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出班级学生干部选拔的五大误区

(2022-04-05 13:38:41)
标签:

班主任

教育

班级管理

分类: 班级管理

任长君、崔现龙

选拔优秀的具有组织管理经验的学生干部是班级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落实素质教育、顺应社会对人才需求趋势的重要举措。具体说来,选拔优秀的学生干部能使组织活动焕发生机与活力,更好地发挥他们在班级与班级学生间所起的桥梁作用,但是有的教育工作者在选拔学生干部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如何使学生干部的选拔既让出类拔萃的学生脱颖而出,跻身于学生干部行列,更好地发挥其才能,又能帮助教育者达到理想的预期教育效果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须格外注意:

走出班级学生干部选拔的五大误区

.忌以貌取人

通过相貌和表情来识别选拔学生干部无疑是“识人”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将之绝对化,把选拔变成以貌取人,往往会适得其反,错失优秀的学生干部,甚至会滞息班级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晋代学者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深有感触地说:“看一个人的外表是无法识穿其本质的,凭一个人的外貌是不可衡量其能力的。”据载,夏桀商纣长相绞美,堪称美男子,而且勇武超群,智慧过人。若观其外表,不啻“天下英杰”,但却是横行一世的暴君。与此相反,三国益州张松生得身短不足五尺,头尖齿露,堪称“天下奇丑”,却帮助刘备建功立业,功勋卓著。可见,相貌美丑与人才的才能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外貌美却没有才能只能是平庸之辈;相反,外貌不佳有才能却是人材。有的学生干部虽“堂堂仪表”,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庸才”,有的学生干部其貌不扬,乃至丑陋,却是佼佼者。所以,在学生干部选拔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可单凭学生外貌来选拔,要深入分析,深入调查,全面考核,这样才能选出高素质的学生干部,也才能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领导基础。

.忌被表象迷惑

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我们要善于透过现象去抓住事物的本质。学生干部的选拔程序是千头万绪的,复杂丰富的学生心理要求教育者仔细观察、认真辨别,不被表象所迷惑。否则仅凭表象加以识别,将会“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王安石曾著书指出:贪婪的人常给人以清廉的样子,淫邪的人也作洁己纯情之举,奸佞之人,有时却以正直面目出现。东汉末年,王莽极力伪装自己,礼贤下士,救济百姓,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大权在握后,便弑君篡位,对人民施以暴政。可见,对人材的选拔使用要慎之又慎,不可被表象所迷惑。同样,选拔优秀学生干部的工作也是一个驱散迷雾、透过现象抓本质的过程。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是纯洁天真的,但不可否认,有些思想成熟的学生“灵活性”强,会扯关系网,在日常生活中“阿谀奉承”,骗得教育者的信任和支持,当上了学生干部。可想而知,这种靠日常的假象蒙混过关的学生是很难有一种奉献精神的,就更谈不上为全体学生服务的。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下要摆脱浮光掠影、感情用事、固执己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被假象所迷惑,真正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有章可循,也才能真正识别选拔优秀的学生干部。

.忌以传闻鉴人

传闻或诽闻本是无从证实,甚至凭空产生的。选拔学生干部实践活动中,有的班级管理者仅凭班主任或别人的口中获取传闻,而不是深入调查,这样会影响选拔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唐代唐玄宗也是因忠好莫辨,信用李林甫并听信谗言,贬黜贤相裴耀卿和张九龄,导致朝廷更加昏暗。事例中唐玄宗就是因为以传闻论英雄才导致错失贤臣,“国将不国”。教训是惨痛的,学生干部的选拔过程中,既不可不注意“民意”,又不可被表面“学生意见”所左右,忌以传闻鉴人。

.忌以短掩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都有自己的短处和长处,教育管理者要分清考察对象的长处和短处,逐项剖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有的教育者识别学生干部时仅看到学生的短处,没有看到学生的长处和身上的“闪光点”,以短掩长,这样就会挫伤部分学生参与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埋没人才。

《水浒传》中时迁善于偷鸡摸狗,是典型的“鸡鸣狗盗之徒”,但他却有飞檐走壁的功夫,也正是凭借这一长处,他被军师吴用委以重用,在战争中派上用场,大显身手,战绩可嘉。设想如果吴用“一叶彰目”,以短掩长,看不到时迁的长处,就不会大捷告胜。可见,识别人才不可以短掩长,要扬长避短,用人所长,容其所短。同样,班干部的选拔任用也体现了这一思想:我们要认清学生的优缺点,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里抬起头来走路。”善于发现学生的禀性特长,各尽其所能。

.忌以静止眼光看人

世界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不能用静止不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去看问题。古语说:士别三日,则当刮目相看,就是说人是在不断变化的。叱咤风云的大将韩信早年蒙受“跨下之辱”,众人嫌弃他,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却成了楚汉战争中功勋卓著的“大将军”,为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刘邦总是用韩信受“跨下之辱”来估量他的才能,而没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的话,韩信这个人材就会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同样,学生干部的选拔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要改变那种过去仅看”档案“来选拔的方法,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发展进步,不断重新定位,给学生以广阔的展示空间,忌以静止的眼光来选拔学生干部。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学生干部的选拔,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政治大事,一定要在实践中点滴积累经验,“摸着石头过河”,从选拔的这五大误区中走出来,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81

(来源:思想者园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