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知的100个教子智慧(19)

标签:
家庭教育孩子 |
分类: 家庭教育 |
智慧91 不要嘲笑孩子
一只鸭子顺着河流浮游着;她一直在搜寻鱼儿,但整天没有找到过一条鱼。 到了晚上,她见到水中的月亮,以为是一条鱼,就潜到水中去捉。 其他的鸭子看到她这样,都一起嘲笑他。 从那以后,这只鸭子就感到害羞和胆怯起来,以致每当她看到水里的鱼,也不肯去捕捉,就这样饿死了。
教子智慧 大人都有一定的缺点,孩子就更不用说了。孩子出现缺点怎么办?有的母亲不是耐心说服教育,而是嘲笑孩子,这给孩子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孩子成长。 这样的母亲虽然人数不多,却危害极大。嘲笑孩子的母亲,最初也是处于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关爱心理,但是长期下去,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成见,偏激到敌视孩子。 孩子有缺点,如果父母能够激发孩子上进心,使他振作起来,不仅可以改掉孩子的缺点,还可以提高他的自信心,去争取更好的成绩,做一个人格比较完善的人。 在实践中我们还发现,有的孩子对父母的嘲笑会耿耿于怀,只是因为没有反抗的力量,暂时埋藏在心底,一旦长大了,往往会寻要报复。 父母切不可因为孩子“没出息”就嘲笑孩子,造成父母与子女间的隔阂。 有修养的母亲,会善于鼓励孩子勇于克服缺点,当孩子有了某种程度的进步,便及时表扬孩子,并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通过表扬孩子的长处,激励孩子的上进心。 老舍说过:“母亲的心是儿女们感情的温度表。”如果母亲能够公正地对待孩子,孩子便可以从母亲的一言一行中体验出来,因为这支温度表太灵敏了。 父母对孩子不满意,甚至嘲笑,孩子会感到父母不爱自己,便容易失去自信,甚至破罐子破摔,自毁人生。这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吗?
教子格言 撕坏的衣服很快就能补;而恶毒的话却给孩子的心留下创伤。 ——朗费罗
智慧92 强迫施教效果不好
一只乌鸦看见一只拥有漂亮羽毛的天鹅,便希望自己也有一样漂亮的羽毛。它以为天鹅羽毛那美丽的白色.是从它游泳的水中漂洗出来的。乌鸦便离开它所居住的就近取得食物的祭坛,迁移到湖泊和水池旁边。但尽管它经常到洗它的羽毛,总是不能变成美丽的白色,同时它因缺乏食物,不久就饿死了。
教子智慧 这只乌鸦最大的悲哀是不知道它羽毛的颜色是不能改变的,偏偏它又认为用水洗刷羽毛就可使羽毛变白。 父母教育孩子也有必要认清孩子的禀赋,千万不要让孩子为了超过别人,而把他投向能所不能适应和发展的境域。弃长扬短,只会像这只乌鸦一样加速死亡。 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方法是最主要的。有的父母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强迫施教,必然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一般地说,孩子两岁时,父母便教孩子学习写字或认数码,应该说,如果婴儿时期教育成功,此时孩子接受这些知识是可以的。但是,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强灌硬输,结果不能如愿以偿。例如,教孩子写字,每天规定孩子必须认几个字,写几个数码。有的父母只是写个样,让孩子照葫芦画瓢,进行模仿。这样教育,孩子毫不感兴趣,有的就干脆不完成你的“作业”,越是不完成“作业”,父母就越强迫施教,不得已还要采取惩罚的手段。 父母只凭良好的主观愿望,忽略了科学的方法,只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这样后果是严重的,将来上了学,对学习也发怵。逃学的孩子,有的就是父母强迫施教的结果。 不仅如此,强迫施教有时会有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据报道,有一个4岁的孩子,性格内向,父母让他把错字写50遍,孩子便照父母的旨意做了,错一道算术题,也要做几次,孩子不敢反抗。天长日久,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压力,终于病倒了,直到孩子住了院,父母才认识了强迫施教的害处。 专家们认为,教孩子学习必须唤起孩子的兴趣,当你的孩子有了兴趣时,学习才会收效。 经验证明,用游戏的办法教育孩子识字是有效的。孩子的天性喜欢玩,在玩中教育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父母也可以编一些字的谜语让孩子猜,也可以唤起孩子的兴趣。例如,孩子学习“田”,可以编一个谜语:“四面不透风,十字画当中,粮食和蔬菜,能在里面生。”也可以把拼音编成顺口溜,让孩子在唱中学习。 总之,教幼儿识字要讲求方法,强迫施教不会收到好效果。
教子格言 教育儿童,必须掌握儿童的生理和精神的本性的发展规律。 ——裴斯泰洛齐
智慧93 早期识字讲究方法
一只海鸥吞下一条大鱼,把它很粗的食管撑裂了,它躺在海边有气无力地就要死去。一只鸢看见了它,喊道:“你是应该死的,因为你是空中的鸟,本来就不该到海里寻找食物的。”
教子智慧 海鸥会飞,因此它也要保持身体的轻盈,吃下一条大鱼是不适宜的。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即使是有益的事情,但过于蛮干也是不利的。 许多母亲都重视孩子的早期识字教育,这是一种好现象,这样可以促进孩子右脑潜能的开发,有些母亲在教孩子识字时不讲方法,结果收效不大。 实际上任何有益的事情如果蛮干也不会取得好效果,对儿童的早期教育更是如此。如果你在编一个筐子,不得法时你还可以在编下一个时注意改进,而在儿童教育方面许多母亲并没有这种试验的机会。 那么,怎样帮助孩子进行早期识字呢? 专家们认为,儿童教育要力争一个“早”字,从新生儿时期(出生28天之内)到1周岁前,要尽量做到“少躺多抱勤指教”。应该让婴儿尽早耳闻目睹汉字,使识字与认人、识物、听话、欣赏音乐同时开展。这样,可以使孩子大脑内的“读书识字敏感区”尽早形成和利用,使孩子对“文字”这类特殊的事物感兴趣。当然,在孩子2~3岁,甚至4~5岁时教孩子识字也可以。 有关专家还指出,教幼儿识字,必须在孩子情绪好时进行,这样他会有学习兴趣。这很好理解,如果孩子饿得哭着要吃东西,你还要教孩子识字,可能吗?所以幼儿识字是在玩中学习,不定指标,不赶进度,也不求记忆和理解。每次的教学尽可能在几分钟内完成。另外,教孩子识字还要有耐心和恒心。因为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就是不爱学习,有的扔书,有的给你来个百问不答。如果母亲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发脾气或者打骂孩 子,会使孩子见到汉字就发怵。在孩子不愿学时可以不教,等他有兴趣时再学,或者母亲想法使他对识字有兴趣。例如,孩子对动物感兴趣,母亲可以把两只手放在头上两侧做羊角,问孩子:什么动物头上长两只角、嘴上长胡子?孩子可能会很高兴地说:“羊”,然后你再教孩子认识羊。有恒心,就是常教不懈,不能忽冷忽热。 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要有目的,不能乱抓一气。早期识字教育主要是开发右脑的潜力。专家们认为过去我们对幼儿教育忽视了这一点,今后要加强右脑开发。但是一定要讲求方法,否则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教子格言 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洛克
智慧94 不要常给孩子亮“黄牌”
一个农夫因为狐狸常去偷他所饲养的家禽,所以非常痛恨狐狸。有一次,农夫终于把它捉住了,决定大报其仇,便把浸了油的粗麻,绑在它的尾巴上,并用火点燃。狐狸因为被火烧着,痛得窜入农夫的田里,烧光了已可收割的小麦,使得这农夫损失惨重,只好悲痛地回家去了。
教子智慧 这则寓言并不是说这只狐狸不该受处罚,而是说处罚要讲究方法。 惩罚恶人也要讲方法,看看主客观环境适不适当,否则自己反而会受累。 有的父母想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便制订了许多家规,限制孩子的活动,孩子稍一出轨,就亮黄牌,把孩子禁锢得无法挪步。这样做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实在没有好处。 在家庭中,父母为了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或者防止孩子走上邪道,适当地制定一些规则也不是不可以,孩子违犯了规则就要受到“制裁”,也是必要的。例如,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误了上学的时间,规定孩子6:30起床,而孩子有时过了点,对孩子进行相应的“处罚”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父母给孩子定的框框条条太多了,或者有的家规对孩子成长无益,甚至限制了孩子成长,就对孩子有害了。例如,离开家门要请假,不许孩子看电视中的故事片。放学后要学习30分钟,吃饭时不许说话,在沙发上不许躺着等等,把孩子限制得简直无所适从,稍一违规便亮黄牌,孩子怎样自由发展呢? 孩子是有独立人格的,他不应该成为父母任意摆布的玩物,如果长期亮黄牌,孩子失去人身自由,长期下去会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这样的孩子处在社会上也必然任人摆布。父母会觉得这样的孩子就好吗? 再说,父母能跟孩子一辈子吗?父母培养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自己独立生活,这点是连小鸟也知道,它哺育孩子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自己能飞出窝去独立生活。 而有些父母就比较放任孩子,甚至在培养孩子独立工作的能力方面,还有一定的技巧。有的孩子腼腆,不大愿意见人,五六岁时父母就找机会让他去锻炼。例如,给他钱让他到附近商店去打酱油,叫他写完作业到大门外和小朋友去玩。如果孩子自己能够关上门出去玩耍,这便是孩子的一大进步,父母便进行鼓励。 这样处处为锻炼孩子“开绿灯”,不是要比父母“亮黄牌”好得多吗?
教子格言 做父母的,当小孩子做错了事情的时候,应当重责其事,轻责其人。 ——陈鹤琴
智慧95 不可夸大孩子的短处
天神宙斯发出通告给林中所有的野兽,要颁授一种高贵的奖品,给有最漂亮子女的野兽。猴子也跟着其他野兽来了,它带了一只扁鼻无毛、相貌丑陋的小猴子。当它把它儿子带出场时,引起哄堂大笑,但它坚定地说:“宙斯是否将奖品颁给我的儿子,我不知道,但有一点我是明白的,在我这当母亲的眼里,这小猴子才是所有野兽中最漂亮、最美丽的。”
教子智慧 慈母眼中无丑儿,每一位母亲都认为自己的子女最漂亮,这是因为其中有“爱”的缘故。这寓言中的母猴说得很有道理,宙斯应该颁给它一个慈母奖。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 但是在现在的社会,有些母亲为了督促和教育孩子,往往以为多提孩子的短处会激励孩子进步。但事与愿违,却起不到效果。 有些父母老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好,那么,真的“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好”吗?其实哪个孩子也有长处,也都有短处,只是父母把眼光只盯着别人孩子的长处,回过头来又盯住了自己孩子的短处,并且有意无意夸大了自己孩子的短处。这样做孩子对独立做人会失去信心。 短处,对人的发展有时的确起不到长处的作用。但是,父母一味地夸大孩子的短处,就会使孩子失去信心。长此下去,孩子便会真的不求进取了,甚至造成了心理障碍,这对孩子健康发展和独立做人都没有好处。 所以,父母不要把孩子的短处挂在嘴上,更不能夸大孩子的短处。 专家们认为,鼓励孩子“取长补短”比夸大孩子的短处更有好处。: 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常受父母夸奖的孩子,要比很少得到家长夸奖的孩子,成材率高出5倍。如果你的孩子的字写得不好,在他稍有进步时就夸他,他下次的字会写得更好一些。有一位母亲,因为儿子期中考试在全班排倒数第二名,在家长会上,老师说了她儿子的许多短处,希望家长配合教育。 儿子就等在学校门口,一散会儿子就上前问母亲:“老师怎么批评我啦?” 母亲想了想说:“老师并没有批评你,他说你的脑子并不笨.只要努力很快就会赶上去。”果然这个孩子在期末考试就赶到了中游。 而有些母亲,当他的孩子考到倒数第二,又受到了老师的数落,受到别的家长小看时,会把一腔火气都发在孩子身上,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试想,这样的孩子会有自信心吗? 孩子正在成长期,教育方法非常重要。父母若是经常夸大孩子的短处,他会感到自己灰溜溜的,缺乏上进心,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父母埋没了孩子的发展潜能。
教子格言 水平高的父母明了自己难以强迫孩子成功,而只能鼓励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争取达到目标。 ——穆尼尔·纳素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