追求教育的理想,极其关键的因素和重要的动力就来源于我的学生。学生源源不断的反馈让我真正获得了教育教学的自信力,让我努力思考职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让我努力磨砺自己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具备的乃至必须具备的教学状态。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不是我教给了或教会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学生的存在让我不断成长,不断寻找更好的自己。

教语文丰富和提升了我的生命感悟,为我的生命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