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标签:
家庭教育孩子 |
分类: 家庭教育 |
父母和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像是有魔力的咒语。
你跟孩子怎么说话,决定着他会变成什么人。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无意识地给孩子贴负面标签,把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1.不给孩子贴标签,引导孩子正向积极表达
“你怎么这么笨?说了几遍都听不懂。”“你胆子这么小,长大肯定没出息。”“你看看别人家孩子,你怎么就不会?”
《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中说:
标签化能让社会与他人更快的认识自己,为了快速寻找到认同感与存在感。
然而有时候,过分执着自己的标签,会逐渐迷失真实的自我。
孩子还处于自我认知与探索阶段,如果父母常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就会固化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形成对孩子的负面暗示。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被认可的深度渴望,大人有,孩子更有。
从普遍意义上来讲,对孩子鼓励的价值远远大于斥责。
鼓励的话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更能引导孩子正向成长。
电影《奇迹男孩》里面,奥吉是一个天生脸部畸形的10岁男孩。
他不寻常的外表常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甚至欺凌。
但是妈妈伊莎贝尔一直是他坚实的后盾,她告诉奥吉:你一点也不丑,那些真心想认识你的人会明白的。
因为我是你的妈妈,说话才最算数,因为我最了解你。
你天生与众不同,但不必躲躲藏藏,因为上帝有很重要的事交给你做,所以才让你和别人不一样。
正是这种无条件的爱与鼓励,让奥吉能够用幽默、宽容与理解来对待这个世界,最后收获了很多朋友。
不要给孩子负面标签,同时也不要总拿孩子与别的孩子作比较。
孩子会觉得维护自己自尊体系最重要的东西是赢过别人、比过别人,他会一直处于一种跟别人竞争的体系中,不敢去追求大的挑战,只想追求赢的感觉。
央视主持人、亲子教育专家王小骞在《妈妈知道怎么办》里告诉我们快乐有三个层次:最低级的是竞争性快乐,是和别人比出来的; 其次是非竞争性快乐,是自己比出来的; 最高级的是无条件的快乐。
赢可以开心,但不能输不起,要让孩子更在意自己的成长而不是输赢。
2.学会控制情绪,真正做到对孩子不吼不叫
有一条关于沟通的定律,是所有的父母都应该知道并熟练掌握的,就是著名的“55387定律”。
55387,即55%+38%+7%=100%。
38%是讲话时的语气、口吻;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定律的时候,相当震惊也非常认同。
震惊源于我们总是习惯把注意力放在说话的内容上,而忽略了很多语言内容之外的东西。
很多父母脾气一上来,眼睛瞪着、声音变大,语气中充满着责备、不耐烦,说不定手指头已经指到孩子的鼻尖或者脑袋瓜上了。
脑补这个形象、态度和语气,93分全丢,孩子怎么会听话。
可是父母自己完全意识不到,还总在纠结于“我说的是对的呀,为什么你不听”!
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学界有个共同的观点,孩子是情绪的俘虏,他们捕捉到什么情绪就会和什么情绪联盟,而且孩子都是捕捉情绪的高手,敏感而精准。
当发现父母动作、语气和态度里有指责、抱怨、不耐烦等负向情绪的时候,他们马上就会让这些情绪成为自己的,然后带着这些情绪和父母对抗。
情绪,无论正向的、负向的,会始终伴随着我们,但是我们需要学习接纳情绪,学习去认识自己情绪深层次的来源。
当我们无法冷静的时候,可以使用“逃离现场法”,语气平稳地表达出来自己的感受,这对于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有着关键的作用。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成为成长型父母,是明智家长应该做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