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资料:古诗阅读欣赏题(6)

标签:
语文学习复习方法 |
分类: 学好功课 |
16、《观沧海》
解读:这首诗除最后两句与诗意无关外,其余十二句可分为两部分,以一个“观”字统领。前八句是写海。先写观海的地点:“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次写水和山岛,水是“澹澹”的,山岛是“竦峙”的;山水相连,已透出不凡的景象。再写树木和百草,是那样的“丰茂”。适遇秋风骤起,海波涌荡,风萧气杀,百感交集。此时面对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真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仿佛大海孕育了宇宙天地,缔造了世间万物,生发了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这首诗,通过写大海之景象,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
考点梳理
1、给加点字注音
岱宗夫如何
树木丛生
秋风萧瑟
2、解释加点的词
水何澹澹
3、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气象是哪几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气概?
4、诗中写眼前实景的句子是(或说写海的句子是):
想像的句子是:
5、诗中前八句写海,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6、下列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沧海》是乐府诗《宋出夏门行》的第一章,写曹操北征乌桓时的体验和复杂心态。
B.从诗中所描绘的树、草、风可看出是夏秋两季的景物。
C.最后两句是为配乐才加的,与正文内容无甚关系。
D.曹操把自然作为观照的对象,描写大海的壮美,借景抒情,表现诗人阔大胸怀和豪迈乐观的精神,意境空阔。
17、《春望》
解读:此诗写于“安史之乱”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它表面是描写城市破败、人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着诗人无限的慨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由于感伤国破家散,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听到那动听的鸟鸣,反而更加增添了自己的作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里,诗人将“时”和“别”具体化,所“感”的“时”是“烽火连三月”,所“恨”的“别”是“家书抵万金”;而“时”是造成“别”的原因。“白头骚更短,深欲不胜簪。”这两句,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忧国念家的具体形象:头发早就白了,而经过战乱的煎熬,变得越来越稀少,用手抓一抓,(发现)少得简直就插不住簪子了。如果说,上两句是诗人的内心感受,这两句则是内心感受的外化,是内心感受的外在表现。
考点梳理
1、按要求默写:
《春望》中忧国念家的句子是:
《春望》中运用互文修辞手法的一联是:
描绘一个忧国念家者的具体形象的诗句是:
淋漓尽致地倾吐感伤之情的诗句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感的时是: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时”“别”是什么关系?
3、诗的颈联与尾联是什么关系?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6、简要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评析。
18、《行路难》
解读: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李白被召入京,玄宗不过是常识他文学上的才华,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终被“赐金放还”。于是借乐府旧题《行路难》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茫然、悲愤以及仍然执著于理想的强烈自信。诗起首欲抑先扬,极言宴席的华美。“斗十千”“直万钱”,手法高度夸张。李白却一反常态:“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透露出内心深沉的苦闷和迷惘,“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接着从“茫然”引出行路难。冰塞黄河,雪满太行,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情的气势。然而追求理想的执著和强烈的信念使之不甘自弃,他的思绪一下子飞到遥远的上古,“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个典故运用十分灵活,一隐一仕,互为补充,以上四句用四个意象提示人生遭遇的变幻莫测、意象之间的跳跃,生动表现了诗人心情的变化,也造成结构上的跌宕起伏。但诗人不可以永远停留在虚无缥渺的幻想之中,一旦回到现实,即刻从希望的高天跌入失望的深谷。“行路难!行路难!”这感情迸发出的反复咏叹,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急切不安。“多歧路,今安在?”前途渺茫,莫在所从,心情万分沉重。但积极用世毕竟是李白人生观的主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是那么信心满怀,在他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生命之舟正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辉煌图景。此诗以丰富雄奇的想象、高度夸张的手法、纵横开阖的气势、激情澎湃的语言,特别是豪迈乐观的感情基调,充分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色,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考点梳理
1、金樽美酒斗十千,
2、用比喻写诗人失意不得志、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的诗句是:
3、用典表明自己虽遭权贵排挤,但总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的诗句
4、诗中表明自己的理想总有一天能实现的诗句是:
5、这是一首
6、《行路难》原为民间歌谣,后采入乐府。李白用这个古乐府为题,备言世路观难及离别悲伤之意,但风格是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突出了诗人的什么精神?
答:
8、“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分别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诗人引用这两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答:
9、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在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10、句极力描绘盛宴的高贵来反衬,诗人内心的
1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比喻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
答:
12、对《行路难》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斗十千”、“直万钱”是夸张手法,极言宴度的华美,欲抑先扬。
B.“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地刻画了诗人既想愤郁闷,又尽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形象。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对偶的修辞,是实写,照应诗歌“行路难”。
D.“行路难”反复咏叹,语气急促,显示诗人内心的急切不安。“多歧路,今安在”,显示出诗人前途渺茫,心情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