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四个“真情”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 |
分类: 班级管理 |
恋人说,真情是含情脉脉地观望,无微不至的关怀;科学家说,真情是全身心地投入,废寝忘食的工作;而我认为,真情是无私的教育,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心灵是美丽的雕塑。班主任首要的任务是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让青少年“成人”,为了出色地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成为真正的教育者,班主任必须拥有“一片冰心在玉壶”式的真情,走近学生,关爱学生,聆听他们的心声,构筑教育生命发展的平台。
一、真情对待分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构筑全面发展的教育平台
“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爱因斯坦)作为一名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尝试着将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学习能力,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我大多用自然语言加以描述。自然语言中大量的陈述语句存在模糊性,评价标准的描述也不例外,具有模糊性,如学习能力很强,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动机差,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协作等。这些评价是明白的、具体的,但又是模糊的、不确定的。那么对于评价标准的语言描述,能不能用定量评价的方法呢?于是,我将模糊性语言加以量化,利用传统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每个学期的开学之初,我将装饰独特的“行为规范及学习评价量化表”粘贴在醒目位置,表格中涉及到“一周自我检查”“一周优秀小组”“一周文明之星”“一周进步之星”“比一比,赛一赛”等栏目,通过这些量化评价的手段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广大学生都能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使他们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锻炼和发展。
二、真情对待错误,“陟罚臧否”,一视同仁,构筑责任意识的教育平台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正如于丹在《〈庄子〉心得》中所言,这些孩子是从小生活在小皇帝的环境之中,四个老人、两个大人供着一个小人,他怎么可能不唯我独尊?所以这个家庭是个金字塔,他永远在塔尖之上,这种优越的“地位”直接导致了他们的性格缺陷:听得进表扬,听不得批评;只愿意享受爱,不懂得知恩图报;对待周围的小动物、小生命,甚至是精心呵护、养育自己的母亲,多的是冷漠、仇恨、冷酷,少的是亲情、友情、温情;他们有的盲目追求“个性解放”,其实那是美其名曰下的自我放纵;他们有的狂妄自大,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其实那是缺乏远虑的井蛙之见;他们有的不思进取,还厚颜无耻地宣称“淡泊名利”,其实那不是欺人自欺吗?这些学生往往不服从班主任的教育,对自己犯下的错误轻描淡写,推脱责任,有的还顶撞班主任。对于这些学生,我既赞成以“母仪天下”的宽容来姑息他们的错误,也希望通过适当的惩罚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扛起肩上的责任。
当然,错误不是学生的“专利”,老师也有可能犯错误,我让广大学生对我监督,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一定首先做到。我要求学生按时到校,我绝对不会迟到,哪怕家里事务繁多,哪怕自己生病身体不能支持,我也绝对不会食言。做班主任的这七年间,我从来没有迟到过一次!我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服饰干净、文具整齐、不乱丢垃圾。我自己绝对以身作则,我的写字台上无论什么时候都井井有条。我永远记住钱理群教授的那句话:“一个好的教师,他对于学生应该有一种精神上的辐射。”
谁都有可能犯错误,错误非但不可怕,反而可以称得上可贵,因为如果教师处理得好,错误就是一种良好的教学管理资源:一个孩子的错误,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少走弯路。
三、真情对待成败,激励和期望并重,构筑自信大气的教育平台
有人说,班主任在无意识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造成了心理伤害:对后进生和不听话的学生轻视、惩罚,对中间生忽视,对优等生的过分重视、娇宠导致其焦虑、自负。因此我鼓励所有的成功,也对成功者寄以厚望:强中更有强中手,不能止步;我也开导所有的失败:胜败都很正常,一个只经得起成功的“贿赂”而受不了失败“摧残”的人,是人格不健全的,而且仅有成功而没有失败的人生是绝对理想化的,是不可能的,任何人都曾跟失败有约,失败是磨炼意志的试金石。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唤醒、激励、鼓舞。”如果教师对学生点滴的成功、小小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使他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他的成就感,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作为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发展前途的,可以获得成功的。有人说:“批评一百次,不如表扬一次;表扬一百次,不如给他一次成功的体验。”我相信成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重要的是能让学生重新认识到生活的可贵,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在他们体会成功的同时更促进了他们形成积极的、独立的人生态度。“划一根火柴,闪亮一下,就熄灭了,但倘若用一根火柴点燃一堆火,就可以散发出比一根火柴大十倍、百倍、千倍,乃至无数倍的热量。”
四、真情对待落后,尊重差异,呵护个性,构筑积极乐观的教育平台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看一个教师的成功就看他的后20%的学生,如果他的后20%的学生没有掉队,那么这位教师也就成功了。由于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同,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同,所以学生个体之间必然会产生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学生方面就是所谓的“好学生”和“坏学生”之分。绝大多数人认为:“好学生”勤能乖巧学习努力,“坏学生”愚钝懒散朽木难雕。由此导致教师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会不经意间流露出个人的喜恶之情,对所谓的“好学生”关爱有加,细微体贴;对所谓的“坏学生” 严加防范,以防影响其他人。教室里最后面的座位属于他们,打扫卫生时苦脏的活儿让他们做,他们感受到的是社会的歧视、道德的压制、人情的冷漠。
其实,人人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只有受到尊重和信赖,人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于热情向上的青少年尤其如此。班主任老师应对差生要有信心,用班主任“博爱”的雨露去滋润“坏学生”的心灵,尽可能地保护“坏学生”珍贵的自尊心,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班里的××同学从小学到初一,没有在班级中担任任何职务,原因是成绩很差,而且纪律方面也经常出问题。我给了他一个职务管理班级的车棚(摆放、卫生打扫)。也许从来没有被老师看重过,第一天,他扫得非常干净,自行车也摆放得整整齐齐。我表扬了他做事情很认真,我们的车棚最干净、最整齐!第一周,他完成得非常棒,我再一次表扬了他。学期终在奖励给他的笔记本上,我写上了这样一句话:不是所有人都能如你一样坚持到底!
教育是心灵的事业,从事这项工作,班主任应该每天怀着一颗激情的的心去面对我们的每一个孩子,请不要吝啬你的真情!其实,只要有一点就可以照亮一颗心灵,只要将一点亮光点燃,就能燃烧出一片希望。真情是一种直白的抒写,真情是一种自然流露的创意,真情像一首歌,浇灌在孩子稚嫩的心灵里,才会收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