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应该学会期待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 |
分类: 班级管理 |
今年我带的这个班,让人比较头疼,这个班男生较多,又比较调皮,许多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家长关注得也不够,带这个班以来。我一直都在期待。临近学期结束,回想起来,虽然我无数次被学生惹生气,无数次一个人坐在教室里沉思,也曾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丝毫的回报,觉,得自己很委屈,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我终究走过来了,而且在这期待的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班级每周的红旗数越来越多了。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了。集体荣誉感也越来越强了。篓时间,我满足了,或许我做得并不是最好,但我真的付出了,孩子们的进步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在这期待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孩子。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首先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学生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的情况。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其次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的文化与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做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就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不是一件东西,而是一个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生命体。在生命的每一时刻,他都正在成为却尚未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所以,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学会等待。
刚刚接手这个班,我发现与其他孩子相比。范翔经常注意力不集中、有好动等毛病。虽然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只在中下游水平徘徊。提起他,家长和老师都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做作业,爱撒谎、爱搞恶作剧,这些全都成了他的代名词。
见到范翔前我一直在想象,在父母眼中早已无药可救,让所有关爱他的人都失去信心的他究竟是什么样子。想象得多了,所以当他真正坐在我面前时。我居然难以一下子将现实和想象合二为一。范翔长得有模有样,一头短寸精神中又透着几分灵气。
在与范翔无数次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他倔强的外表下面其实藏着一颗异常敏感的心,他其实非常要强,好面子。“差生”的帽子使他极度地反感,但他又确实不够好的行为让他走人了另外一个极端,他变得暴躁,易怒,经常和同学、老师发生争执,之后他一次又一次声嘶力竭地替自己辩护、开脱。面对这种情况,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范翔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主要在于他陷入了一个自己无法改变的“怪圈”:因为在学习中的不佳状态,所以他始终无法找到一种成就感,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为了得到外界的关注,他便只能通过一些非常的手段,而这些非常的手段带给他的直接后果便是家长和老师的厌烦:得到不公平待遇的他在学习中无法找到真正的学习动力,同时又缺乏及时有效的帮助,其结果便是让他的成绩一落再落,最终无法自拔。实际上。他也对自己的情况不满意,也想要做一位好学生,只是太缺乏关注和帮助了。
而在范翔的上述问题中,父母、老师对问题简单的处理方法是导致孩子出现性格缺陷的最主要原因。打,是许多家长惯用的一种教育子女的方法。家长往往是非常气愤、惊怒、不顾后果,狠打孩子,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伤害了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造成心理上的创伤。使孩子完全失去上进心:同时也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冷淡。将孩子推向了对立、偏激、孤僻。而学校的老师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位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需求,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致使失去孩子的信任。也让孩子在学习中孤立无援,自暴自弃。
在处理范翔的问题上。我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无数次的交流谈心,无数次的沟通引导,终于有一天。他流着泪对我说:“王老师,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一定好好表现,不再让您失望。”我情不自禁地揽住了他稚嫩的肩膀。他抬起头,含着泪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种宝贵的坚定。我被深深地打动了。接下来我对他除了加强正面强化力度,减少负面强化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在学习方面对孩子的帮助,力求能够通过学习成绩的提高让孩子找到更多的成就感。促使其解决更多的相关问题。让他在进步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找回自信、并对他的点滴进步在全班大加赞扬。现在他的学习心态、学习成绩。包括与父母、老师的关系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虽然范翔现在依然会犯错误,依然会惹我生气,但是我知道他已经在不断进步中,对他,我会一直期待下去。我坚信,他会变得优秀起来。
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特征、偏好和天生优势。每一位孩子都能变得最优秀,关键是能否找到问题的根源。在范翔的问题上,我们应当做的不止是去发现所存在的注意力、成绩等表面问题,而是要找到他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真正从根本上去解决他的问题。
我相信,只要能够找准孩子改变的支点,他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现状,改变他的世界。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来源:中国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