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曲”助推年轻教师专业成长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能在各自的专业内早日成长起来,甚至出类拔萃、独领风骚,可以说,是每一位年轻教师梦寐以求的事情。通向专业成长的道路很多,比如参加优课评比、辅导奥赛、研究课题、钻研考试,等等。当然,年轻教师专业成长也可以另辟蹊径。笔者在这里就提供一条“蹊径”,以期更多的年轻教师能够迅速迈上专业成长的康庄大道。
这里所说的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蹊径”,即“三步曲”:“下水做题改编试题独立命题”。年轻教师如果能坚实地迈好这三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其专业成长的进程定会大大加快,他们也必将早日脱颖而出,率先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第一步,“下水做题”。年轻教师要大量占有本专业的试题,尤其是近几年的中考、高考试题,并亲自逐份逐条地做一做。年轻教师不仅要“下水做题”,而且要经常“下水做题”。只有经常“下水做题”,才能品尝解题的艰辛,感知题目的难易,积累解题的经验、方法和技巧;才能使脑子里装满题目,因教学需要而信手拈来;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解题,为教学导航、服务。年轻教师经常“下水做题”既能窥见缤纷、浩瀚的“题海”,又能练就畅游“题海”的本领。教师经常 “遨游题海”,也是为了学生不再“苦渡题海”。这里,仅以语文学科为例作一些简述。众所周知,语文教材中的题目质量较高。都是编者精心设计的,能充分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能较好地落实语文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中的题目就能做到了然于胸,那么课堂上实施教学时定能高屋建瓴、举重若轻。同样,“下水作文”也应成为语文教师的一种良好职业习惯。散文家碧野很赞成教师写下水作文。他认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能写出好文章以为示范。师生共同参与写作,对学生来说,可激发兴趣,增强“竞争”意识;就教师而言,不仅与学生沟通了感情,而且能品尝到训练的甘苦,真切地体会到写作的困惑,从而有利于加强习作评改的针对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平时我们不“下水”实践,只知纸上谈兵,叫学生写作是缺乏说服力的。当然,教师“下水”垂范,既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也需要有点勇气。客观地说,目前不少语文教师下水作文的能力不高,这就更需要我们多多“下水”锻炼。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经常把自己的下水作文推荐给学生。我也因此在学生心目中提高了地位和威信。“亲其师,信其道”。随之,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总之,语文教师教写作要像音乐教师必须会演奏乐器一样,要会写下水作文。只有这样,才能活脱脱地给学生以启示和诱导。
第二步,“改编试题”。年轻教师“下水做题”,确实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如果仅仅走到这一步,还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一味地奉行“拿来主义”,也是很难奏效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校情、班情、学情出发,对原有的题目作适当的改编。“改编试题”需要教师潜心研究原命题者的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洞察题目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改编试题”是嫁接,是提炼,是生成,是推陈出新,是为我所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改编试题”是年轻教师由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改编试题”其实也是一种模仿,模仿是人的天性。每个人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之后,才能具有创造能力。同样,年轻教师的专业化也要在模仿中起步。
第三步,“独立命题”。命题能力是衡量一位教师阅历、智慧和素质的重要标尺之一。“独立命题”是教师对试题研究的最高境界。培养和提高命题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之需求。如果一位教师能独立命制一份高质量的试题,那么他对自己的教学必然充满自信,因而显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独立命制一份高质量的试题并非易事。有时,即使下了一番工夫,命制的试题也可能不尽人意。教师的命题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训练水平和训练质量。一个命题能力不高的教师,其教学效率、教学水平可想而知。年轻教师要迅速提升自己的命题能力,就必须具备扎实而系统的专业知识,及时更新教学思想,吸纳课改理念,吃透教材,发现考试规律,把握考试动态。
下水做题改编试题独立命题,这 “三步曲”助推年轻教师专业成长。年轻教师只要沿着这条“蹊径”,锲而不舍、一路前行,不仅能欣赏到教学沿途迷人的风景,而且能步入事业成功的殿堂。
(来源:中国论文网)