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知的100个教子智慧(7)

标签:
家庭教育孩子 |
分类: 家庭教育 |
智慧31 孩子的嫉妒行为
一个人养了一只山羊和一只驴子,那山羊见驴子的食物比它丰富,很是嫉妒,便说:“他们待你多糟啊!一会儿磨坊里磨麦,一会儿又叫你载重运货。”然后便劝它假装发狂,跌到沟里去,那么就可以获得休息了。驴子相信山羊的胡话,故意跌进沟里去,受了重伤。它的主人请了一个兽医来医治。医生吩咐他用山羊的肺,敷在驴子的伤处。他们立刻杀了山羊,用山羊的肺医好了驴子。
教子智慧 嫉妒的范围也是很广的,包括嫉妒人、嫉妒事、嫉妒物。手段也多种多样,有的挖空心思采用流言蜚语进行恶意中伤,有的付诸手段卑劣的行动。事实上,嫉妒心本身就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会使人在处理问题时完全以自己为中心、情绪化反应强烈、自控力差、缺乏理性,很难对事情的利弊做出恰当的判断。 嫉妒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情绪表现。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孩子也不例外,我们常看到两三岁的孩子看到妈妈抱起别人家的孩子,他就会很快地跑过去,叩叩他的头,或抓他的脚,想把那个孩子支开,并且会立即要求妈妈抱自己。虽说嫉妒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情绪反应,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采取听之任之、放任不管的态度。因为经常的嫉妒反应情绪,会演变为人格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孩子嫉妒过强,也容易受外界的刺激,而产生诸多不良情绪,不仅影响进步,而且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嫉妒对个人、集体和社会均起着耗损作用,是一种对团结、友爱非常不利的情感。这种缺点如果保留到长大以后,那么孩子就很难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很难在生活中心情舒畅。所以对于家长而言,要注意纠正孩子的嫉妒心理。 儿童产生嫉妒心理的原因是多样的,有的是在竞争中受挫会导致他对成功者的嫉妒;因老师对他人的衾扬而产生嫉妒;因自己容貌欠美,身材欠佳而对生理条件优越的同学产生嫉妒;或者因自己家境贫寒而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同学产生的嫉妒等。家长要了解孩子嫉妒心产生的原因,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教子格言 一个青年人在离开父亲的住宅和导师的保护以前,他应该具有一种不屈的决心,应该熟悉人情,使他的德行不至于发生动摇,否则在他没有十分明白交友的危险、不能镇定地抗拒一切诱惑以前,他是很容易陷入危险的歧途,走上致命的绝径的。 ——洛克
智慧32 子反复暗示你的信任
有一头小牛,胆小怕事,在动物世界中没有它不害怕的,从狮子老虎,到小狗小猫。于是,他成了受气包,谁都敢欺负它。 一天,小牛独自在野外啃着青草,突然间,一只老虎向它扑过来。小牛虽然吓得浑身发抖,出于本能,它还是将自己小小的角转向了这个庞然大物。也许老虎太饿了,它在不小心撞上牛角后,竞然倒地不起。小牛惊呆了,它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结局。 消息一下子在动物世界传开了。大家都来到小牛身边,用敬佩的眼神看着它:“能打败大老虎,真是个英雄。”小牛环顾周围的动物们,又壮起胆子看着躺倒在地的老虎,这才相信自己真的不简单。
教子智慧 从那以后,小牛对自己有了自信。 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是这样,每一个孩子,在其幼小的心灵中,都渴求大人的信任,做父母的一句信任的话,一个信任的手势,一个信任的目光,都能给孩子无穷的力量。在信任中长大的孩子充满自信,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为了建立孩子的自信心,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和赞美不应限于一时一地,而应该常常重复,不断地做,这点很重要。因为,有益的暗示必须反复实施才能提高效果。 “只要肯用功,一定学得好。”这种听起来很空洞的鼓励,对于没有什么自信的孩子,也许一开始会有反感。但是,只要你常常重复对孩子说,并且自己抱以确信和诚恳的态度,那么孩子渐渐地就会相信父母的话,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真的开始努力读书了。
教子格言 对于孩子们来说,父母的注意和赞赏是最令他们高兴的。 ——卡耐基
智慧33 创造性活动
有一个理发师收了两个徒弟,出师后,两个徒弟都筹了本钱到大都市去求发展。两个人各自开了一家店,也都在闹市区。大徒弟专门为普通男女做一些大众化的发式,很快就赚了一些钱。而小徒弟却专门为一些爱时髦、有品位、懂时尚的顾客设计一些独特的发型或形象设计。一开始,并没有人知道他,因此他的一些前卫、时尚的设计理念也没有被市场接受,经营很惨淡。大徒弟就得意洋洋地对小徒弟说:“你应该知道,这世界上,普通男女比时尚男女多一百倍。” 但是过了几年,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小徒弟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终于成为一个形象设计大师,世界上许多知名人士、明星都来找他设计。他的钱已经多到数不过来了。
教子智慧 社会需要富有创造力的人。正常人都有一定的创造力,只是程度不同。儿童同样具有和自己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创造萌芽。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孩子,他们的说和做,无不具有“创造”的因素。家长要培植孩子的创造萌芽,鼓励孩子的创造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有利于创造性发展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也就是说,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不希望因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与众不同而受到嘲笑或干扰,从而能自由自在地继续自己的创造活动。 儿童在玩玩具的过程中,观察到许多对他们来说非常奇妙的现象,继而产生了许多疑问,他们希望能尽快找出答案,为此,他们不知深浅地拆开了玩具,甚至家中的贵重物品也被拆掉。而孩子的这种“破坏行为”正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开始,也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萌芽。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许多东西,如钟表、收音机、电话等都成为了他们的玩具。 儿童的这种“破坏行为”有时会延续到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如果父母为了爱护玩具,不许孩子任意摆弄玩具,这个玩具对孩子来说就失去了许多重要的意义,压抑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兴趣,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潜能,孩子因此所失去的价值也远远超出了玩具的价值。不明了这一道理的家长常常本末倒置,只“望子成龙”,却不知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去“育子成龙”,将孩子刚刚萌生的智慧幼苗给无情地掐掉了。这实在令人惋惜。 动手制作,使孩子的一双小手变得灵巧了,他养成了善于观察、勤于实验的好习惯,还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大大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一切有力证明,激发了儿童的创造才能,为他们提供发挥特长的平台,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子格言 我们应该鼓励儿童的主动精神,帮助儿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领导他们,引导他们的兴趣。 ——克鲁普斯卡娅
智慧34 要讲究艺术
大名鼎鼎的伊索应邀到森林去讲故事。他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从前,有一只兔子……” 所有的兔子都紧张地竖起耳朵。 “他聪明漂亮,行动敏捷……” 所有的兔子都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但他有一个缺点……” 所有的兔子立即生气地嚷嚷起来:“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为什么有缺点的偏偏是兔子?” 伊索愣了一下,随即说:“那好吧,再换一个。从前,有一只山羊……” 所有的山羊都紧张地抬起来。 “他温顺善良,老成持重……” 所有的山羊都点头微笑,洋洋自得。 “但他有一个缺点……” “什么?”所有的山羊都不高兴地叫道,“这是污蔑!我们山羊从来没有缺点!” 伊索摇头苦笑:“再换一个吧。从前,有一只狼……” 所有的狼立即围上来,眼睛里射出捉摸不定的光,直瞪瞪眼着伊索的嘴。 “唉——”伊索长叹一声,说,“再见吧,先生们,你们都不具备听故事的耳朵!”
教子智慧 所有的人都喜欢鼓励不喜欢批评。但是,在家庭教育中,不能只有奖励没有批评。否认批评在教育儿童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是脱离现实的。那么,怎样进行批评呢?批评是要讲究艺术的。 批评,务必要在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的前提下,视孩子当时的意愿、情感情况,十分谨慎地进行,也就是要摸着孩子的脉搏行事。 为此家长应当做到:
(1)“避一避”。批评孩子不能伤其自尊心,切忌当众训斥孩子。
(2)“缓一缓”。家长在气头上批评孩子难免会有一场“暴风骤雨”,这对幼苗是一种摧残。此时最好先让自己心平气和,再选择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
(3)“选一选”。选择合适的时候、地点批评孩子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在融洽的气氛中,孩子处于轻松的心境,会乐于接受批评。
(4)“绕一绕”。借助寓言、故事、童话等加以引申发挥,旁敲侧击,含蓄委婉地教育孩子,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5)“冷一冷”。有时故意冷淡孩子,可以使之感受到无声的惩罚,从而有利于他反省自己的过失。
(6)“激一激”。根据孩子好胜心强的特点,用“激将法”刺激孩子,使之改正缺点。 对孩子是表扬、肯定为主,还是批评、否定为主,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铸就孩子的性格。因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教子格言 要说服孩子接受某种新的思想,最可靠的办法是设法使他相信。 ——哈特
智慧35 入地理解孩子
国王惟一的儿子得了一种怪病,他把自己臆想成一只大公鸡,一天到晚蹲着跳来跳去,嘴里咕咕地叫着。仆人送饭来,他也不用筷子,只用嘴啄,一边啄,一边说:“咕咕咕,好吃!好吃!” 国王告示全国,无论男女老少,地位如何,只要能将王子莫名其妙的病治好,他愿意分出一半江山。 几天后,一位年轻人来应征了。国王看他一副吊儿郎当、游手好闲的样子,便也不敢抱太大希望,但好歹死马当作活马医,让他试一试好了。 年轻人去见王子。他一见王子,便也蹲下来,大叫道:“咕咕咕,我是一只大公鸡。”王子很开心,见到了同伴,也兴奋地说:“咕咕咕,我也是一只大公鸡。” 于是王子和年轻人又笑又闹地滚在了一起。王子用嘴啄米,年轻人也跟啄;王子在沙土里打滚,年轻人也跟着滚;王子蹲在一条木板上睡觉,年轻人也跟着一起睡。 就这样大约过了一个多月。就在国王对年轻人的一派胡闹忍无可忍时,奇迹出现了。 这一天,年轻人先是咕咕地和王子说了半天话之后,随手拿起杯子喝水,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低头去吸。王子很好奇,也试着拿起杯子喝水,发现这样的确比较方便。 王子高兴了,于是处处开始模仿年轻人的动作。就这样,年轻人很巧妙地一步一步把王子重新引回了人的世界。
教子智慧 年轻人所用的就是深入理解的方法,这种教育方法不乏成功的事例。 与自己的子女相处,最可怕的莫过于双方“相对无言,默默无语”或是把父母的话当耳旁风。这常常是因为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闸门,在父母长年累月的抱怨与指责中关闭了。此时欲捅开心墙,与孩子建立新的心灵通 道,父母必须用自己的诚意与智慧,在与孩子融为一体的过程中,再搭建起感情的桥梁。 还有一个故事:几个僧人围坐着聊天,其中一个人说:“智贤,你很聪明,说说世上什么最有价值?”“忠告”,智贤不假思索地答道。另一个人想了想又问;“世上什么最没价值?”智贤又答:“忠告。” 大家于是笑他,智贤忙解释说:“忠告被人接纳时,它是吐出的无价之宝,而不被接纳时,它就一钱不值。” 这个故事引人深思。
教子格言 懂得如何启发是教人的一大艺术。 ——阿米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